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清剿(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开始调整工作重点,加强与巡查队伍的联系。  

数日后,巡查工作正式展开,三界各地都加强了警戒。  

各族代表感受到了新秩序的威慑力,一些心怀不轨的势力开始收敛,而那些安分守己的族群则更加积极地配合新秩序,三界局势逐渐趋于稳定。  

这之后…  

夜幕降临,天庭的灯火依旧通明,新设立的佛堂内,唐僧正与各族代表进行着晚课。  

讲经的声音温和而悠长,仿佛能穿透心底的迷惘,带来一丝宁静。  

孙悟空站在佛堂外,透过半开的门扉,看到各族代表神情专注,心中微微松了一口气。  

新天条的推行虽已初见成效,但他深知,三界的稳定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人心若不能真正归顺,新秩序依旧岌岌可危。  

他转身离开佛堂,脚步轻缓地走向齐天殿。  

殿内,哪吒正与几名将领低声商议着什么,见孙悟空到来,哪吒抬起头,眉宇间带着一丝凝重:  

“巡查队伍已经全面展开,但我们发现天庭旧部中依旧有一些人暗中活动,似乎在策划什么。”  

孙悟空眉梢微挑,走到哪吒身旁,目光扫过桌上的地图,语气沉稳:  

“具体在哪里?”  

哪吒指着地图上的几处标记,眼中闪过一丝冷意:  

“主要集中在北俱芦洲与南赡部洲的交界处,这些地方本是天庭旧部的势力范围,虽然表面上他们已经归顺,但暗地里似乎并未完全放弃旧制。”  

孙悟空点了点头,目光深邃,语气中带着几分思虑:  

“天庭旧部的势力根深蒂固,我们虽有巡查队伍,但若是贸然行动,恐怕会打草惊蛇。”  

哪吒冷哼一声,眼中闪过一丝狠厉:  

“那依你之见,我们该如何应对?”  

孙悟空抬手轻轻敲了敲桌案,沉吟片刻,缓缓说道:  

“我们不妨设个局,引蛇出洞。”  

哪吒眉头一皱,语气中带着几分不解:  

“设局?如何设局?”  

孙悟空微微一笑,目光中闪过一丝狡黠:  

“我们放出消息,说新天条将在北俱芦洲与南赡部洲推行更为严格的惩戒制度,逼他们不得不提前行动。”  

哪吒眼中一亮,嘴角微微上扬:  

“妙计!若是他们忍不住跳出来,我们便有机会一网打尽!”  

孙悟空点头,语气中带着几分郑重:  

“不过,切记不可轻举妄动,需等他们完全暴露,再出手不迟。”  

哪吒拍了拍胸膛,豪气地说道:  

“放心,我定会小心行事,绝不会让他们有机会逃脱!”  

两人商议完毕,孙悟空便离开了齐天殿,直奔杨戬的监察司。  

杨戬正在翻阅卷宗,见孙悟空到来,连忙起身相迎:  

“大圣,今日前来,可有要事?”  

孙悟空微微一笑,语气中带着几分试探:  

“杨戬,巡查队伍已经全面展开,但我们发现天庭旧部中依旧有一些人暗中活动,你可知此事?”  

杨戬闻言,神色一凝,语气中带着几分警惕:  

“大圣的消息准确吗?我监察司尚未收到相关情报。”  

孙悟空点头,目光深邃:  

“哪吒亲自带队巡查,发现了一些端倪,我已与他商议,打算设局引蛇出洞,不知你意下如何?”  

杨戬沉吟片刻,缓缓说道:  

“大圣的计策确是良策,不过,天庭旧部的势力复杂,若是不慎,恐怕会引起更大的动荡。”  

孙悟空微微一笑,语气中带着几分自信:  

“放心,我已与哪吒详细商议,只要他们暴露,我们便能迅速处理,绝不会给他们任何机会。”  

杨戬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既如此,我监察司定会全力配合,确保计划的顺利进行。”  

孙悟空满意地点头,随即离开了监察司,回到自己的府邸。  

几日后的深夜,北俱芦洲与南赡部洲的交界处,一座小城外的密林中,数百名身穿黑衣的天庭旧部正聚集在一起,低声商议着什么。  

为首的是一名中年男子,眼中闪烁着阴冷的光芒,语气中带着几分狠厉:  

“新天条已在我们头上悬了太久,若是再不行动,恐怕我们迟早会被彻底清算!”  

另一人低声回应:  

“可是巡查队伍已经全面展开,我们若是贸然行动,恐怕会被他们一网打尽!”  

中年男子冷哼一声,语气中带着几分不屑:  

“巡查队伍又如何?我们只需在他们察觉之前,迅速控制北俱芦洲的几座重要城池,待到新天庭反应过来,早已为时已晚!”  

众人闻言,纷纷点头,眼中闪过一丝狠意。  

就在此时,密林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数百名巡查队伍的天兵迅速将密林包围,哪吒手持火尖枪,站在队伍前,眼中闪烁着冷峻的光芒:  

“你们果然忍不住了!”  

中年男子脸色一变,眼中闪过一丝慌乱:  

“不好,我们中计了!”  

哪吒冷笑一声,手中火尖枪一挥,声音凌厉:  

“兄弟们,拿下他们!”  

双方瞬间交战,密林中刀光剑影,火尖枪的枪风横扫,将黑衣人的阵型瞬间打乱。  

与此同时,孙悟空与杨戬也带领监察司的仙官赶到了现场。  

杨戬站在高台上,目光如炬,语气森然:  

“尔等大胆,敢违抗新天条,策划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