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朱棣的招揽(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柳淳打得很用力,朱棣打得更用力,可是他们两个加起来,还不如蓝玉的十分之一!  

蓝玉不但打人,还骂人!  

骂得咬牙切齿,口水狂喷。  

“畜生,废物!你不配姓常,你不是常遇春的儿子!”  

“告岳父的状,你不孝!领兵无能,丢父亲的人,枉为人子!”  

“对妻无德,上天让你绝后,是你的报应!”  

骂一句,抽一鞭子,生牛皮的鞭子硬生生打折了,拳脚相加,柳淳不止一次听到骨头断裂的声音,常茂疼得背部反张,哀嚎痛叫,比杀猪还惨。  

柳淳恨不得打死他。  

虽然冯胜应该急流勇退,但是以如此屈辱的方式退下去,老爷子在军中的影响力都会大为衰退,等于是刨了一个大靠山,柳淳能不气吗?  

可即便是他,也不忍打下去了,常茂真的惨透了,惨到了没法形容。  

三个人从帐篷里走出来,常茂趴在地上,不停咳血,从口鼻流出血沫子,每一次呼吸,胸口就像撕裂一般的疼痛,豆大的汗珠,遍布额头,疼得太阳穴上的青筋凸起!  

常茂的眼角有两大颗泪。  

舅舅的怒骂,让他有说出一切的冲动,可他不能!太子还没有登基,他这个纨绔,还要继续下去…常茂的左手颤颤哆嗦,艰难地摸到了腰部,抓住了一个墨玉的貔貅!  

冰凉的玉石让常茂打了个激灵,多了一丝勇气。  

这是他最敬重的先生,送的礼物,貔貅那是武士的象征,墨玉貔貅,就是隐藏在黑暗中的武士!  

连太子都不知道!  

最高明的隐藏方法,不是躲在看不见的地方,而是看见了却想不到!  

纨绔子弟,就是最好的伪装。  

岳父大人,你可知道,功高震主,有人已经要对你下手了?我弹劾你,是小杖受,大杖走!只可惜,没法跟你说了,只能让你老人家误会着…  

常茂又摸索着墨玉貔貅,喃喃道:“先生,弟子忍得好苦啊!”  

我爹何等英雄了得,难道我就真的那么不堪吗?  

我胸怀韬略,武艺过人,哪怕舅舅,也未必是我的对手。  

可我不能,不能显露出来半分。  

洪武八年,六十五岁的刘基去世,在去世之前,胡惟庸带着御医,去给刘基开药,服用之后,病情加重,很快丧命。  

在临死之前,刘基给得意门生常茂写了一封长信,还送了一只墨玉貔貅!  

先生早就看出,朝局险恶,风云变幻,神鬼莫测,当年胡惟庸那些人就有意对太子下手,而这些年过去了,胡惟庸虽然死了,可危险丝毫没有降低,偏偏太子又是个仁厚的性子…留在台面上,帮不上什么忙,只有沉淀下去,让别人不在乎你,才能从容安排,小心布局…“保护好太子!无论如何,也要等到太子顺利登基!”  

这是刘伯温最后的遗言!  

老师用自己的性命,证明了朝堂的险恶,身为太子的小舅子,常茂必须扛下这份责任!  

十二年了,已经等了十二年,先生啊,弟子还要等多久?  

躺在地上,痛苦抽搐着,心里的纠结,比起身体上的伤痛,更加强烈无数倍,但愿这样的日子早点结束!这一夜,所有的泪,留给自己。  

从常茂的帐篷出来,柳淳本想去冯胜那里,没想到朱棣却主动邀请。  

“走,陪着本王走走。”  

没有法子,柳淳也不敢拒绝,只能跟在后面,他注意到,军营之中的宿卫已经换成了朱棣的人,因此行走其中,不用丝毫担心。  

朱棣的步伐很慢,又很稳。  

他默默走着,也不说话,足足过了一刻钟,两个人到了一片空地,最近的士兵也在十丈之外,朱棣总算停下了脚步。  

他没有回头,却用热忱的语气,近乎命令道:“柳淳,你该追随本王才是!”  

此话一出,柳淳都傻了。  

朱老四这是怎么了?  

脑袋抽风了?还是跟自己开玩笑?  

“那个,王爷,草民没听明白。”  

朱棣猛地回头,哂笑道:“聪明如你,怎么会听不懂!本王想让你给我做事,这回总算明白了吧?”  

柳淳下意识咽了口吐沫,润了润干涸的喉咙。  

他觉得脑筋有点不够用了。  

朱棣这是正式招揽自己了,摊牌了!  

来得也太突然了!  

虽说柳淳早就押宝朱棣,但他却不想过早到朱棣的麾下,毕竟距离靖难之役还有好多年呢,柳淳可不想把自己提前圈在燕王府。  

更何况,任何一个穿越者,都不会愿意把自己的命运完全寄托在一个人的身上…穿越言情的除外!  

“燕王殿下,眼下白羊口的冶铁厂,还有其他的作坊,不都是替军中做事,也是替王爷做事吗?”  

朱棣微微摇头,突然无奈道:“柳淳,看起来你早有定见,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本王的庙小,留不住你,本王唯有提前恭祝你大展宏图,平步青云了。”  

柳淳懵了,他咽了口吐沫,问道:“王爷,你是什么意思?草民真的听不明白!”  

朱棣没有像以往绷着,而是坦然道:“永昌侯欣赏你,早就有意招揽,如今太子哥哥到了北平,难道不是天意吗?  

“啊!”  

原来朱棣以为自己要进东宫啊?  

冤枉,绝对是冤枉!  

倒不是别的,朱标那个人虽然没有正式见面,但据说人不错,蓝玉都跟他讲了好几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