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2章 汉中王(3/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们几十人就杀退了西军,那是因为西军当时正与瑞军护卫厮杀,你们突然冲出,以火器吓了他们一跳。正面对决的话,万不可小觑敌人。”  

庄小运道:“正面对决,晋王必定也能胜。”  

“是,但没必要。我就喜欢等人家打到一半,忽然偷袭,以最小的代价换最大的胜利。”  

艾胜楠问道:“你不觉得自己很卑鄙无耻吗?”  

“你要这么说,兵法不就是卑鄙吗?你不就是跟我学着怎么卑鄙吗?”  

说着这些话,他们跨下的战马却还在疾驰,已绕过西乡,逼近汉中。  

李鸿基低估了唐家兄弟的愤怒。  

唐节的兵粮是用尽了不假,但唐苙却在派人不断的运送粮草物资过来。  

战事从李鸿基预估的“几天之后唐节就会退兵”,演变成了一场持久战。  

他终于感到焦头烂额。  

毕竟是才到汉中不久,立足未稳,他根本就没有实力与瑞军消耗下去。  

思来想去,他心生一计。  

因看出唐节心浮气躁,他决定佯败,吸引唐节追击,再派一支伏兵夹击。  

这日,刘宗敏与唐节搦战半日,当刘宗敏引兵退走,唐节果然引兵直追。  

李鸿基亲自领兵埋伏于汉玉山,等唐节兵马过半,突然摇旗杀出,将瑞军截断。  

唐节只有两千兵马还在狂追刘宗敏,那边一半瑞军被堵在褒斜道中,不能而出。  

刘宗敏哈哈大笑,领兵掉头回来,与李鸿基一起包围唐节,终于奠定了胜机。  

“岁怂,你不过如此嘛,以前要不是我们兄弟助你,你算个屁啊!”  

刘宗敏眼看胜券在握,指使士兵不停大喊着讥讽唐节,心中很是得意。  

往日屈身在唐节这个小崽子帐下,帮他成就了赫赫威名,自己却是一个无名小卒。憋屈不憋屈?  

还有那李鸿基,前怕狼后怕虎,这次要不是多亏自己,必不敢与瑞朝为敌,岂不是要错过这个击杀唐节,名扬四海的大好机会?  

今日终于要歼灭唐节,把该属于自己的威名拿回来,然后招兵买马攻入西安…  

“大哥,我说的没错吧!怕他们个怂?就该杀他们的…”  

忽然,有马蹄声传来。  

刘宗敏心想“大哥还安排了一支伏兵不成?”  

转头看去,只见东南方向赫然出现了一支兵马,那旗帜…大楚晋王?  

并不认识什么晋王。  

然而那支兵马速度很快,不等刘宗敏调整好战线应对它就已然撞了上来。  

火铳声一响,刘宗敏就认识这个“晋王”是谁了…  

李鸿基才收到快马报信。  

“报!东面西乡方向,出向一支兵马,人数有两千余众,人人有马,看旗号…”  

话音未了,他已经看到了旗帜。  

他设想过,面对王笑的兵马要怎么打。  

从兵力配置而言,王笑喜欢用骑兵,配有火铳、手雷。若以堡垒应对,或可正面交锋。或以来去如风的游战之术,拉长其补给,断其后勤,使其火药不能补给,也可胜之。  

问题是,王笑分明是强军,却偏喜欢奔袭游战之术,让人防不胜防。每次都给对手一种“要不是你偷袭我,这一仗我绝不会输”的感觉…  

总之,此次汉中一战,西军与瑞军已经战到疲惫,突然遇到楚军偷袭,必然是打不过的。  

李鸿基只看一眼就明白了这点。  

那摆在他面前的选择有两个,一是迅速放弃汉中,重新作回流寇,转头去湖广也好,再投张献忠请罪也好;二是趁早投降,毕竟没有伤到王笑的儿子,这人比唐节理智,也许能放过自己…  

然而,不等他作决定,那两千楚军竟然没有向大西军发起冲锋,而是一字排开,作出包围之状。  

以两千人包围万余人,却是一种理所当然的架势。  

这片战场西临褒水,南临汉水,北面是秦岭只有一条褒斜道已被瑞军堵住。现在楚军从东面包围过来,西军竟是无路可逃…  

当楚军的手雷投掷到西军阵中,西军阵中一片大乱,若是平时他们大概就已经要溃败。  

但这次是背水一战,刘宗敏眼见退无可退,只好奋起余勇,向楚军那看似薄弱的阵线杀过去…  

唐节抬头看去,只见李鸿基已经摇起了投降的旗帜。  

然而楚军的呐喊声传来,却是“必诛恶首李鸿基、刘宗敏”。  

有绝望的西军兵卒放下武器跪倒在地,也有李、刘二人的亲兵还在负隅顽抗。  

唐节能感受到李鸿基郁闷的心情,另外,唐节自己的心情也并不好。  

他知道这一战自己打得太急躁了,结果,又一次被王笑救了。  

一身傲骨如同被人打碎了一般,一口恶气憋在嗓子眼里,让他浑身不自在。  

他挥舞着长槊,策马不停往前杀,想要亲手砍下刘宗敏的人头…  

“砰!”  

“砰…”  

前方有火铳声传来。  

唐节听了,拍马向着王笑大旗所在的方向奔去。  

他知道刘宗敏武艺高强,心想也许刘宗敏冲到王笑面前,自己可以去救那小子一次…  

刘宗敏确实冲到了王笑前面。  

“吁!”  

楚军的长矛整齐地刺出,将刘宗敏击落马下,子弹打在他的大腿和肩上。  

“岁怂!老子杀了你…”  

“生瓜蛋子…老子…”  

王笑驻马立在那,仿佛没听到刘宗敏骂骂咧咧,目光只盯着远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