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5章 变法前(3/4)
在朝堂上提出理由,晋王说了,如果反对新法的人能提出好的理由,他未必不能再缓一缓,这朝堂又不是他的一言堂。
但晋王也交代我们要摸清楚形势,不能让人在背地里串联、耍些阴谋诡计…好了,不跟你说了,忙着呢。”
“是。”魏几悦坐在轮椅上欠了欠身,道:“下官行动不便,就不送崔镇抚了。”
崔老三走后,魏几悦认真处理公务处理了许久,等到下衙时,他由亲随推着离开了衙门,上了轿子。
“大人,回府吗?”
“不,去石碑巷…”
石碑巷里有一处锦绣豪宅,入了夜,大堂上灯火通明。
座中多是衣冠楚楚的官员、豪绅。
魏几悦在其中官职不算高,但也不低,中不溜秋的样子,但大家还是给他面子,安排在左首边第五个位置。
不多时,人都到齐了,一个华服老者站起身,开口说起来。
“经改司的新政,老夫已经打听到了,简单来说,和汉武帝的敛财之法差不多。主要有以下这几条。
一是,进一步改革税制,赚得越多交的税越多,上次还是落实到户,这次就是按人头来算了,如此一来,往后谁还肯勤恳做事?
二是,把天下一部分田地划为官田,租给百姓,注意,地租是‘定额’。那是不是遇到荒年,百姓颗粒无收的时候也要收地租?害民不浅啊。
三是,发行宝钞,宝钞也是个祸国殃民的东西,官府发得越多,百姓家里的银子就越不值钱,这点大家都明白。
四是,收回天下矿产,改由官府经营,这是与民争利,这样的吃相,岂像一个朝廷所为?!”
老者说到这里,满堂哗然,不少人大惊失措,抱怨不已。
“安静,安静,诸位继续听老夫说,后面还有。
五是,创立平准,老夫打个比方,以后粮价不是按照粮商根据行情来定了,这个价格官府就可以光明正大的插手了,哪怕是亏本,你也不能卖得高了,否则朝廷就要治罪…
这一条条新政是什么?是变着法的加饷!是要剥掠百姓!”
登时之间,满堂哗然。
“横征暴敛!横征暴敛!”
“就是先帝当年,天下形势最坏的时候,也未曾如此变法。晋王这是要做什么?知道的说是要打辽东、定江南,不知道的还以为他要大兴宫阙,过何等奢靡的日子?”
“剥民兴利,穷兵黩武!”
“汉武帝、桑弘羊的这套东西是什么后果大家都明白,汉武帝晚年那可是天下大乱,生黎流离失所,十室九空啊!”
“趁着新政还未颁布,请诸君联名上奏,让晋王收回成命…”
“是啊,生民何辜?我等联名上奏吧…”
“诸君请听在下一言。”忽有一个清朗的声音响起。
“据在下所知,晋王绝非奢靡之人,就算是剥民兴利,为的也是早日平定天下。”
魏几悦一直坐着没有说话,此时转过头看去,见是一个坐在末位、面容英挺但身量矮小的青年在说话。
“晋王想征伐辽东、江南,苦于没有军饷,这才想要变法。但我听说,这批军饷朝廷原本并非拿不出来。坊间传言,王家老大人贪墨了官营外贸商行近两百万两银子…”
一句话,场面反而安静了一会,有人欲言又止。
那青年又道:“在下认为,此事晋王并不知晓,不如请在座的大人们先上表弹劾王老大人,追回赃款,也许这新政就不必再颁布了…”
这人说得好听,但谁都不是傻子。明白他的意思是什么。
——晋王你自己屁股都不干净,还敢变法?
堂中众人再次哗然,许多官员摇头不已。
“原本只是政见之争,此事一提出来,成了什么?我们是要对付晋王不成?惹怒了王家,只怕要酿成了党争啊…”
“是啊,这不妥吧?我等本是就事论事,但若是攻讦王老大人,必会让人觉得我们是在针对晋王…”
“弹劾了又有何用?有锦衣卫在,真能查到王老大人贪墨的罪证不成?”
但厅中也有许多没官身的豪绅,这些人比那些官员要激动得多。
“还看不出吗?一旦新政颁发,要的就是抢我们的身家,事已至此,还不搏一搏,等着当穷光蛋吗?”
“从海贸贪两百两万、从盐业再贪两百万两,整个朝廷一年就两千万的税赋,王家就拿走两成,就这样还要变法?!”
“不错,要想变法,先追赃!”
这天,魏几悦离开石碑巷这座豪宅时,怀中又多了一张一千两银子的银票。
他还是很鄙视那些腰缠万贯的豪绅,只觉得这一群人平时单独相处时一个个都是老谋深算。但人这种东西就是不能聚,聚在一起就容易变蠢,越多人在一块越蠢。
可怕的是,自己却还是不自觉地收了他们的银子…
魏几悦已经感到深深的不安。
他觉得自己真的不想这样,那天的纸醉金迷里,如果自己的腿没有断,一定会走的。
但没有如果…
一开始还好,他只需要替他们打听一些消息,一条消息就是五百两。
他爹一辈子都没攒到过五两银子…
但现在,他却感觉到自己上了一艘贼船,而这艘船似乎正被人推着,要向暗礁狠狠撞上去了!
怎么办?
魏几悦也不知道怎么办?
他掀开轿帘,向巷子
但晋王也交代我们要摸清楚形势,不能让人在背地里串联、耍些阴谋诡计…好了,不跟你说了,忙着呢。”
“是。”魏几悦坐在轮椅上欠了欠身,道:“下官行动不便,就不送崔镇抚了。”
崔老三走后,魏几悦认真处理公务处理了许久,等到下衙时,他由亲随推着离开了衙门,上了轿子。
“大人,回府吗?”
“不,去石碑巷…”
石碑巷里有一处锦绣豪宅,入了夜,大堂上灯火通明。
座中多是衣冠楚楚的官员、豪绅。
魏几悦在其中官职不算高,但也不低,中不溜秋的样子,但大家还是给他面子,安排在左首边第五个位置。
不多时,人都到齐了,一个华服老者站起身,开口说起来。
“经改司的新政,老夫已经打听到了,简单来说,和汉武帝的敛财之法差不多。主要有以下这几条。
一是,进一步改革税制,赚得越多交的税越多,上次还是落实到户,这次就是按人头来算了,如此一来,往后谁还肯勤恳做事?
二是,把天下一部分田地划为官田,租给百姓,注意,地租是‘定额’。那是不是遇到荒年,百姓颗粒无收的时候也要收地租?害民不浅啊。
三是,发行宝钞,宝钞也是个祸国殃民的东西,官府发得越多,百姓家里的银子就越不值钱,这点大家都明白。
四是,收回天下矿产,改由官府经营,这是与民争利,这样的吃相,岂像一个朝廷所为?!”
老者说到这里,满堂哗然,不少人大惊失措,抱怨不已。
“安静,安静,诸位继续听老夫说,后面还有。
五是,创立平准,老夫打个比方,以后粮价不是按照粮商根据行情来定了,这个价格官府就可以光明正大的插手了,哪怕是亏本,你也不能卖得高了,否则朝廷就要治罪…
这一条条新政是什么?是变着法的加饷!是要剥掠百姓!”
登时之间,满堂哗然。
“横征暴敛!横征暴敛!”
“就是先帝当年,天下形势最坏的时候,也未曾如此变法。晋王这是要做什么?知道的说是要打辽东、定江南,不知道的还以为他要大兴宫阙,过何等奢靡的日子?”
“剥民兴利,穷兵黩武!”
“汉武帝、桑弘羊的这套东西是什么后果大家都明白,汉武帝晚年那可是天下大乱,生黎流离失所,十室九空啊!”
“趁着新政还未颁布,请诸君联名上奏,让晋王收回成命…”
“是啊,生民何辜?我等联名上奏吧…”
“诸君请听在下一言。”忽有一个清朗的声音响起。
“据在下所知,晋王绝非奢靡之人,就算是剥民兴利,为的也是早日平定天下。”
魏几悦一直坐着没有说话,此时转过头看去,见是一个坐在末位、面容英挺但身量矮小的青年在说话。
“晋王想征伐辽东、江南,苦于没有军饷,这才想要变法。但我听说,这批军饷朝廷原本并非拿不出来。坊间传言,王家老大人贪墨了官营外贸商行近两百万两银子…”
一句话,场面反而安静了一会,有人欲言又止。
那青年又道:“在下认为,此事晋王并不知晓,不如请在座的大人们先上表弹劾王老大人,追回赃款,也许这新政就不必再颁布了…”
这人说得好听,但谁都不是傻子。明白他的意思是什么。
——晋王你自己屁股都不干净,还敢变法?
堂中众人再次哗然,许多官员摇头不已。
“原本只是政见之争,此事一提出来,成了什么?我们是要对付晋王不成?惹怒了王家,只怕要酿成了党争啊…”
“是啊,这不妥吧?我等本是就事论事,但若是攻讦王老大人,必会让人觉得我们是在针对晋王…”
“弹劾了又有何用?有锦衣卫在,真能查到王老大人贪墨的罪证不成?”
但厅中也有许多没官身的豪绅,这些人比那些官员要激动得多。
“还看不出吗?一旦新政颁发,要的就是抢我们的身家,事已至此,还不搏一搏,等着当穷光蛋吗?”
“从海贸贪两百两万、从盐业再贪两百万两,整个朝廷一年就两千万的税赋,王家就拿走两成,就这样还要变法?!”
“不错,要想变法,先追赃!”
这天,魏几悦离开石碑巷这座豪宅时,怀中又多了一张一千两银子的银票。
他还是很鄙视那些腰缠万贯的豪绅,只觉得这一群人平时单独相处时一个个都是老谋深算。但人这种东西就是不能聚,聚在一起就容易变蠢,越多人在一块越蠢。
可怕的是,自己却还是不自觉地收了他们的银子…
魏几悦已经感到深深的不安。
他觉得自己真的不想这样,那天的纸醉金迷里,如果自己的腿没有断,一定会走的。
但没有如果…
一开始还好,他只需要替他们打听一些消息,一条消息就是五百两。
他爹一辈子都没攒到过五两银子…
但现在,他却感觉到自己上了一艘贼船,而这艘船似乎正被人推着,要向暗礁狠狠撞上去了!
怎么办?
魏几悦也不知道怎么办?
他掀开轿帘,向巷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