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截教破阵(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他将事先准备好的易容术法和各种工具分发给探子们,随之嘱咐:  

“这些东西能够帮助你们隐匿身份,切记要熟练掌握使用方法。”  

“末将领命!”  

交代完毕后,五名探子便悄无声息地离开了营帐,他们如同幽灵般消失在夜色之中。  

几天后,五名探子身着粗布麻衣、头戴斗笠、身形佝偻,扮作普通百姓来到朝歌城外,悄无声息地融入人流之中。  

他们凭借高超的易容术和多年的潜伏经验,轻易地避开了朝歌城门的守卫,混入城中。  

进入朝歌城后,探子们分散开来,各自按照预先安排好的路线行动。  

凭借着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经验,探子们收集到不少情报,将信息一一记录。  

收集完情报,他们迅速聚集在一起,将信息整理汇总,旋即派出一人返程。  

几日后…  

姜子牙看完情报,沉吟片刻:  

“朝歌城防森严,截教实力不容小觑…”  

接着,他抬眼看向一旁的侍卫,沉声下令:  

“传令下去,做好进攻准备!”  

侍卫领命而去,脚步匆匆。  

与此同时。  

截教方面。  

通天教主亲自来到了朝歌城,如今西岐势不可挡,阐教也随之势大,从眼下形势看,朝歌一战便将是最后的机会。  

他身形巍峨,立于朝歌城最高的瞭望台上,秋风凛冽,衣袍猎猎作响,却无法撼动他那由内而外的威严。  

下方,是忙碌的士兵,是加固城墙的忙碌身影,以及来回奔走的将士。  

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氛,甚至能闻到一丝血腥味,那是之前战斗残留的痕迹,他俯瞰着这一切,目光深邃如同无尽深渊。  

赵公明单膝跪地,向通天教主禀报着战况:  

“禀告教主,西岐大军来势汹汹,我等虽奋力抵抗,却仍是惨败而归,弟子无能,请教主责罚!”  

他低着头,语气中充满了自责,浑身散发着颓唐之气。  

通天教主目光冷漠,并未责备,只是淡淡地说道:  

“起来吧,胜败乃兵家常事,无需介怀,诛仙剑阵威力如何?”  

赵公明抬起头,犹豫了一下,回道:  

“诛仙剑阵威力依旧强大,但…但西岐似乎掌握了一种克制我等杀伐之气的阵法,名为‘四象困龙阵’,变化莫测,攻守兼备,我军屡攻不下。”  

他说话时,眼睛微微闪躲,不敢直视师尊。  

通天教主闻言,眉头微微一皱,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他沉默片刻,才缓缓开口:  

“四象困龙阵么…有意思。”  

“传令下去,加强城防,调集更多截教弟子支援朝歌,务必将朝歌守住!”  

通天教主声音洪亮,震得赵公明耳膜嗡鸣。  

他毫不犹豫地下达了死守朝歌的命令,接着又补充道:  

“立刻召集所有主要将领,商讨应对西岐的策略,今日傍晚,务必在议事厅议定。”  

他话语铿锵有力,不容置疑。  

随后,通天教主亲自主持布置新的阵法,加强朝歌城防。  

他周身散发着强大的威压,周围的空气都仿佛凝固了一般。  

他挥动拂尘,一道道金光闪过,阵法纹路迅速在地面上显现出来,复杂而玄妙,散发着古老而神秘的气息。  

傍晚,朝歌议事厅内,灯火通明,气氛凝重。  

通天教主环视众人,他那深邃的目光如同利剑般扫过每张脸庞,厅内鸦雀无声,只听得见窗外呼啸的风声。  

他缓缓开口:  

“西岐来势汹汹,姜子牙老谋深算,那曲萤更是神机妙算,竟能创出克制诛仙阵的四象困龙阵…!”  

他右手轻抚着拂尘,拂尘上的白色流苏轻轻摇曳,如同他此刻的心情,复杂而难以捉摸。  

片刻,通天教主手一挥,一张巨大的地图出现在众人面前,地图上清晰地标注了西岐军队的兵力部署和行军路线。  

他指着地图上汜水关外的区域,缓缓说道:  

“四象困龙阵,虽然克制诛仙阵的杀伐之气,但其本身也存在弱点,此阵以四象之力为基,若能破其一象,则全盘皆崩。”  

通天教主长袖一挥,地图上泛起金光,将四象困龙阵的阵图清晰地投影出来。  

他指着其中一处节点,语气低沉:  

“此为玄武位,为其阵法最薄弱之处,北方属水,土克水,若能以强大土法攻破此位,则可瓦解全阵。”  

赵公明闻言,眼中精光一闪,他拱手道:  

“教主圣明!弟子愿领命,全力攻破玄武位!”  

赵公明离开议事厅后,立刻着手挑选人选,他步履匆匆,穿过灯火辉煌的宫殿,来到一处僻静的营帐。  

营帐内,几名截教弟子正襟危坐,神情肃穆。  

清冷的月光透过帐帘的缝隙洒落在他们身上,将他们的身影拉得老长,赵公明环顾四周,沉声说道:  

“诸位,教主有命,命我带领精锐部队,潜入西岐北方阵地,伺机攻破玄武位。”  

他环视众人,一个个精挑细选,最终挑选出数十名擅长土遁之术的弟子。  

这些弟子个个身手不凡,法力高深,是截教中的佼佼者,个个眼神坚定,毫无畏惧之色。  

他们身着黑色劲装,腰间佩带着各种法宝,一股肃杀之气弥漫在营帐之中。  

赵公明再次叮嘱:  

“记住,要神不知鬼不觉地接近玄武位,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