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8章 请诛楚王(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就藩的时候,我才刚出生,咱名为叔侄,实际上一点不熟,而且在一大堆藩王中间,你又没有加入靖难之役,凭什么对你手下留情啊?  

朱高炽挽起袖子,立刻下令,将楚王朱桢在京的产业悉数查封,同时将替楚王做事的人,也都给抓了起来。  

这一道命令下去,整个京城想不知道都不行了。  

因为楚王的产业实在是太多了!  

初步统计,朱桢的房产就有一百多处,其中有七成,都是租给了读书人和官员,而且其中大多数人,还不知道自己的房东是楚王。  

试想一下吧,这么大的事情出来,能不乱套吗?  

所有租房子的官员,都四处打听,询问情况,生怕被当成楚王一党。  

而且就算跟楚王没关系,那其他人呢?  

会不会是人家设下的陷阱圈套啊?  

很快,整个官场都乱成了一锅粥。  

眼下内阁六位阁员,其中杨士奇和胡广就是租的房舍,连内阁都跟着动了起来。  

这回好玩了,不用朱高炽出手,外面的人就把整个案情给弄得差不多了…谁都知道,一旦考上了进士,那就是鲤鱼跃龙门,蟾宫折桂,陡然富贵。  

可话又说回来,等成了进士,做了大官,再去投资,那就晚了。  

大明朝不流行榜下捉婿,因为这么干,实在是太露骨了,直接结党营私,惹恼了朱皇帝,可是会砍头的…因此人们发明了一种比较隐蔽的办法。  

首先,他们会挑选一些穷苦的书生,一些清水衙门不起眼的小官…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潜力巨大。  

怎么说呢,有点类似风险投资吧!  

以金纯为例,他是地方上推荐进京的优秀太学生,不用经过科举,就能入选官员,从他进京读书算起,差不多十年光景,期间还得罪了人,依旧升到了工部郎中,主管大工程的木料采购。  

这十年时间,给他提供低价的住房,又向他借钱,提供各种便利…种种加起来,一千两不到。  

但是呢,确实解决了金纯的燃眉之急,足以让他感恩戴德,铭刻肺腑。  

如果顺利的话,一次采买,几十万的款项,赚个几万,甚至更多,都不在话下。  

一百个里面,有十个,甚至五个,能够爬上去,执掌权力,就稳赚不赔。  

其实真正将这种手法发扬光大的是晋商。  

他们不光从官员士子身上下手,而是从娃娃抓起。  

在各地建立学堂,捐资私塾,培养读书人…几十年,上百年的水磨工夫,使得从上到下,全都有晋商的人,替他们保驾护航,摇旗呐喊。  

因此就算人人知道晋商在干损害朝廷的事情,却也没人敢把他们怎么样,说起来和后世的某街还真有几分相似之处。  

弄清楚了这个手法,有一件事也就豁然开朗了。  

朱桢就藩武昌,地理位置格外重要。但是呢,在整个靖难之役,这位王爷仿佛不存在似的。  

他没有加入朱棣阵营也就罢了,甚至连朱允炆都没有对他下手。  

就这么悄无声息,渡过了三年的时间,人们都忘了,还有这么一位六爷呢!  

要说朱桢狗屁不是,也就罢了,偏偏他还精通文学,又多次带领人马,平定湖广,贵胄等地的土司蛮部造反,屡立战功。  

就连当年汤和都跟朱元璋称赞,楚王有谋略。  

扼守重镇,文韬武略都十分了得,偏偏在靖难一役,悄无声息,这该是多大的本事!  

现在回想起来,也就不难理解了,朱桢在文官这块经营很深,他就藩之后,暗中资助收买了许多人,因此每每到了关键的时刻,他都能化险为夷。  

不过朱桢也犯了一个错误,就是在靖难的时候,他太想作壁上观了,结果朱棣大马金刀,杀入金陵,他想去投资,已经晚了。  

结果周王、代王、蜀王、庆王、宁王,这些人把持了宗人院,他明明地位更高,却没了机会。  

这次楚王进京,是想运作宗正之位。  

现在宗人院有十位亲王,如果他能加入,并且成为宗正,权势仅次于周王朱橚。  

因此朱桢下了血本,这才有约见金纯的打算。  

不然以朱桢的城府,他宁愿出钱,先把金纯的孩子送去学堂,替金纯救治老母,做好事不留名,等到最后了,再把底牌掀开,甚至这一辈子都不捅破,作为人情,留给自己的后人,以备不时之需。  

只是朱桢为了能一切顺利,迫切想要拿到一些好处,去跟其他藩王交换,仓促之下,露出了马脚。  

这人狐狸了一辈子,却在阴沟里翻了船,也是够讽刺的。  

朱高炽没有刻意隐瞒,甚至他有意无意,把案情透露出去,因此朝野皆知,六科十三道,御史言官,刑部,大理寺,就连宗人院的藩王都站出来了。  

过去的日子,大家伙被整得太惨了,一把一把的刀子,全都砍到了他们身上,那叫一个疼啊!  

这回也请你朱皇帝尝尝滋味吧!  

“陛下,臣等请陛下严惩楚王朱桢,诛杀奸王,以儆效尤!”群臣异口同声,同仇敌忾,就问你朱棣,杀,还是不杀?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