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0章 攻燕京(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如今多尔衮正驻兵于朗坊。  

朗坊北临燕京,东交天津,南接沧州,西连保定,为京畿要冲之地。  

这地方在燕京和天津之间,正好隔断了唐节与秦山海两路兵力,使他们不能合师。  

同时,多尔衮派兵从北面包围天津,又派兵直逼沧州、截断秦山海部的陆上退路。  

这一日,大帐议事。  

先开口的是代善的第四子瓦克达。  

瓦克达如今已四十二岁,颇为骁勇,进了帐便直接指着地图上摆在北面的瑞军兵马道:“我可一战击杀唐节,请睿亲王下令!”  

多尔衮淡淡看了一眼这个比自己还要大一轮的侄子,转向豪格问道:“你怎么看?”  

今年年初,豪格因为在背后说多尔衮的坏话,被议罪削爵。  

他当然也心中忿慨,但现在不是内斗的时候,一切该以大清江山社稷为重,依然随军入关。  

此时豪格见多尔衮发问,扫了一眼地图,道:“唐节本部兵马已败,不过只剩些残军与索沛合兵,根本不足为虑。我愿领兵攻秦山海,只要打败秦山海,唐中元一定不敢再守燕京,必定退回山西,派一路兵马追击,同时指兵南下。天下可得。”  

多尔衮指了指范文程,又问道:“范章京来说吧。”  

“我们不必去攻打唐节。”范文程拱手应道:“如今张榜安民成效已显,燕京人心浮动。奴才已派人劝降吴阎王,他的回信在此,请睿亲王过目…”  

多尔衮已经看过信了,接过扫了一眼便交给诸将轮流过目,帐中有轻呼声响起。  

范文程又道:“吴阎王一倒戈,燕京指日可破。唐节确实已不足为虑。至于秦山海…奴才认为,打败他不如围困他。王笑在山东经营,兵不过十万,眼下又把精锐都派到天津。山东兵力必然空虚。秦山海若是固守大沽口还可以随时乘船返回,但他既敢出兵静海。我们只要切断他的归路,兵攻山东,秦山海孤师在外,已翻不起多大风浪…”  

豪格有点生气。  

多尔衮心里有数,却偏要问自己,摆明了想打压自己。  

但豪格也知道范文程的提议是最适合的,哼了哼并不说话,接过吴阎王的信看了一眼,道:“好大的胃口,一个无能流寇也该要封王。”  

“给他又有何妨?他一降,不仅是燕京可定。一涨一消之下,唐中元也要元气大伤,如何防得住山西、陕西之地?”  

“让他直接把唐中元的人头献上来。”  

“难,他不肯背负弑主之名,也没实力对付得了唐中元。”  

“那爷率兵到居庸关,亲斩唐中元好了…”  

多尔衮摆了摆手,又问道:“济南动静如何?我料定我们兵逼沧州,王笑必要派兵去援,为何还未有信报传来?”  

“禀睿亲王,并未发现德州有兵马北上。”  

“莫非他们是以海船载兵,从沧州东海岸登陆?”  

“德州到沧州才多远?从德州绕到海边,再登船到沧州,舍近求远,来得及吗?”  

议论声中,多尔衮皱了皱眉,感到有些奇怪。  

王笑居然不守沧州?  

那自己真的要把秦山海这条大龙吃掉了…  

不多时,忽有快马驰来。  

“报!”  

“报和硕睿亲王,沧州已然攻克…”  

多尔衮听罢战报,再次问道:“可有遇到楚军?”  

“并无。”  

不管王笑打的什么主意,多尔衮心知王笑已经来不及再调兵北上了。  

他站起身,一道道命令发号下去。  

“范章京,回信吴阎王,答应他的条件,让他打开燕京城门,与我前后夹击唐节所部。”  

“奴才领命。”  

“瓦克达、满达海,你们率部攻唐节所部,之后汇同吴阎王,管束其兵马…”  

“是!”  

“豪格,你领兵从南门入燕京;硕塞,你主攻西门;孙仲德,你领炮兵营攻东门…”  

“是!”  

“传令蔡家祯,领兵埋伏于燕京城北。一旦唐中元出逃,务必斩杀…”  

“是!”  

“速传令阿巴泰切断静海县到大沽口之间的道路,围住秦山海所部,不许他们走海路返回山东…”  

“是!”  

“传令到沧州,让多铎做好准备,只等燕京攻克,马上发兵德州…”  

“是!”  

“愿与诸君秉承先父汗遗志,栉风沐雨,为大清开疆拓土!入主中原!”  

“入主中原!入主中原…”  

京城。  

东暖阁。孟九与李柏帛相对而坐,两人脸色都有深深的疲色。  

李柏帛道:“今天刘循去见驾了。他说这皇宫当中所用的鎏金太多,鎏金里有毒素,人在宫内待久了大多不长命。他还举了例子,道是楚朝太祖、太宗一个活到七十多,一个活到六十多,其后子孙往往三十岁就驾崩。”  

“刘循这是在劝陛下放弃燕京啊。”  

“不错。”  

“陛下怎么说?”  

“陛下说要御驾亲征,原话是和东虏干一仗,打得赢就坐天下,打不赢就回陕西,省得一天到晚听我们吵。”  

“燕京肯定是守不住的。”孟九缓缓道:“若不是秦山海前阵子小胜了一场,我也已经劝陛下尽快归还西安了。呵,你仔细想想,秦山海北上后,一直据大沽口而守,他为何突然兵出静海县?”  

李柏帛沉吟道:“他察觉我们有弃守中原之意、因此打了一场胜仗振奋我们的士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