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8章 大冒险(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我们困于天津还不如回去守德州防线。”  

“但唐中元还没走。”秦山海道:“我们一撤,他就必定要走。换言之,我们多争取一天,瑞军便可多与建奴消耗一天。”  

“太冒险了…”  

“山东地势平坦,无险可守。所以这个险只能冒,老夫知道国公已经亲自来了,国公能来冒险,我们便与他一起冒险一次又有何惧?”  

阿巴泰驻军在朗坊与武清之间的龙河。  

他之所以会丢了武清县,因为没想到秦山海胆子这么大,居然还敢出兵。  

就连多尔衮给他下的军令都是,防止秦山海南下或退回大沽口。  

而武清县一战,秦山海不再是稳扎稳打,而是果断分兵。骁骑军趁夜突袭阿巴泰的大营,接着一万余骑兵顺势北上,直逼清军朗坊粮仓。  

阿巴泰一时顾不得武清县,急忙领军北上救郎坊。  

于是武清县丢了,但骁骑军突然又杀了个回马枪。  

当是时,骁骑军打的是虢国公王笑的旗帜。阿巴泰拿千里镜望去,隐隐看到帅旗下一个少年将军披着黑金盔甲,确实像是王笑。  

他不敢冒进,下令收缩阵线。  

接着,骁骑军便调头向东,往香河县杀去。  

阿巴泰马上禀报多尔衮,并驻守龙河,围着武清县与秦山海对峙。  

至于去追王笑?  

他反正是不想去追的。  

结果,多尔衮的军令还没下来,赖慕布便率兵赶到了龙河。  

爱新觉罗·赖慕布这个人名声不显,其实是努尔哈赤的第十三子。  

阿巴泰是努尔哈赤的第七子,在宗室里混得本来就算是寒碜的了,但如今好歹也混了个郡王。赖慕布却只是个奉恩将军,连贝子都不是。  

赖慕布和多尔衮是同年出身,多尔衮是十一月生的是努尔哈赤第十四子,赖慕布是一月生。努尔哈赤死时,他们都还只有十四岁。  

但人家多尔衮的额娘是大妃,赖慕布的额娘只是个庶妃;多尔衮还有两个胞兄弟,赖慕布的额娘就只生了他一个。  

皇太极要拉拢多尔衮,却没必要搭理赖慕布。  

赖慕多本来也想凭军功封爵。偏偏他觉得自己和多尔衮处境差不多,跑去巴结阿济格。  

崇德七年,他随同阿济格伐楚,攻克宁远。阿济格打完仗,不等皇太极封赏,自己就走了。  

结果倒好,阿济格没什么事,赖慕多却因为‘坐不劝阻’被夺职罢免。  

接着,海兰珠死后,阿济格家中歌舞不停,赖慕布又因为‘坐容隐’被罢黜宗室。  

再往后,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个个都封亲王了,唯独他赖慕布过得跟个庶人一样。  

赖慕布也琢磨明白皇太极的意思了,自己这是巴结错人了。  

他思来想去,跑去告了多尔衮一状。  

没成想,皇太极都没空看他的奏书就翘了辫子,多尔衮成了大清朝的摄政王…  

还是福临即位后,给他封了个奉恩将军,让他随同入关。  

赖慕多觉得,老八死的好,活该被王笑活活气死。老十四也是王八蛋,最好也去死。  

当然,他也不希望多尔衮现在就死,最好是给爱新觉罗家打完天下再死。  

可惜就算爱新觉罗家坐了天下,比起别的兄弟,他赖慕多也沾不到太多的好处。  

他今年三十四岁,比起多尔衮的如日中天,整个人的气质看起来像是日薄西山。  

“七哥,我带兵来帮你了。”赖慕多进了阿巴泰的大帐就说道。  

阿巴泰道:“你跑来做什么?”  

赖慕多抱了抱拳,说不出话来。  

阿巴泰皱了皱眉,看了看赖慕多身后跟着的几人。  

噶布喇、特尔亲、杜努文…  

阿巴泰便明白过来。  

噶布喇的阿玛巴布泰死在关宁铁骑手里,特尔亲、杜努文的阿玛杜度兄长杜尔祜死在王笑手里。  

显然,就是他们唆使着赖慕多出兵过来。  

大家都是庶妃生的,阿巴泰还是有些同情自己这个弟弟,暗暗摇了摇头。  

“你们都出去。我自与十三弟说话。”  

“喳。”  

等人都出了帐,阿巴泰指了指赖慕多,恨铁不成钢地骂道:“你好歹也是太祖的儿子,怎么能任由这些小子们拿捏。”  

“七哥,我…我弹压不住他们啊,他们一听说王笑来了,都闹得厉害,要手刃王笑…”  

“蠢材。我都不敢去追关宁铁骑,你还敢去?”阿巴泰骂道:“多尔衮为什么把他们调开?就因为这几个小子最是冲动。你倒好,又被人当靶子。回头他们闹出了事,还不是罚你,怎么还不长记性?!”  

赖慕多苦着脸,道:“我能怎么办?我自己就那一千兵马。他们谁手底下人都比我多。我不过来也要被架过来啊…”  

阿巴泰叹了一口气,道:“你领着他们回固安县。”  

“七哥和他们说一声吧,他们不听我的。”  

“知道了。”  

赖慕多并不觉得是自己比阿巴泰笨了多少。  

归根结底,努尔哈赤死的时候阿巴泰已经成年了,已经有了一定的实力。  

“人活一世,都是命啊。”赖慕多心里叹息一声。  

他领着噶布喇、特尔亲、杜努文,向固安县行去。  

赖慕多本来是奉命保护一批粮草送到永清,送完粮,回程的路上遇到这三个小子。  

噶布喇三人本来负责守固安县,听说王笑又出现在武清,等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