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7章 小孩儿(3/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关中,粮食供给不足、丝稠之路断绝,加上几年战乱,百姓畜产荡尽,本就贫瘠的土地更加荒芜。  

这种情况下还要整备军务防止建奴攻来,再加上当时‘免税三年’的诏令,开口容易,如今国库里也是空空如也,连官员的禄米都已欠了好几个月…  

就连唐芊芊这次给王笑写信,也不得不开口要些吃食,直言“笑郎若再不送些果蔬禽肉,我母子恐将饿死…”  

这段时间以来,唐芊芊也只能效仿王笑在京城建产业园的办法,鼓励关中多种番薯、土豆、玉米。  

她这边布置着春耕一事,那边皇宫里,唐中元正看着摆在眼前的一盘土豆发了大脾气。  

“土豆土豆,一天到晚就是吃土豆,朕是土豆天子吗?!”  

“陛下啊…京城实在是没有多少粮食了啊…”  

徐州。  

秦小竺一睡醒又有些生气,轻轻捶了王笑一下。  

“都说了我算过日子,这两天容易怀孩子,你偏要弄,这要是怀上了怎么办…坏东西。”  

王笑也十分委屈。  

——昨夜明明是都想要玩耍的,玩得时候你还很高兴,你睡觉前还夸自己“真好”,一觉起来又成坏东西了…  

话却是不好这么说的,秦小竺一双手虽然小巧,拳头却很硬。  

“怀了就怀了,有什么关系?”  

“你说的轻巧,这两年正是战事最紧的时候,还有,我哪能生在淳宁前面…”  

“好了好了。”王笑搂住秦小竺的腰,道:“不要去管什么谁先谁后。”  

“哼。”  

“别担心了,没那么容易怀上的…还有,不许吃药。”  

“哼,知道啦。”  

“说起来,小竺如果能生个女儿也不错…”  

“你走开啦。”秦小竺轻轻推了王笑一下,其实又赖在他怀里,似觉得生个女儿确实不错。  

她果然还是好哄的,此时又开心起来,问道:“我们后天就回济南吗?”  

“是啊,明天送陛下出巡,我们后天动身,这两天我把徐州的事安排一下,你把护卫整备一下。”  

“好的。”秦小竺笑应了一声。  

这是王笑偶尔和她开玩笑是的语气,她最会学别人说话了。  

等到两人吃早饭时,王笑随手剥了枚鸡蛋给秦小竺,问道:“你知道一枚鸡蛋多少钱吗?”  

秦小竺摇了摇头,道:“不知道。”  

“在山东一两银子能买一千三百多个,江南那边一两银子只能买七百多个。”  

王笑说着,沉吟道:“民以食为天,要吸引江南的人口到徐淮,粮食至为重要,但我昨日问了许多官员,却没几个人知道鸡蛋的价格。”  

“嗯?”  

“给小竺说个故事吧,以前有个皇帝,一天要吃四个鸡蛋,内务府的开价是三十四两银子。有次,这皇帝与帝师闲聊,问‘这东西好吃,却是真贵,老师吃得起吗?’,答说‘臣家里有时遇到祭祀大典才用一两个,否则不敢买’…”  

“啊,有这么笨的皇帝?”  

王笑轻轻笑了一下,没有说什么,倒是想到些事情。  

昨天有人告状,说是宋信对周衍说了一番话。  

“陛下呐,靖安王让陛下巡河南,岂是真为了陛下的声望?靖安王早有要改革官制之意,如今陛下才登基,本是封赏群臣、稳固地位、拿回批红大权,若去一趟河南,一年半载再归朝堂,官制改革已事成,谁还认陛下信令…”  

其实宋信说的不错。  

安排周衍去河南,一是要借皇权更顺利地收复河南,二也是想趁机改革官制。  

在王笑眼里,楚朝官制效率奇差,权不下乡野,只能管理士绅。换言之,城池之外的百姓基本是由乡绅代表朝廷在管着。朝廷对整个社会的掌控力低下,就容易给士绅创造“向下剥削百姓、向上欺瞒朝廷”的情况…  

王笑也没打算追究宋信什么,以他如今的实力,不管宋信说什么、哪怕说他要谋反,也改变不了任何事了。  

从来当臣子的说真话才叫难,有的皇帝也许到死都不知道鸡蛋多少钱一枚,宋信愿意说真话那就说吧。  

——也该给陛下留一些忠心耿耿的可用之臣,虽然他们天天挑拨我和陛下…  

不过宋信也不傻,也懂得先捉财权,知道御驾亲巡南河之事改变不了,马上就找王笑要银子,补充皇帝内帑。  

皇帝连一点私房银子都没有也确实说不过去。  

王笑倒也想给周衍这个陛下应有的体面,但眼下治理黄河都没银子,肯定是拿不出银子来充内帑。  

另外,就算有银子,王笑也有些顾忌,怕周衍拿着银子练私兵或用在个人享乐上,或怕管内帑的人贪周衍的银子,比如四只鸡蛋三十四两…  

之前文家抄来的银子被用来练了一支没用的武骧卫,至今想来都有些心疼。  

——总之当姐夫还蛮操心的…  

吃饭时正想着这些,忽有仆婢过来道:“禀靖安王,王现公子到徐州了…”  

王珰正在城门口接王现,想到明天要出发去河南就心伤…  

他对自己的这位嫡亲大哥已没太多印象。  

王现到南边做生意的时候,他才六七岁。  

王珰只记得当年在京城家中,因王现的院子空着,自己曾带着碧缥到那边‘读书’,后来被打落了门牙…  

此时相见,他看到王现的模样,先是暗想道:“啊,大哥在江南沾了这种伶人风气,回头爹和大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