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1章 登陆战(1/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唐山以北,七座山。  

七座山就是一座山名叫“七座山”,而不是有七座山。  

杀喊声震天。  

唐节持槊剖开一个清兵,炮火轰然从北面的七座山上砸下来。  

一片马嘶人仰,他策马躲开,有将士的尸骨砸在他身上。  

“冲过去!”  

当时唐节在古北口战败,独自逃到山海关。  

他看到山海关上索沛守备森严,心中很是无言以对。  

建奴都从绕到后面打到京城了,你山海关守得再好,有什么用呢?  

可惜,唐节想骂索沛也骂不出来。因为就是他自己丢了古北口,建奴就是从他自己守卫的蓟镇长城上入塞。  

当时也就是他唐节自己,信誓旦旦放言必破东虏。  

这种情况,唐节也没脸说索沛不懂得灵活应变。反正山海关也没什么好守的了,带兵回援京城要紧。  

他们点齐兵马,烧了带不走的粮草辎重,步步为营向京城增援。  

索沛这支破山军有五万人,却大多都是步卒,进行并不快,到卢龙县时便被建奴盯上,且战且进。  

从卢龙县走到唐山,瑞军被清军消磨得士气大减,唐节知道如果再这样下去,等士气被拖垮,只要八旗骑兵一冲阵,破山军就要分崩离析。  

以前和官兵作战,还没打过这么难打的仗。  

唐节已决心在唐山一决死战,冲过包围,与京城外的吴阎王部会合。  

然而这一战好像要打败了…  

“轰!”  

又有炮弹炸在瑞军阵营中。  

索沛被震下马来,抬头看去,脸上一片悲怆。  

“这些蛮夷…这些蛮夷怎么有这么强的火力?”  

他确实是被打懵了。  

自从他追随唐中元以来,面对过的楚朝大多也就那么回事,但他也见过执着火铳的精锐。感觉火铳也就那样,点了半天能发一铳。至于火炮,虽然厉害,却也笨拙得很…  

义军虽然没有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不还是把江山打下来了?  

至于建奴?塞外野人,再能打也就那么点人,打过得楚军,打得过我们义军吗?  

哪怕唐节败了,索沛也只是觉得三殿下这是疏忽大意了。  

但今日一战,完全颠覆了他的想象。  

他完全没想过建奴有这么多的火器。  

不是说女真人最擅骑射的吗?  

战到现在,索沛都还没看到擅骑射的八旗兵,面对的还只是乌真超哈营和八旗汉军。但他也知道,眼下的情况,只要八旗骑兵一出,自己的破山军必定要溃败。  

他望着战场,感到深深的无力…  

战台上,多铎神情很平静。  

打败眼前的瑞军,并没有让他感到有成就感。  

乌真超哈营设立已有十四年,从天佑助威大将军炮到神威大将军炮,炮火早已强过了楚朝。不仅是炮火,大清两代人六十年来励精图治,设立了八旗军制,大军的战力正是巅峰。  

一群泥腿子们拿着大刀长矛冲上来,也配与爷为敌?  

如果不是调走了三十门神威大将军炮,现在这些泥腿子早都跑得屁滚尿流了。  

“报!豫亲王,和度贝勒遇袭,请王爷派兵支援…”  

多铎才想把骑兵压上去击溃破山军的阵营,闻言脸上泛起怒容。  

他思忖了一会,下令固山额真喀克笃礼领镶白旗兵马前去支援。  

杜正和没想到王笑能这样器重自己。  

世人皆知王笑擅用骑兵奔袭,所以杜正和本以为自己在王笑麾下难以有太大的作为。  

但这一次联寇抗虏,王笑明确地告诉杜正和,这一仗的主力将是控戎军与贲锐军,而不是骁骑营。  

连副总兵秦山海都不知道的是,在高兴生刚到济南之时,王笑就已秘密召见了杜正和。  

“我要你现在就北上。”  

当时杜正和一愣,问道:“可是,议盟还未达成…”  

“我不管什么议盟有没有达成,我们的目的是阻止建奴南下。那就只管一个字,打。”  

“是,请国公吩咐。”  

“这是瑞朝的令牌,你领五千精锐,从滨州、沧州走,瑞朝驻守景州的守将佟明会引你过境,到了天津大沽口附近埋伏起来。我会想办法放出消息给建奴,吸引他们运送大炮到岸边。你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占下这些大炮,这件事的重要性你可明白?”  

杜正和拱手道:“末将明白,占下这些大炮,我们才可以固守天津港。如此,增援的兵马可以迅速赶到天津,将士们才有退路,是为进可攻、退可守。另外,建奴正是凭火炮之利,攻城拔寨无往不利,占下这些大炮,此消彼涨。”  

他说到这里,激动起来,又道:“国公在沈阳,以建奴的炮火轰击建奴的都城,末将愿效仿国公,以其炮火轰其兵马。”  

王笑点了点头,又道:“不错,我再调几个人助你行事…”  

杜正和转头一看,只见几个人走进堂中。  

羊倌、蔡悟真这些将士他早已熟悉,另有一人却没有着甲,杜正和并不认得。  

“给杜总兵引见一下,史工,人唤‘史壳郎’,前几日刚从淮安赶回来入职军机处,想必杜总兵听过他的名号…”  

杜正和一开始觉得王笑派这些人来是为了控制兵权,一直到史工设计提前在大沽口将台下埋了炸药,他才知道王笑让史工来就是给自己出谋划策的。  

那一声轰鸣,炸毁了将台,也炸掉了清兵的勇气。  

溃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