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4章 半个楚(1/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江北大军从瓦庙口起行,两日后重新行到黑羊山。  

这一次郑昭业十分谨慎,先派兵上山去探。  

不多时,士卒回报:“报,山上有楚军,不知有多少兵马。他们…他们邀杨督师与二公子前去相谈。”  

“你是说王笑在山上?”  

“好像是。”  

“装神弄鬼。”郑昭业冷笑一声,道:“没什么好谈的,攻山。”  

“是!”  

大军变阵,缓缓向黑羊山上压过去。  

炮火再次落下,这次江南兵马已有准备,徐徐前进,又不停派兵马绕道从侧面攻击。  

“散开阵列,向前冲,敢后退者杀无赦!”  

炮火轰鸣中,江北大军虽还是有伤亡,却不同于上次遇袭时的心慌,依然能有序推进。  

渐渐地,火炮发射的速度减缓下来。  

士气渐渐振奋起来,开始大举向黑羊山进攻。  

“他们火炮用尽了,冲锋!”  

“杀啊…”  

郑昭业抬头看着山峦,眼中满是杀意。  

王笑在山上也好,不在也好,反正大军杀过去杀个片甲不留,还管它那么多。  

——这一次,先踏平了这破山。  

下一刻,郑昭业眼睛一眯,发现己方气势如虹地攻到山脚,攻势却又停滞下来。  

他不由策马向前,喝问道:“怎么回事?!”  

有兵士拍马回来,禀道:“报,兵部右侍郎郑大人正在山上,请督师暂且收兵。”  

“谁在山上?”杨嘉一愣。  

“四叔?”  

郑昭业也是有些发愣,接着心中惊喜,问道:“四叔被王笑捉了?”  

——不必管他,让他去死,我们杀上去啊。  

“郑大人并非被捉,乃是带了皇孙殿下的诏书,正在向王笑宣诏。他请督师大人与参议大人上山。”  

一丝不好的预感浮上郑昭业心头。  

“此乃王笑奸计,不必理会!”郑昭业大喝道。  

他故作不信,喝令大军继续进攻。  

然而关明、童元纬这些人得了借口,已不再听令,不肯让麾下兵马冲杀。  

纵使郑昭业竭力阻止,大军还是重新退到火炮的射程之外。  

如同儿戏一般,战场终究还是慢慢安静下来。  

郑昭业转着头,四下望了一会,眼中满是无奈与讥嘲。  

终于,他下了马脚步踉跄地向山上走去。  

山道崎岖,惊鸟不时飞起似在嘲笑他的瞎了一只眼…  

半山腰上有一座小亭。  

郑昭业停住脚步抬头看去,只见亭中一名白衣男子站在那里风袂翻飞,有出尘之气。  

“那就是王笑了。”他心里想道。  

彼此照面那只瞎了的眼睛让他愈发觉得自惭形秽于是愈发愤怒。  

亭中有人走出两步郑昭业转过目光,看到了郑隆勖。  

郑隆勖是郑元化第四子,时年三十八岁,浑身上下都透着年富力强的气质眉宇之间官威压人此时衣冠上有些风尘仆仆的样子。  

“愣着做什么?”郑隆勖开口道:“确实是我来了,去,撤军吧。”  

郑昭业张了张嘴,感到愤怒、不可置信。  

郑隆勖也不与他多说向手下吩咐一声,有人拿了一道诏令递在杨嘉手中。  

杨嘉作为南京兵部尚书在郑隆勖这个兵部右侍郎面前却不敢拿大,忙将那诏令看了,脸上神情一变,便要向山下跑去。  

“臣领旨。”  

“不许撤!”郑昭业大吼道。  

“这是殿下的诏令。”郑隆勖淡淡道。  

“四叔你这是在做什么?”郑昭业重重喘着气,抬手一指王笑,喊道:“你明知道他马上就要败了,为何要让我撤军?!”  

亭中有人“嗤”地笑了一声。  

“摆出这表情做什么?你把自己当成是被十二道金牌召回的岳武穆不成?”  

却见王笑身后又走出一个与其年纪相仿的少年,手里还牵着一头白色的小老虎,嘻嘻哈哈地说着,脸上俱是讽意。  

郑昭业不由大怒。  

他这一刻的心境确实是岳飞那种‘十年之功、废于一旦’的悲凉。但对方这种话是不好回答的,他郑昭业自视甚高、有脸皮把自己比作岳飞,却没胆子把祖父郑元化比作秦桧。  

因此哪怕他多谋善辩面对这样的讽刺却也是答不出话来,只能气得浑身发抖。  

郑隆勖目光在他脸上扫了一眼,仿佛现在才看到他瞎了一只眼,随意地皱了皱眉,道:“怎么搞成这个样子?有什么话回去见了祖父再说吧。”  

“四叔!”郑昭业吼道,“你们与王笑议和了?他有什么资格和我们议和,我马上就能打败他…”  

“可惜,你一步都踏不进莱州。”王笑开口道。  

他声音很平淡,目光望着山下的军阵,也不看郑昭业,道:“这已经是你第二次到黑羊山了,你看,小小的黑羊山你都攻不下来。”  

“我攻得下来!”郑昭业道,“要不是那些人太蠢,你已经死一万遍了!”  

“你把别人都当成蠢材,杨嘉、关明、童元纬…你觉得他们蠢。但其实是他们的立场和目的与你不同罢了。就好比羊儿想吃草,你偏要它吃肉、还骂它蠢,那是你蠢还是它蠢?我没死一万遍,因为我比你更清楚他们想要什么,包括郑元化想要什么。”  

“你胡说!只要我四叔不议和,我马上就要你死!”  

“哦。”  

王笑无所谓地应了一句,道:“知道什么是真正有用的威胁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