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3章 张黄虎(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四川这个地方是个盆地,四周都是山。  

楚朝两路大军,一路从西北方向走蜀道,一路则是从东面沿长江逆江而上。  

李如靖把史工挡在剑阁,而张献忠应对唐节最好的办法本来应该是在荆州就把人挡住。  

但一开始,秦山河还没等张献忠反应过来就攻下荆州入川了,如果不是他病了一遭,此时张献忠已经在逃往滇南的路上。  

之后,楚军统帅换成了唐节,这给了张献忠反应的时间,而当他决定和唐节干上一仗,局势就已成这样,楚军已经进入四川盆地了。  

这本来是个坏事。  

但今天,张献忠却把这个坏事变成了好事。  

反过来想,他已经把楚军引诱至四川这个大口袋里了,正好一战歼灭!  

诱敌深入,半渡而击…妙计本天成,顺手偶得之。  

唐节的打法在张献忠看来太冒进了,相当于秦山河稳扎稳打取得的战略优势被这个败家子败了个精光。  

张献忠决定把握这个战机。  

于是,当唐节率兵往北拼命逃,张献忠就拼命地追。  

双方都是骑兵,两日后奔到了巴州。  

巴山山脉盘桓在前方,眼看唐节就快要窜进山林,张献忠勃然大怒,再也顾不上爱惜马力,下令全速冲刺追击。  

唐节只差了这一步之遥就要逃脱,无奈之下只好排开阵列与张献忠决战。  

巴河河畔,龙骨山下,旌旗招摇,战鼓喧天。  

两边主帅都是刚猛性子,但张献忠胜券在握,刚猛之中还多了些霸气。  

他看起来粗豪,但打了这么多年战其实极富经验,早就算过唐节的兵力了。  

楚军留守在巴东、巫山、奉节、万州等地,以及抛在渠河东岸的兵马,他都有留人防备。  

也就是说,唐节不可能还有伏兵。  

那这仗就算用屁股打,他张献忠都能打赢。  

“杀!杀!杀!”  

没有太多花哨的指挥,西军进攻的方式很直接。  

唐节对应的方应也很直接,就是正面迎上来厮杀。  

张献忠好久没打过这么爽快的仗了,仰天哈哈大笑…  

狂笑声中,只见两方军阵狠狠撞在一起。  

楚军比张献忠想像中能打,结阵速度快,配合紧密,与他以前遇到的那些官兵完全不同。  

他还是第一次遇到这样可怕的兵马,好在只有四千人。  

战斗一开始就陷入了最激烈、残酷的情况。西军五倍于敌,却在楚军的攻势下还抛下了更多的伤亡。  

张献忠心知能否守住霸业便在此一举,亲自督战,喝令西军不得后退。  

这些老营精骑是他最重要的本钱,放在往日死一个他都心疼,今日却是什么都顾不得了。  

震天的杀喊声中,张献忠正觉酣畅淋漓,忽然,有探子快马向他这边奔来。  

“报!报…陛下,有伏军,有伏军…”  

张献忠一愣,竟是再次哈哈大笑。  

“哈哈哈哈,好他娘个唐节,老子就说这小子不会这么简单!来的好!”  

他这般一笑,周围的西军将领也被他的豪气感染,并不慌张。  

张献忠这才又向探子问道:“伏兵在哪?有多少人?来少了是看不起老子!”  

“四…四面八方围过来了,有…有五六万人…”  

“哈哈哈哈,你逗老子玩呢!”  

张献忠竟还在笑,但眼神里已浮起阴沉之色,同时扬起长刀,一刀就将那探子的脑袋劈下来。  

他知道楚军伏兵不少,但还是认为不可能有五六万人,唐节所部兵马加起来都没有这么多。  

但伏兵确实是有的…  

看着那旌旗越来越近,张献忠知道,这一仗又要输了。  

说实话,他这辈子打仗,赢的少,输的多,大部分时候都是在逃命,大胜的次数一只手都数得过来。  

但他总能凭着人格魅力聚集起许多豪雄围在他身边,越输,手底下的兵马越来越多。  

反正他只要还活着,就不会输,反正天下这么大,只要有马、有刀,不论哪里,他大可去的,去杀、去抢。  

敢杀人就能让人威惧,就能让人服从,就能抢到钱粮,就能再把战火重新在这片土地上烧起来。  

今天输一场又怎么了?怕个屁!  

“哈哈哈哈…”  

张献忠想到这里,笑声越大。  

“儿郎们!老子带你们抄老本行去!”  

“哈哈哈,愿随陛下转战四方…”  

但,远处的楚军已扬起旗号,显出了越来越多的兵马。  

那不是唐节的兵马,是史工的。  

史工从汉中攻成都是假,走金牛道是假,在剑阁被李如靖击败也是假…他是走荔枝道,与唐节一起来包围张献忠。  

“真的有五万人!他娘的!”张献忠大骂道。  

远处有狂笑声传来。  

只见是唐节策马杀向西军大阵,放声大吼。  

“哈哈哈哈,张黄虎,老子将你尿怂打出…你们跟我一起喊啊,干!”  

又有楚军跟着唐节大喊起来,但丝毫没有唐节那秦腔中带着那股彪悍味道,硬梆梆的。  

“你们喊得有点气势啊…张黄虎,你他娘的听得到吗?你今天死在这里了,死在老子手上!”  

“你那点路数老子能不知道吗?!老子要来剿你,就不像以前那些蠢货官兵能让你跑了,老子要把你那颗丑头砍下来当夜壶,哈哈哈哈…”  

“你他娘再逃啊,老子把你剁碎了,把你尿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