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0章 入济南(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终于要去济南了,缨儿很是高兴。坐在马车上便忍不住向王笑问道:“少爷啊,是不是以后就不用打仗了?”  

“暂时安定下来,三五个月内应该不会有战事吧。”王笑道,心中推算着。  

唐中元如今山海关在握,以他的实力,加上辽阳城一战,自己也折损了清兵一些兵力。就算清军入塞,他守上几个月应该是可以的。接下来若或能联寇抗虏,也不知能不能把清兵拦在德州以北…  

缨儿不太了解时局,想像中还以为搬到济南之后就能安安稳稳地生活,此时听了有些失望,鼓了鼓腮帮子道:“才三五个月啊。”  

王笑道:“三五个月之后,再打个三五年,也许就天下太平了…”  

“那么久?”缨儿瞪大了眼。  

王笑也不好再说也许要更久之类的,搂着缨儿道:“不久啊,到时候我就天天在家里陪缨儿,下下棋,再生个孩子。”  

缨儿有些羞,转了转身不理他。  

过了一会,她掰着手指头又道:“我听别人说,皇上重用了少爷,往后就能收复京城,重整河山。是不是呀少爷?”  

“那些人瞎说的。”王笑道:“一会有人到马车上来,缨儿可不要再提‘收复京城’哦,她听了可不高兴。”  

“哦。”缨儿道:“少爷要在车上见官员吗?那缨儿回去和公主殿下同车吧?”  

“没事,你认得她。”  

“缨儿哪有认什么人啊。”  

接着便听马车外有人问道:“国公召下官?”  

“上来吧,有些事须与江大人议论。”  

“是。”  

轿帘掀开,缨儿忙缩在王笑身后,假装自己是个捶背捏肩的丫环,也不去看来的是哪个官。  

“国公打算重新划分田地?”那官员看了看车厢内的资料问题。  

“是啊,这楚朝根基都烂了,不知道该怎么理清…”  

“既然如此,不如连根拔起。”  

“那树就死了,树死了,那些枝叶又该如何是好?”  

“总是能再长的。”  

“你别闹了,帮我一起看看…”  

“偏和你闹…”  

王笑与那江大人说着,缨儿虽未仔细去听,话也传到她耳里。她听不懂这些奇怪的东西,只觉得少爷和官员说话怎么是这样的口吻。话到最后江大人的声音还忽然变了。缨儿吓了一跳,接着目光瞥去,她不由“咦”了一声。  

那‘江大人’正转头看她,眼神中有些笑意。  

缨儿很是发愣了一会,突然惊喜道:“芊芊姐!你怎么来了?!”  

唐芊芊将手中的卷宗往王笑膝间一弄,便上去搂住缨儿。  

“好缨儿,姐姐可想你呢…”  

王笑颇为无语。  

“喂,你把我资料弄乱了啊…”  

好一会儿之后,缨儿这小丫头显然已经被唐芊芊迷昏了头脑。  

“缨儿,到了济南和我一起住好不好?”  

“好啊。”缨儿脆生生便应道。  

淳宁公主对她当然也很好,但显然她与唐芊芊更加亲近一些。她也没有去想过淳宁与唐芊芊之间是不是要拉拢自己这样的问题,总之是迷迷糊糊便答应了下来。  

这种事王笑也自懒得管,他知道唐芊芊自有她的分寸。无非是担心自己不常去看她罢了…  

这一路从德州到济南倒也风静浪平。王笑有时在淳宁、小竺、钱朵朵所在的马车上呆着,有时与唐芊芊、缨儿一起呆着。感受到离京以来久违的安逸。  

或许说是声色犬马。  

济南城在眼前展开,大队人缓缓从东面的齐川门入城。  

他们虽是从北而来,但济南北面的会旋门入城之后便是大明湖…北面入城便不够气派。  

太子进入行都,彰显威仪,这不是虚礼,而是涉及到许多实际的问题…  

这一天没有战火,楚朝的庙堂社稷终于算是迁到了行都。让人觉得有种搬完家之后既松了口气又对未来有所期待的感觉。  

百废待兴啊。  

一身国公朝服的王笑策马行在百官最前方,一路接受着两侧的欢呼跪拜。  

拐进舜耕大街,行宫便在眼前。  

行宫不大,规模比北京皇宫不知小了多少倍,但红砖金顶依旧带着皇家气象,隐隐还能看到行宫后面大明湖的澄碧水光。行宫前有官吏捧着书卷来来回来,少了些往日的官僚气,多了几分振奋。  

王笑心里想着接下来好好核理政事、安顿民生、治理兵务,只要唐中元能守住京城一年,德州能再拒敌一两年,给自己发展两三年光景,到时候还是能守住这一片江山…  

“轰!”  

一声巨响,只见行宫一间殿宇上方猛然爆出火光,一道浓烟直直窜起。  

“吁…”  

“护驾!护驾!”  

“怎么了?有刺客…”  

“陛下遇刺了吗?怎么了…”  

“敌袭…”  

接着,杀喊声从行宫当中传来,官员从行宫中奔走出来,远处的百姓四处乱跑,嘴里喊个不停。  

这一瞬间,王笑忽然想到了自己奔袭沈阳城的情形。但这一刻,他能体会到当时济尔哈朗是什么心情。  

队伍中一片混乱,官员、将领、家眷、宫人仆役士卒惊慌失措大嚷起来。  

“怀远,不,虢国公,发生了什么…”  

“姐夫…”周衍想从马车上出来,才探头便被一众人堵了回去。  

“殿下!快!护驾,保护殿下…”  

“虢国公,发生了什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