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1章 战之始(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战乱开始后,他已经有些烦这两人了。  

“你们不换鞋?那走,先躲起来…”  

余从容抱着女儿回到山林中,眼神更加决绝,道:“我得马上离开此地,最后再问你们一句,北上必死,是否与我一起走?”  

苏简道:“余兄,我决定了,我要投军与建虏死战。你不是也要投瑞朝吗?如今正是马上建功业…”  

“兵危战凶,保了命才能建功业。”  

“我从不怕死。”  

余从容他懒得再理会这个愣头青,转向石梦农,道:“石公,我可以继续护送你南下,经潼关过河南返回南京。”  

石梦农正眺望着北面的雁门关,摇了摇头,道:“但令身未死,随力报乾坤。”  

“这种大战,你我这些人再过去有何用?”  

石梦农想了想,蹲下身在地上画了简易的路线,道:“大同的东面是宣府,建虏必是兵分两路,一路从宣府出兵,逼退唐节;同时多尔衮突袭雁门,很可能设伏,等唐节撤兵,再以伏兵击之。我们还有机会,翻过恒山,赶在唐节遇伏之前把消息告诉他…”  

余从容摇了摇头,道:“三殿下乃天下名将,岂用你跑去告诉他这些?就你们想得到不成?还有,你看那些瑞兵,他们骑马逃出这么远,还是被全数歼灭,你们两个书生如何能翻山越岭赶在大军前面?”  

“如今雁门关被破,一旦唐节中伏、主力尽去,则山西危急。山西失守,则社稷危急。”石梦农道:“事关重大,不论如何我必须去。”  

余从容转头看了看那边的妻子女儿,道:“我不会去,我要去西安。”  

苏简与石梦农便向他拱了拱手。  

“人各有志,不强求余兄随我们去,今日一别,后会有期。”  

余从容看他们一会,却是道:“你们去了反正也是送死,前日剩的獾子肉,还有你们拿着的东西,还我。”  

苏简与石梦农都是一愣,只觉不可置信。  

“还我。”余从容又道。  

苏、石二人都是哂了一声,各自从怀里掏出硬巴巴的肉干、火石、水袋等物放在地上。  

余从容道:“还有一把匕首。”  

“善甫…这匕首…留给我们可好?”  

石梦农从没想过,自己一个兵部侍郎、都御史,有一天要向人讨要一柄小小的匕首。  

余从容道:“还我,这是我们这些人保命用的。”  

苏简大怒,瞪大了眼喝道:“余从容,没想到你是这等人!”  

“我是什么人不重要,东西是我的,还我。”  

苏简和石梦农也没再说什么,把怀里的匕首丢下,转身就走…  

余从容看着两人的背景走远,回过头,见齐晟面露犹豫,于是道:“觉得场面难看?但别忘了,只有我才能带你们在这乱世活下去。”  

“这…是。”  

“走吧。”  

一行人转道向南,走着走着,余从容微微叹了口气。  

何氏走在他身边,低声道:“妾身与娣儿是否拖累相公了?相公若想去随石公报国,妾身愿殉节…”  

“殉什么殉?节什么节?”余从容道:“你不要听京城里那些蠢材的,就他们的境界…呵,我们不给娣儿裹脚就成了失节?呵,那些人里有几个像我们这样逃出来?”  

他心情似乎不太好,呵斥了一句之后,才又道:“我只是在后悔,一开始就不该收留他们。本来是想着以后能有回报,结果这仗一打起来,他们跑去送死,平白费我们那么多天的食物。”  

“相公明明不是这般想的。”  

“噤声!”余从容忽然低声叱喝了一句,抢过女儿,捂住她的嘴,又拉着何氏在草丛里蹲下来。  

“齐晟,快让人蹲下…”  

与此同时,蔡家祯兵出宣府,直逼大同,唐节领兵迎击,双方在阳原县附近大战了一场。  

阳原县东接宣化,西与大同毗邻,南北环山,桑干河由西向东横贯,呈两山夹一川的狭长盆地。  

“轰!”  

炮火猛地砸下,大地都在震动。  

小柴禾从地上爬起来,满耳都是轰鸣声、厮杀声,天地都是一片血红。  

“唐帅呢?!”  

他大吼着,周围的瑞兵也大吼着,却听不清他们在喊什么。  

小柴禾抬起头看去,寻找着唐节的帅旗,终于看到那它矗立在最前面。  

战马不知道跑到哪去了,他只好迈开腿向前奔跑着。  

接刃战还是在更前面的战场,放眼看去,只能看到瑞军将士奔忙的身影。  

这些士卒身上多披着残破的皮甲,偶有些披链子甲的,还有许多是只披布甲,或没披甲。  

武器则都是长矛和刀,没什么火器。  

小柴禾莫名地有些鄙夷、又有些心疼他们。  

比起装备齐全的楚军,这些人面临的处境显然要艰苦得多…  

好不容易,在炮火和箭雨中,小柴禾冲到了唐节附近。  

“为什么还不放弃大同,撤入内长城?!”  

浑身浴血的唐节视若无睹,张弓又连射三箭,一把提起小柴禾这个百八十斤的大汉,拉着他退到阵线当中。  

“…”唐节开口喊道。  

“你说什么?!”小柴禾喊道。  

唐节反手就是一巴掌重重摔在他脸上。  

小柴禾脸上一片剧痛,耳内那尖锐的耳鸣声却突然消失了…  

“为什么打我?!”  

“能听到了吗?你还不去报信?”  

小柴禾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