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5章 稳着打(2/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如云、金山银山…童元纬说得没错啊,就不该听朝廷调令北伐!  

守着家门,按兵不动才是正理。悔不当初!  

帅旗指向南边,一道道军令都是催促士卒尽快撤退。  

关明过了运河,听到身后的爆炸声和厮杀声,甚至懒得多看一眼。  

主帅如此,南方军普通士卒更加迷茫。  

他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看着主帅不停狂奔,所有人惊慌失措地跟着跑,爆炸声使得他们更为恐慌,蜂拥着想要尽快渡过这条危险的运河。  

身后杀喊声传来,有人回头看去,见到山东兵马杀了上来。  

“砰砰砰砰…”  

火铳发射,血涌不止,造成更大的恐慌。  

从台儿庄城墙上看,还能看到两千人追在数万大军后面只有薄薄的一层。但从南方军士卒的视线看去,却只能看到后面有敌人追上来,成排成列,人数不可估量。  

可能数百,可能数千,也可能有数万…  

也有零零散散的士卒记起将军们说过的话“敌人只有两千,不必怕”,他们想到这里,转身想要反击,然而,同袍都在逃,没有人和他们一起转身。  

用柳岚山的说法是五万人对阵两万人,因为柳岚山在战场外,可以很轻松地说出“一人一口唾沫就淹死他们”之类的话。  

就算是五万只猪冲上去都能拱死这两千人。  

但对于这些敢转身对敌的普通兵士而言,他们如果敢停下,就是以一个人的血肉之躯面对两千个敌人。  

他们不是猪,他们比猪聪明,知道敢转身对敌必死,但只要比同伴逃得快就有办法活。  

“砰砰砰…”  

火铳无情的发射,尖叫划破天空。人们疯狂挤搡,把同伴挤下运河。  

接着,侧面又是一阵杀喊声。  

“水门开啦!”  

“杀啊!”  

台儿庄水门上堆积的石料终于被挖开,裴民大喜,领着部下乘着船从运河出了台儿庄,向运河上的兵马掩杀过来。  

南军更乱,落水而死者不计其数,运河为之断流…  

一战打到黄昏,残阳如血,运河如血。  

王笑驻马望去,只见最后一支关明的亲兵已渡过运河,向南狂奔。  

眼看时机差不多了,他闭上眼不去看那些尸体,淡淡下令道:“受降吧。”  

“国公有令,降者不杀…”  

号令一声声传开,杀喊声渐息,哭嚎声大作。  

南军士卒们大哭着丢下兵刃抱着蹲下。  

终于结束了。  

山东士卒一片欢呼,觉得自己创造了一个战场上的奇迹。  

“我还以为,你至少会回头,哪怕稍微跟我打一仗,也不至于损失这么多人。”王笑自语道。  

他没有战胜的喜悦,相反有些失望。  

这种内战未必能称得上“义战”,他更是被江南朝廷的糜烂程度触动到了。  

纸醉金迷、偏安享乐的氛围比瘟疫还厉害,感染着南廷无数文武,把人性的丑恶嘴脸放大到丧心病狂的程度。  

这一战能胜,并非他王笑有多厉害,能以两千破五万,或者说以四千破五万。  

与战力无关,唯‘利益’二字而已。  

关明哪怕是个痴呆,哪怕一道军令不下都不至于输成这样。  

可惜他不是一个痴呆,相反精于算计,把自己的利益一分一厘都算计到淋漓尽致…  

王笑想像不出,为什么郑元化要用这样的人镇守徐州。  

他总觉得郑元化经营江南这么久,总该比自己原本历史上的南明好些才是,为何还是这样。  

王笑没怎么看过南明史,只是略知一二。嗯,他如果看过,大概会明白郑元化其实已尽了最大的努力了。  

至少关明还敢北渡黄河…  

“看来,就算是郑元化也只能泥足深陷、无力回天。也许换成是我去了,也没办法改变江南弊政吧…”  

他心里正想着这些,忽有人打断了他的思路。  

“末将拜见国公!国公以四千破五万,实乃当世第一名将。”  

王笑循着声音看去,见是裴民一身血污,抱拳在马前拜倒。  

王笑对裴民印象还是不错的,当年第一次见面就称赞自己“美玉郎君”,又说“陛下得佳婿如此,社稷之幸事”,看起来就是个很诚实的人。  

诚实是一回事,王笑对裴民的水平却也心中有数,吩咐道:“尽快塔建浮桥让我的士卒过河,你来安置俘虏,再抽调三百人换下我军中伤者。”  

“是!”  

裴民一听,心想幸好有讲武堂那些小鬼头帮忙,不然自己还真不擅长做这些…不对,国公一定也明白其中原由才这么吩咐的。  

想到这里,他偷偷看了王笑一眼,暗暗揣度王笑是怎么评估自己的能力…  

王笑又道:“对了,看看俘虏中是否有原河道总督叛臣马时胜,别让他跑了。”  

“是!”  

裴民赶紧让人去搭浮桥,只见王笑已让两千士卒休息,就坐在血地上吃东西,一个个面不改色让人心惊。  

等到浮桥塔好,王笑带着两千兵竟是径直渡桥、趁着月色向南追去。  

“好想和国公去南边立功啊。”裴民自语道。  

“裴将军想要南下立功吗?”忽然有人在身后说道。  

裴民转头一看,见张光第又是捧着一个册子,一边登记伤员一边说道。  

“本将不是想立功,只是想多做些事。”裴民正色道:“这些国贼,不同心抗虏,竟来趁火打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