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9章 新一年(3/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贺琬这几年一下子胖了很多,膝盖也不太好,大概是有些严重的关节炎,总在海上呆着晃来晃去造成了挫伤,腰疼脚扭。  

他身上的病远不仅这些,他如今喜欢吸食烟叶,酒也喝得多,列海诸国的姬妾搜罗了个遍,也就是如今才三十多岁的壮年还能扛得住,宋文华断言他活到五十岁。  

贺琬却依旧我行我素,一副人生得意须尽欢的作风。  

却也有人说这是他自保的手段。毕竟这些年王笑清洗了一波又一波人,唯他贺大都督始终掌着水师、海贸大权未遭怀疑。  

王笑若觉得,若真是如此那也是大可不必。  

事实上,贺琬可以说是最懂王笑有多可怕的人之一,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之大,随手在地图上一划就划出万里之外的一片金山银山…  

贺琬有这种畏惧,才是王笑始终放心他的原因。  

至于其放浪行骸…自己作就自己作,扯什么自保。  

事实上王笑也叮嘱过贺琬注意身体,出海的时候多带些蔬菜水果罐头之类的。但人家公事上不出差错,私生活如何却真是天高皇帝远,管也管不到。  

“臣见过晋王。”贺琬行了一礼。  

他前几天特意送了几件礼物到晋王府给两个孩子,什么曼丁戈帝国的国王皇冠、权杖之类。  

之前唐芊芊产子,他也给王笑送了件差不多的礼物,王笑也没怎么在意,反正是不会回礼的。  

“你腿脚不好,坐下说吧。”王笑目光看去,果然又看到贺琬嘴角烂了一大片,这是因为长期缺乏维生素。  

贺琬却不坐,引着王笑到了地图前。  

这此的地图上引住的却是从登莱出发去攻打琉球的路线。  

今年那位荷兰东印度公司所谓的“琉球总督”揆一带着战船来进犯山东的事,王笑并没有忘记。  

他确实没想到自己没先去找这群荷兰人,对方居然敢先跑到挑衅自己。  

想来是北楚的海贸活动与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利益产生了冲突…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现在北面和西面的战事告一段落,北楚已经可以抽的出兵力把对方从琉球驱除出去。  

王笑以前觉得打仗是先是把清朝灭了、再把瑞朝灭了、再把南楚灭了…这样一家一家收拾过去。  

但这样的设想未免太过于理想了。  

事实上瑞朝与南楚没有趁他与清朝开战时全面进犯已经是仁至义尽,山东的地理位置就决定他容易陷入多线战争,谁都不是傻子,不会给他完整吃掉一方势力的时间…  

“年节这段时间,许多大臣都来与我说这个时候不宜枝外生枝、不宜穷兵黩武。”王笑道:“但我不这么认为。”  

一句话,贺琬挺了挺身子,堂中几名水师将领齐坚成、栾志勇等也是目露精光。  

他们本是海商海盗出身,追随王笑也好些年了,苦劳不少,却未立过什么大功业。  

如今山东百姓谁都知道秦山河等人的大名,却哪有谁认识他们?  

“此仗有几个目的,一则驱除这些荷兰人、收复琉球;二则,这是一个表态,犯我者虽远必诛;三则,这对南楚将是一个牵扯,今岁我们就要北伐了,我们不能让南楚再一次扯我们的后腿。四则,这是为我们往后平定南楚做准备,不能让南楚有撤往琉球的机会…故而,这一仗必须打,还得尽快打、打出声势来!”  

“是!揍那些红毛鬼…”  

栾志勇不合时宜地嚷了一声,发现自己打断了王笑的话,连忙又闭上嘴。  

王笑瞥了他一眼——嗯,没每看到他,都会想到他给自己送了个秋田特产…  

“抵抗鞑虏是我们以前的第一战略目的。但接下来的形势不同了,接下来,‘大一统’成了我们的最高战略,但凡有人妄图阻碍我们的脚步,你们懂得怎么做吗?”  

“杀!”  

“杀!”栾志勇这次又喊得慢了半拍,颇为懊恼。  

王笑也懒得管他,先定了基调,向水师将领们表示了自己打这一仗的决心,让他们不必瞻前顾后,这才与贺琬商议起具体的布置…  

“荷兰人的总兵力大概只有不到三千人,问题是,他们的火器、舰队十分厉害…”  

“揆一驻守在琉珠南部的平古堡,还有一个他们的官员叫‘猫难实叮’驻扎在红毛堡…”  

“平古堡与红毛堡互为犄角,两城之间有个内港,有两条航线可以驶入,一是北侧为鹿耳门港,但水浅道窄,只能通过小舟;二是南面的大员港,港口有敌舰防守,陆上有重炮瞰制…”  

贺琬说到这里,道:“末将认为,我们可以派一队兵马从琉球北面登陆,两面夹击荷兰人。”  

王笑摇了摇头,道:“冒然从北面登陆,要穿过整个琉球岛,孤军深入、粮草不济、地势不熟,一旦荷兰人得知情报,必要坚壁清野,太危险了。”  

这一战他心里早有定数,准备好了要抄作业,于是指了指地图,道:“先占下澎湖列岛,此为海运要冲之地,占下此处,这一仗就赢了一半…”  

“按潮汛规律,每月初一、十六海水大潮时,鹿耳门港的水位要比平时高,大船可以驶入,我们只要驶入鹿耳门港,切断了平古堡与红毛堡两城之间荷军的联系,此仗便又胜一筹…”  

贺琬闻言,心下骇然。  

他认为王笑必定还有一支心腹在打探海外情报…或者,是在自己身边安插了人…  

很快,贺琬把这种恐惧感收起来,专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