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章 熬大鹰(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燕山山脉西起大同境内,东至山海关。横亘在楚与清两国之间成为巨大的屏障。唯有滦河与潮河经过处切断山脉,形成峡口,即喜峰口、古北口等。  

这次清军跋山涉水从古北口入塞,三十万大军长途行进月余才到蓟镇。然而,紧接着福陵被毁的消息就传来…  

回援?皇太极与诸将商议多次,众人皆表示不想回——要是哪个倒霉蛋接了这差事,没等翻山越岭赶回盛京,楚军那三万人早都被济尔哈朗吃干抹净了,这不是瞎折腾吗?  

直到今夜,山海关终于被拿下来了,从辽西走廊直奔盛京,千里平原尽是坦途。  

因此,对蔡家祯投降一事皇太极很重视,曾多次交待要善待蔡家祯。  

但这一刻,多尔衮突然有种…把别人的臭鞋捧起来闻的感觉。  

费尽心机逼降的蔡家祯、拿下的山海关,像一桌期待已久的饭菜,才吃下去便发现是馊的…  

多尔衮摇了摇头,打算把这种奇怪的想法从脑中挥出去。  

但他多年戎马,其实颇依仗自己莫名的直觉,因此看蔡家祯愈发不顺眼起来。  

他也不再扶起蔡家祯,反而厉声喝骂道:“他怎么敢?我阿玛额娘的尸骨已经被掘了!”  

蔡家祯心道,这关我什么事…  

但冷汗已不停从额上流下来。  

下一刻,只听多尔衮冷笑道:“本王听说,蔡家与秦家世代联姻?”  

“睿亲王…你…你这话什么意思?”  

“蔡将军已将家眷带来山海关了?带出来让本王见见。”  

蔡家祯眼中闪过骇然之色,喃喃道:“不是…不是…陛下呢?!我要见陛下!”  

多尔衮神情一片冷意,挥了挥手吩咐道:“还不快去请。”  

自有一队清队领命下去。  

蔡家祯不敢去拦,站起身哀求道:“睿亲王,求你让末将见陛下一面…”  

皇太极素有仁名,蔡家祯与其书信互通,常能感受到字里行间一片厚爱之情。更何况今早收到的最后一封劝降信分明还有‘勿虑’二字。  

蔡家祯之所以决定降,冲的便是这位清崇德皇帝一辈子攒下来的‘善待降臣’的名声。  

但现在…  

他嚅了嚅嘴还想说些什么,忽然间却捕捉到多尔衮眼中倏然闪过的一丝得意。他不由一惊,一种不好的预感浮上心头。  

多尔衮手在蔡家祯肩上一拍,道:“蔡将军放心,皇帝八哥嘱咐我一定要厚待你…”  

话音未了,那边蔡家的一群老小妇孺已被带了出来。  

多尔衮眯眼看去,喝道:“哪几个是姓秦的?站出来!”  

蔡家祯瞳孔一缩,明白了多尔衮要做什么。  

怎么会这样?  

你今日如此欺凌我,看往后有谁还肯降…  

不对,多尔衮有极好的借口——秦成业掘了福陵。  

蔡家祯思及至此,脸上一片灰败,手脚具是冰凉。  

那边秦小箩已扶着大肚子站了出来,蔡悟真张开双手拦在她面前,小夫妻俩面对着多尔衮,愤怒地嘶喊着什么…  

蔡家祯脑中却只有一团乱麻。  

接着,耳畔又是一声咆哮。  

“蔡家祯!你好大的胆子!秦家人呢?三代联姻,你家中只有一个姓秦的?”  

“罪臣…罪臣…”  

多尔衮要的却不是他的解释,手一指秦小箩,道:“杀了她。”  

“睿亲王,这这…她肚子里是我蔡家的骨肉啊…她嫁到我蔡家起就不再是秦家人了…陛下能明白的,求你让我见见陛下…让罪臣见见陛下吧…”  

多尔衮凑近他的脸,缓缓道:“你降了大清,便该明白规矩。第一条,我大清朝可不是皇帝八哥一个人说的算。”  

蔡家祯一愣,眼中俱是骇然。  

“第二条,你给我想清楚…以后谁才是你的主子。”  

多尔衮这两句话声音很低,但压得蔡家祯连呼吸都不敢呼吸。  

他已经完全明白过来——多尔衮表面上是要为福陵之事向秦家报复,实则却是要向自己立威。  

“想见皇帝八哥是吧?杀了她!”多尔衮缓缓说了第三句。  

这句话的意思却不是‘杀了她就让你见皇帝’,而是‘你想见皇帝,所以我让你杀了她’…  

蔡家祯脑中恍当一下。  

——这清朝,怕是很快就不是宣扬对降臣仁义的崇德皇帝作主了…  

他转过头看去,只见蔡悟真一张脸已然愤怒到扭曲。  

这一刻,自己的儿子,堂堂宁远总兵的儿子,看起来与那些流落而来的辽民别无二致。  

他愤怒着、吼叫着,想要保护自己的妻儿。这怒火在强权面前,显得如此可怜又可笑…  

蔡家祯没想到有朝一日,自己要走到这一步。  

自己所做的这一切,本就是为了保护住自己的儿子。本以为降了,一切困厄便解决了。  

结果,自己要当着儿子的面,杀掉他的妻子和她肚子里的骨肉?  

蔡家祯转了转头,看了看城门大开的山海关,看了看四下持刀而立的清军,看了看茫然的关宁铁骑…  

底牌已经被抽走,再没有回头路了。  

楚朝的将领不好当,清朝的将领也不好当…  

“谁敢动我娘子?!”  

“我不降了!爹,我们不降了,我们杀出去…”  

“将士们,随我杀出去,我们不降了…”  

蔡悟真不停嘶喊着,声音已然沙哑。  

终于,关宁军中有三十余人跑出来,护在秦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