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2章 真意图(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其中多半是被裹挟来的难民或者杂兵,真正精锐的只有吴阎王的三万老营骑兵。东征军虽只有五万余人主力,却皆是训练有素之士,其中唐节的一万老营兵将战力还要更甚一筹。  

这一天攻城下来,瑞军便多次攻上外城城墙。  

秦山渠疲于应付,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他们驱下城头。  

好不容易战到傍晚,唐节鸣金收兵,满头大汗的秦山渠看着破败的城墙,心知一两日之内外城便要守不住。  

“史先生,你怎么看?”  

史工摇了摇头,道:“若没有援兵,临清城守不住。”  

“侯爷要我来取临清,会派兵来支援吧?”  

“应该会吧。”史工道:“但某今日观城头战事,反贼并未使出全力攻城,但是还有后手…”  

“还有后手?”秦山渠跳脚道:“那老子怎么能守得下来,老子才三千兵马。”  

他如今对史工的计略颇为信服,说话间便瞪着那双铜铃般的大眼直愣愣地看着史工,又道:“史先生,那啥…计将安出?”  

“秦将军不要这样看某,某就是个粗鄙人,看不到大局,也无法分析出具体的局势…但我有一个猜想,反贼或许是要…围点打援。”  

“围点打援?”王笑沉吟道:“看起来像,但我感觉不是。”  

他此时已领兵到平原县与临清城之间的夏津县。  

依原本的计划,他打算在唐节攻城之间赶到临清,帮助秦山渠守城。但心中那个忧虑不散,他还是放缓了行军速度。一边派探马打探唐节攻城的战况,一边率军缓缓而行,做好在临清城外策应支援的准备。  

此时王珍思来想去,作出唐节可能是要围点打援的判断,却依然被王笑否定掉。  

“我们八千人都是骑兵,唐节就算是想打掉我也不容易。”  

“或许你高看孟九了?”  

王笑起身在帐中踱了几步,又向秦山湖问道:“唐节兵力部置是什么样?可有分兵?”  

“他散出不少兵马在大营附近,不许我们探马靠近…”  

秦山湖禀报完,又抱拳请命道:“侯爷,山渠兵少,必是不好守住临清。是否尽快驰援?”  

“再等等…”  

临清之围迫在眉睫,但心中那隐隐的预感挥之不去。王笑感到压力渐渐大起来。  

“孟九,你到底什么打算呢…”  

临清城外,唐节大营。  

“王笑到哪了?”  

“夏津县附近,他带了八千骑兵…”  

唐节笑着摇了摇头,傲然道:“若让我说,王笑不算会打仗。或者说,只有一半能打仗。”  

李柏帛讶然道:“三殿下此言何解?”  

“我观他用兵,辽东也好,山东也罢。他用兵爱出奇谋,喜用骑兵。若让他率同等兵力的步卒与我堂堂正正对阵,他必败无疑。”  

李柏帛想了想,倒还真是如此,点了点头之后却又沉吟道:“三殿下所言不错,但王笑其人难得之处在于,他有自知之明,扬长避短,从不与我们堂堂正正相争。如此这次,也正是因为他带的是骑兵,不然孟先生的计划现在已经算是大功告成了。”  

唐节闻言,拿手指在地图上比划了一下,喃喃道:“是啊,他怎么还不来…哼,鼠辈!”  

次日,瑞军又是全力攻城,战到傍晚,几度差点就要攻破城墙。  

王笑驻兵夏津县,分明一日可奔至临清,却依然按兵不动。确实像一只探头探脑的小老鼠。  

秦山湖也愈发着急起来。  

“侯爷,明日再不支援临清,城可就要破了…”  

事到如今,王笑也不得不做出决定。  

“传命下去…”  

话音未落,忽有一骑快马奔来。  

“报”  

拉得极长的报信声响起,王笑脸色一变,有种不好的预感便浮上来。  

王珍与秦山湖对视一眼,心中同时浮起一个念头——还真是王笑的顾虑对了?  

下一刻,那传信兵进了帐,抱拳道:“禀侯爷,济南急信…”  

“出什么事了?!”  

“报,并未出什么事,是陛下来了。”  

帐中众人长舒一口气。  

“陛下已从莱州行过济南,同行的有诸位大臣,还有秦玄策将军领兵护送,因担心反贼围截,并未声张。算时间,如今应是到了临淄…”  

“可有惊动反贼?”  

“侯爷放心,一路无恙,陛下行至临朐,秦将军算定反贼已来得及阻截,才派出快马传信。奔至平原县马匹累倒,卑职便马上前来见侯爷。反贼定不能得到消息。”  

“如此便好。”  

王珍缓缓道:“反贼来不及的,陛下入了济南城,山东民心大振…加上如今反贼粮草告磬,再失了民心士气,打不下临清便只能退兵。形势算是稳下来了。”  

“是啊。”王笑站起身,手指在地图上划过,在德州、济南、临清这三点划了个三角形,道:“他们绝对是来不及阻陛下入济南城的…”  

话到这里,他愣了一下,以济南为支点,在这个三角形的位置上划了一条对角线,目光紧紧盯住了“济南”二字。  

一阵凉意从心底泛上来。  

王笑下令道:“全军整备,马上出发…去济南!”  

“速派人去平原县,让平原守军速去济南城…”  

“侯爷…”  

“孟九不在临清,他根本没有去临清。”王笑语速飞快,人已大步跨出大帐,“唐节军中没有骑兵,所以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