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章 追王笑(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昭陵中有人打打杀杀,有人慌张狂奔。  

羊倌、秦玄策等人跑到藏马匹的地方,翻身上马,又回望昭陵,神色焦急起来。  

“侯爷怎么还不来?”  

羊倌眯着眼望去,却见一列列正红旗兵士已拉出包围圈,禁止人离开。  

“快走,晚了就来不及了!”  

“王笑怎么还没来…”秦玄策愈发焦急。  

“先走。”  

羊倌只得到‘齐走’的消息,并不确定王笑要跟自己齐走,还是让自己带着秦玄策齐走。  

如今身陷险地,容不得犹豫,一旦这几个人被捉住,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  

他便不敢耽搁,果断拉住秦玄策的缰绳策马就走。  

七骑速度飞快,在被包围前迅速离开昭陵,向西狂奔而去。  

突然,只听前方马蹄如雷,显然有大股人马奔来。  

“有建奴!调头走…”  

羊倌高呼一声,又领人绕过昭陵向东面奔去。  

“那是楚寇,拦住他们!”昭陵外忽然有人大喊一声,十数骑便向他们追上来…  

“快走!”羊倌吃了惊,喊道。  

只见包围昭陵的兵马又出了些混乱,几骑突出包围向西跑去。  

接着,又有一人突然突出包围,抢一匹马便向这边奔来,他身穿白毡帽衣,看身形正是王笑。  

秦玄策不由欢呼一声:“是王笑。”  

“侯爷!”  

羊倌回头一看,心中大喜,大喝道:“接应侯爷…”  

那边多铎与一群宗亲贝勒、文武大臣跑到昭陵外,却见代善竟然不去压弹乱局,反而领人将昭陵围得死死的。  

多铎不由大怒,拨开人群冲上去,指着代善大骂起来。  

“你干什么?是要让我们大清宗室都死在这里不成?!”  

代善一张老脸波澜不惊,高声道:“今日多尔衮与济尔哈朗受奸人挑拨,事情查清楚前,谁都不许离开昭陵。”  

多铎怒道:“老糊涂,打成那样了还查什么查?让我回去调兵平乱才是正理,让开!”  

代善老脸皱起来笑了一下,笑容轻蔑,显然是看不起多铎。  

他不慌不忙让人拿出几本书,高声道:“诸位王公贝勒不必惊慌。多尔衮和济尔哈朗谁对谁错,本王已查得明白。确实是多尔衮误会济尔哈朗了…”  

一群人交头接耳,不少人暗道:看来,礼亲王已站到睿亲王的对立面去。  

“此事,多尔衮拿的证据是假的,怕是中了楚寇的奸计,他劫获的楚人信报…”  

代善嘴里说着,心里却不得不佩服布木布泰的手段。这个庄妃不仅看破了王笑的诡计,还故意引而不发,顺水推舟等多尔衮先动手,这才让自己在此时戳破此事。  

如此,多尔衮要诛杀济尔哈朗的罪证站不住脚,不论他是故意陷害济尔哈朗,还是受楚寇蒙蔽,代善都可以让满朝王公站在自己这边,再指挥正红旗名正言顺帮助济尔哈朗对付多尔衮。  

昭陵之乱,多尔衮已失了先机,如果不罢兵,便要被镶蓝旗、两黄旗、正红旗围攻;如果罢兵,便只能承认是受楚寇蒙蔽,而不是故意陷害济尔哈朗。  

那为了证明这一点,多尔衮便不能再给自己争皇位,否则所有人将指责他为了上位不择手段、人心尽失。  

复盘整件事,先是王笑下一招棋对付多尔衮与济尔哈朗。接着是布木布泰跟着下一招棋,顺着王笑的布置,将代善、济尔哈朗与满朝文武都推到多尔衮的对立面,让自己成为整件事最大的赢家。  

她甚至还照顾到了盟友们的利益,比如,济尔哈朗逃过一劫,从此对她感激涕零;代善则可借此增加威望。  

“看来大清朝的下一任皇帝就是福临了。”代善心里想道。  

下一刻,马蹄声如雷响起,打断了代善的话。  

昭陵中,所有人又是惶惶不安。  

“楚寇又来了?!”  

——这…这…满朝王公大臣都在这里,兵力又不多,要是被楚寇血洗了,大清朝可就真的完了!  

一瞬间不知有多少人脸色煞白,一跤跌在地上。  

“完了完了…”  

代善缓缓转过头,只觉浑身无力。  

这一刻,他心中忽有无尽的悔意涌上来——父汗辛苦一生才创下眼前的基业,竟真的要因为自己这些兄弟勾心斗角而毁于一旦?  

“该早定帝位的。”  

接紧着,一面面蓝底龙旗远远而来,在空中飞扬。  

“是正蓝旗!不是楚寇…”有人高声大喊道。  

“不是楚寇…”  

代善长舒一口气,只觉重新活过来了,心中后悔不已。  

——是啊,楚寇怎么可能不声不响带兵围过来,不可能的事。  

他这才意识到:被王笑搅了一遭,大清有太多人失去了往日的心气,个个都成了惊弓之鸟。  

“是肃亲王回来了!”  

代善心里又是“咯噔”了一下。  

“豪格这时候回来了?完了…”  

王笑低着头,嘴角浮起一丝笑意。  

豪格来了?正好。  

眼下这局面与王笑预想中有些差距,尤其是代善居然能这么快反应过来,这让王笑有些诧异。  

但豪格来的时机实在是太好了,只要借着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干掉多尔衮,他轻易便可以登上皇位。  

这对王笑而言,是比预想中还要好的结果。  

“那这大清朝的皇帝就送给你当吧,不用谢…”  

那边多铎心中也是“咯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