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接续断路,三重无尽(2/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  

“嗯,的确是这样!”  

一念至此,夏烨的眼神顿时闪亮,此正是“不破不立”,若按照三一门原本的修法,或许“破而后立”便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当初左门长突破“三重”其实也是类似的…  

只是不够极致,太“安全”了!  

毕竟,这“破而后立”本就是无比极端的做法,要真正做到也便无比困难,而也只有在此路走到极尽,方才可能有真正的曙光!  

简而言之…  

既然炁炼错了,那就重炼便是,散去自身真炁,凭性命稳固修为,再由“虚境”重修真炁!  

而一旦真的炼成,原本的问题也就不再是问题,“性命炁”三者真正圆融,再突破“三重”或许就轻而易举、断路就此接续…  

且未来无尽!  

“嗯,这当真是最好的解法,毕竟初入炼炁之人无论如何也不可能领悟真正的‘虚境’,而能够领悟者也必然已有根基,真就只能是‘破而后立’!”  

思索至此,夏烨露出笑意,当真是“只缘身在此山中”…旁观者清!  

如此他不禁在想,若是当年的三一门事件并非只有左若童和无根生在场,而还能有足够看破这一问题的第三者,比如…老天师?  

“一切或许便都会不同,左门长也将真正印证这‘仙人’之名!”  

“可惜!”  

夏烨不禁叹惋,一代谪仙就此仙陨,连带着还有与龙虎山并驾的玄门大宗,当真是时也命也、令人唏嘘。  

不过好在,如今三一门也并非真正绝户,还有陆老爷子这么根独苗尚且存世,若自己当真能补全这逆生之法,三一门或许还有重现之机!  

“不过…”  

一想到补全,夏烨忽然又想起了什么,不禁面露疑惑:  

“如此方法,当年的‘三教先生’不可能没有想到,以他那绝顶之姿,不应该只留下一‘残篇’才是…”  

如此,他不禁开始回想自己了解到的“三教先生”的生平,希望能从其中得到一解,一切或便明晰。  

据现有记载可知,“三教先生”并非是自幼开始修行的,甚至从一开始,他都并非是道门中人。  

从其出生起,便是生活在一个富足的家庭、周围尽是显贵,因此,在没有任何外力因素与生存因素的推动下,他虽天资聪慧、却也不会踏入修行。  

而从其出生之后,一直到其三十岁之前,他的目标都是科举及第,那时候他是儒门门生,一心念书写文,加之儒门修行者本就极少,自然也很难接触到修行…  

直到三十岁时他屡试不第,才终于决定弃文而从道,也即是从三十岁开始才算踏入了修行,相比其他异人而言要晚了许多。  

而修行一事,不论一个人的天资如何,其修为以及对修行的理解始终是需要时间来慢慢提升,这一点没有人能够例外…  

当然,天资高绝之人能将时间缩短,因此,从“三教先生”入道到其真正崭露头角,大概也只用了十年。  

彼时,“三教先生”刚到四十,正值中壮年,尽管起步晚、却也是很好的修行之年,只要其继续修行下去,必然能很快超过同代之人而一飞冲天。  

但那时恰逢倭寇来袭,生性仁厚向善的他不忍看天下涂炭,也便毅然加入了抗倭的征战,如此,便又是十年无法沉心。  

而当十年过去,抗倭功成,“三教先生”也已经年过半百,由于其修行本就没有多少年岁、修为不高,自然是已显老态…  

但以其天资而言,就算是从那时候起便潜心修行,其实也并不算晚,但还是由于其善心深厚、见战后众生苦不堪言,便又做起了赈济之事来。  

不过好在,行善赈灾相比起抗倭,倒算是不那么费心力的一件事,其中能有空闲供他修行,他也才算是再度沉下了心来。  

不得不说…  

“三教先生”的天赋着实是令人惊叹,就在这行善与修行并行的数年里,他接触佛门儒门道门人无数,竟悟透了儒释道三门之理,由此创建了三一门。  

只是在这之后,他也依然没有真正的静修,而是开始以三一门之名推行“艮背法”,希望能以此造福天下万民…  

而这一推行,便几乎将他的整个历史已知的“后半生”都投入了进去,其《九序心法》也只能在这一过程中慢慢领悟、补全,一直到晚年方现端倪。  

在《九序心法》编成的那日,“三教先生”直接便破入了“绝顶”,三一门也因此而大兴,在短短几年内就一跃成为了玄门大宗,这也都和他之前的行善积累脱不了干系。  

只是,在三一门的第一代弟子都破入到“逆生第二重”后,“三教先生”却突然失踪不知去向,只留下屋中的一件道袍…和最终版《九序心法》的典籍。  

“也就是说,当年的‘三教先生’几乎是没有什么真正静修悟法的时间的,所以前面的大半岁月都无道可传,真正的传道也十分仓促,所以并不完善…”  

“甚至,由于其最终悟道后便就此失踪,三一门之后所修行的《九序心法》应该也并没有包含他对‘通天’的领悟,正如我之前判断,这的确是‘残篇’!”  

“如此,即便这三一门的后人弟子同样有惊才绝艳之辈,能够对其内容进行一些补充与补全,但这‘逆’之一字毕竟是由‘三教先生’所悟,后世之人要理解其精髓也只能通过这《九序心法》,可不到‘绝顶’…能悟出个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