第21章 希望寄托在精武门上(1/2)
邵氏电影公司,给马永贞安上的头衔,十分劲爆!
在宣传海报上,介绍这部影片,是“现代打斗动作微针影坛皇牌巨片!”“一部爆炸性的影片!”
主演陈观泰,在宣传海报上,也专门注明了他“1969年东南亚国术比赛冠军”的头衔。
和邵氏电影公司之前推出的王宇、狄龙、姜大卫等功夫小生,形成鲜明对比。
李小龙在唐山大兄中,裸露上半身,肌肉线条宛如石雕般斧劈刀刻,令观众印象深刻。
马永贞的主演陈观泰,也有样学样,同样脱掉了上衣。
但是,他的肌肉线条,和李小龙没有可比性,给观众的冲击力要弱很多,算是东施效颦。
不过,马永贞在1972年的2月11日,登陆邵氏院线,正好赶上农历春节,只是此时港岛电影市场,还没有春节档的概念。
但是这部赶制的马永贞,放映18天,取得200万港币票房,算是实质上的港岛电影市场第一部春节档票房冠军影片。
200万港币的票房,也创造了邵氏电影公司出品影片的票房新高!
同时也是大导演张彻,职业生涯唯一一部票房超过200万港币的电影。
纵向与邵氏电影公司出品的其他影片相比,这部马永贞的表现,已经相当好。
第一次担任电影主演的陈观泰,凭借此片,声名鹊起,成为李小龙之后,港岛电影圈又一位实打实的功夫巨星。
之后五年,为邵氏电影公司又拍了50多部电影,平均一年产量超过10部。
但是,如果横向与嘉禾电影公司对比的话,还没有上映的精武门暂且不提,马永贞的200万港币票房,比唐山大兄的319万港币,都相差甚远。
邵六爷对这个结果,自然无法满意。
但也无可奈何。
第二个李小龙,哪是那么好找的?
马永贞的火热上映,还是给精武门剧组,造成了一些压力。
本来,精武门应该在马永贞上映的2月11日这一天杀青,受到这部对家电影上映的影响,李小龙又拉着剧组,多在片场磨了两天,直到农历的腊月二十九,才彻底结束精武门的拍摄。
忙了一个多月的工作人员,总算是能好好过个年了。
赵任飞在拍摄期间,为了节省时间,干脆住在了片场的宿舍,好多天没有回家了。
大年三十这一天,回家陪家人过了个除夕,第二天大年初一,赵任飞仍然一大早便起来,跑步前往振藩国术馆,恢复了日常训练。
振藩国术馆过年期间,放假三天,让学员也能过個好年。
赵任飞来到场馆之后,里面空无一人,他一个人在偌大的场馆里,认真训练。
李小龙什么时候也过来了,他都没有注意到。
看到赵任飞大年初一,仍然自觉进行训练,李小龙对他认真的态度,没有话讲。
刚刚结束精武门的拍摄,连李小龙这样严格自律的训练狂人,都难免有所懈怠。
昨晚除夕,李小龙陪家人守岁,过了零点才睡,今早起得晚了一些。
简单热了热身,看到赵任飞完成基础训练,出声把他叫过来,师徒二人开始无限制对招。
截拳道,不像其他搏击流派,有一定的招式套路。
它更像武侠小说中的“以无招胜有招”。
李小龙为截拳道总结出的纲领要义,本来就是“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
截拳道是根据对手的进攻,格挡和反击同时进行,甚至不加格挡直接凭借更快速有力的进攻压制对手。
李小龙和赵任飞,一个是截拳道宗师,一个是截拳道“大师”,他们两个可以说是这个世界上,对截拳道的奥义,理解掌握最深刻的两个人。
他们两个的对招,已经达到随心所欲,意随心动,招式变化快到二人之间甚至不需要发生肢体接触的境界。
实战型的搏击术,最好的训练方式,自然就是实战。
李小龙和赵任飞的对招,不算是真正的实战,但是对他们两个来说,这样的对招,训练效果和实战差不了多少。
李小龙是极端到用电击、“肌肉震荡器”进行锻炼的训练狂人,30出头的年纪,正值体能巅峰,一口气跑五公里,都不会大喘气。
赵任飞更加年轻气盛,经过系统改造加持的身体,也超出了常人范畴。
这样两个体能怪兽,进行这样的实战性对招,一次也只能坚持三五分钟。
一次实战性对招的训练效果,抵得上三十分钟的基础训练。
赵任飞陪李小龙对招了五次,就撑不住了。
这副身体虽然年轻恢复快,但是基础相对也要薄弱一些,跟着李小龙进行系统训练,才半年多的时间,体能储备情况,不能和坚持训练十几年的李小龙相比。
李小龙也已经出了一身大汗,感觉酣畅淋漓。
拍着赵任飞的肩膀说道,“我今天要和家人一起飞去洛杉矶,等精武门上映前再回来,这段时间馆里和电影公司,你都帮我盯着些,有事给我打电话。”
“放心吧,师父,我一定帮您顾好这两件事。”赵任飞拍着胸脯保证。
港岛振藩国术馆的经营,已经步入正轨,第一期招收的200名学员,第二个月的留存率达到了90%,第三个月的续费率也在80%以上。
李小龙的协禾电影公司,现在只是一个草台
在宣传海报上,介绍这部影片,是“现代打斗动作微针影坛皇牌巨片!”“一部爆炸性的影片!”
主演陈观泰,在宣传海报上,也专门注明了他“1969年东南亚国术比赛冠军”的头衔。
和邵氏电影公司之前推出的王宇、狄龙、姜大卫等功夫小生,形成鲜明对比。
李小龙在唐山大兄中,裸露上半身,肌肉线条宛如石雕般斧劈刀刻,令观众印象深刻。
马永贞的主演陈观泰,也有样学样,同样脱掉了上衣。
但是,他的肌肉线条,和李小龙没有可比性,给观众的冲击力要弱很多,算是东施效颦。
不过,马永贞在1972年的2月11日,登陆邵氏院线,正好赶上农历春节,只是此时港岛电影市场,还没有春节档的概念。
但是这部赶制的马永贞,放映18天,取得200万港币票房,算是实质上的港岛电影市场第一部春节档票房冠军影片。
200万港币的票房,也创造了邵氏电影公司出品影片的票房新高!
同时也是大导演张彻,职业生涯唯一一部票房超过200万港币的电影。
纵向与邵氏电影公司出品的其他影片相比,这部马永贞的表现,已经相当好。
第一次担任电影主演的陈观泰,凭借此片,声名鹊起,成为李小龙之后,港岛电影圈又一位实打实的功夫巨星。
之后五年,为邵氏电影公司又拍了50多部电影,平均一年产量超过10部。
但是,如果横向与嘉禾电影公司对比的话,还没有上映的精武门暂且不提,马永贞的200万港币票房,比唐山大兄的319万港币,都相差甚远。
邵六爷对这个结果,自然无法满意。
但也无可奈何。
第二个李小龙,哪是那么好找的?
马永贞的火热上映,还是给精武门剧组,造成了一些压力。
本来,精武门应该在马永贞上映的2月11日这一天杀青,受到这部对家电影上映的影响,李小龙又拉着剧组,多在片场磨了两天,直到农历的腊月二十九,才彻底结束精武门的拍摄。
忙了一个多月的工作人员,总算是能好好过个年了。
赵任飞在拍摄期间,为了节省时间,干脆住在了片场的宿舍,好多天没有回家了。
大年三十这一天,回家陪家人过了个除夕,第二天大年初一,赵任飞仍然一大早便起来,跑步前往振藩国术馆,恢复了日常训练。
振藩国术馆过年期间,放假三天,让学员也能过個好年。
赵任飞来到场馆之后,里面空无一人,他一个人在偌大的场馆里,认真训练。
李小龙什么时候也过来了,他都没有注意到。
看到赵任飞大年初一,仍然自觉进行训练,李小龙对他认真的态度,没有话讲。
刚刚结束精武门的拍摄,连李小龙这样严格自律的训练狂人,都难免有所懈怠。
昨晚除夕,李小龙陪家人守岁,过了零点才睡,今早起得晚了一些。
简单热了热身,看到赵任飞完成基础训练,出声把他叫过来,师徒二人开始无限制对招。
截拳道,不像其他搏击流派,有一定的招式套路。
它更像武侠小说中的“以无招胜有招”。
李小龙为截拳道总结出的纲领要义,本来就是“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
截拳道是根据对手的进攻,格挡和反击同时进行,甚至不加格挡直接凭借更快速有力的进攻压制对手。
李小龙和赵任飞,一个是截拳道宗师,一个是截拳道“大师”,他们两个可以说是这个世界上,对截拳道的奥义,理解掌握最深刻的两个人。
他们两个的对招,已经达到随心所欲,意随心动,招式变化快到二人之间甚至不需要发生肢体接触的境界。
实战型的搏击术,最好的训练方式,自然就是实战。
李小龙和赵任飞的对招,不算是真正的实战,但是对他们两个来说,这样的对招,训练效果和实战差不了多少。
李小龙是极端到用电击、“肌肉震荡器”进行锻炼的训练狂人,30出头的年纪,正值体能巅峰,一口气跑五公里,都不会大喘气。
赵任飞更加年轻气盛,经过系统改造加持的身体,也超出了常人范畴。
这样两个体能怪兽,进行这样的实战性对招,一次也只能坚持三五分钟。
一次实战性对招的训练效果,抵得上三十分钟的基础训练。
赵任飞陪李小龙对招了五次,就撑不住了。
这副身体虽然年轻恢复快,但是基础相对也要薄弱一些,跟着李小龙进行系统训练,才半年多的时间,体能储备情况,不能和坚持训练十几年的李小龙相比。
李小龙也已经出了一身大汗,感觉酣畅淋漓。
拍着赵任飞的肩膀说道,“我今天要和家人一起飞去洛杉矶,等精武门上映前再回来,这段时间馆里和电影公司,你都帮我盯着些,有事给我打电话。”
“放心吧,师父,我一定帮您顾好这两件事。”赵任飞拍着胸脯保证。
港岛振藩国术馆的经营,已经步入正轨,第一期招收的200名学员,第二个月的留存率达到了90%,第三个月的续费率也在80%以上。
李小龙的协禾电影公司,现在只是一个草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