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5章 东流水(2/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小的探到郑隆勖就在开封。”  

“郑元化第四子?当年便是他到莱州与王笑议和,这才让王笑同意先奉周昱为楚朝小皇帝?”  

“正是此人,孟军师当年曾派小的到南京联络,故见过他一次。”  

“能不能除掉他?”  

“除不掉,他身边高手如云,今日为了跟踪他,小的两个得力手下一死一伤,眼下连他的行踪都丢了。”  

陈圆圆叹道:“辛苦你再走一趟,去黄河岸边,把消息告诉花露浓和方以智。”  

“是。”  

探子离开之后,陈圆圆走到窗边,看着外面的瓢泼大雨,低叹道:“可惜…来不及了。”  

芊芊想替她情郎把事情办妥善了,这才让自己带着察事府的探子到开封来。  

如今看来,这事还是办砸了。  

那几个书生才学有余、志气有余,但行事还是失于老辣,想必早落入了郑隆勖的眼。  

但郑隆勖至今才露面,可见先前根本不慌不忙,想必有什么阴谋早就布置妥当了。  

再做什么也无济于事了。  

她转身招过侍婢,道:“收拾一下,明日回西安。”  

“可是,这样的大雨…”  

陈圆圆没有回答,只是闭上眼,心念道:“我还活着,是想替师父和陛下看看天下太平的一天,不是为了看这生黎惨象的…”  

隔着三条街,一间客栈的雅致客院中,冒襄一抬手,向跪在地上的张宛玉淡淡道:“我不会赎买你,走吧。”  

“公子,奴家愿自赎追随公子,只是赎资还欠半数,奴家往后可卖针线…”  

坐在一旁的侯方域有些看不过去,抬了抬手,道:“冒兄,你若对宛玉姑娘有意,这赎资我来…”  

冒襄冷眼看了侯方域一眼,道:“我差这点银子吗?”  

他说罢,再次转向张宛玉,语气又冷了几分。  

“你走,一个风尘女子也想入我冒家门?”  

外面大雨倾盆,屋内的张宛玉抬起头,眼中也是泪如雨下。  

“公子,奴家哪怕不作妾,只做公子侍婢…”  

“你死了这条心,我心中已有挚爱,再容不下别人。”  

“公子…”  

“滚!”  

侯方域被冒襄呛了一句,本不想再掺和,但人是自己带过来见冒襄的,此时还是出言道:“冒兄,下这么大雨呢,至少让宛玉姑娘在客栈里待一宿。”  

“我既未欠她的疏拢礼金,那与她之间已毫无关系,没有留客的道理。”  

张宛玉听得这“毫无关系”四字,只觉柔肠寸断,终还是起身向雨中走去。  

侯方域眼见一个弱质女流跌跌撞撞在大雨中奔走,心中不忍,起身想要去追,却被冒襄一把拉住。  

“放开…”  

“你为何多管闲事带她来见我?!”  

“多管闲事?冒僻疆,我好心好意,你冲我发什么疯?!”  

侯方域一把挣开冒襄拉着自己的手,轻讥一声,道:“寒秀斋深远黛楼,十年酣卧此芳游…冒僻疆,我以为你当年对湘真姑娘一往深意,不想你旧事重演。其实你打一开始就打算对她们始乱终弃是吧?”  

“所以呢?你娶了李香君吗?”  

一句话,侯方域脸色默淡下来,转过身不言不语。  

两个友人平息心绪,冒襄长叹一声,道:“你不懂的,我心中已有挚爱,此非虚言,如此自不可能接受那张宛玉。”  

侯方域懒得理他,向门外看了一眼,那张宛玉在大雨中早已跑得远了,追也不追上了。  

冒襄却道:“张宛玉再好,不过是众人之一。我冒襄平生所见女子,慧心纨质,淡秀天然,独陈圆圆耳,胜却人间无数。”  

侯方域一愣。  

陈圆圆?不是董小宛?  

那陈圆圆入开封城之后,不过只找自己和冒襄见过一次,问明情况,如何就…  

两人话到这里,忽到廊外有人哈哈大笑。  

冒襄、侯方域皆是脸色一变,转头一看,只见一中年男子迈进客院,抚掌大笑。  

其身后几名随从有人提着刀,有人提着伞。  

刀上血已干涸,显然这些人身手了得,杀人没有动静;伞尖已不滴水,显然他在回廊上已经站了一会儿。  

“冒僻疆风流多情,名闻遐迩,今日看来,果然天下名士。”  

“郑隆勖?!”  

郑隆勖似觉好笑,走到桌前拿起一杯酒闻了闻,道:“僻疆可知陈圆圆是何人?当年先帝曾纳一美女至宫中,却是唐中元派过去的细作,据说弑君之事也与其有关…这样的人,你敢去招惹吗?”  

冒襄脸色一变,心中徒生起无尽怅惘。  

陈圆圆那倾国倾城之貌瞬间在脑海中远去,仿佛有曾经沧海难为水之感。  

脑中不自觉又生出一个念头,仿佛只有这念头才能安慰自己支离破碎的心。  

——还是董小宛比较好…  

侯方域脸色比冒襄还要难看,叱道:“郑隆勖?你为何在此?我告诉你,我们已挫败了你的阴谋,休想掘开黄河…”  

“是吗?好啊,那就不掘了。”郑隆勖道。  

侯方域一愣,冷笑道:“你伏兵皆被我们除尽,自是掘不了。怎么?今夜想来报复我们?既已救得万民,我死不足惜,要杀便杀。”  

“侯朝宗,复社四子中,你与沈保关系最近,我不杀你。”  

郑隆勖端着酒杯走到窗前,随手一泼,把酒水泼到雨中,刹那化为无形。  

“雨真大啊。”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