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老大人(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王笑坐在帐篷里,手里拿着一枚令牌。  

胡英明交待的信息又在他脑中又回想了一遍。  

过了一会,秦玄策走进来。  

他换了一身蟒袍,在王笑面前转了个身,问道:“怎么样?我是不是比你更有气度?”  

王笑有些无语,道:“不怎么样。我劝你别去。”  

“多好玩啊,为什么不去?要不是我剃了头会被家里打死,我也想扮成建奴。”秦玄策道:“你也一起去吧?我们好久没有玩这个…角色扮演了。”  

王笑道:“我是不会再陪你玩角色扮演的。”  

语气坚决,毋庸置疑。  

秦玄策轻笑一声,显然有些不信。  

接着,帐篷外孟朔道:“侯爷,我等准备好了。”  

王笑出去一看,只见孟朔领着三十个人,皆已剃了头,绑了个长长的辫子,身上已换上八旗兵的盔甲。手机端一秒記住思路→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王笑点点头,将手中令牌抛给孟朔,又将胡英明所言的情报细细复述了一遍,最后道:“注意安全,若是喜峰口守军不肯放行便退回来。”  

“是!”  

“去吧。”  

孟朔一拱手,领着三十个大汉和秦玄策转身就走。  

姚文华正在帐篷里歇息。  

他身体其实没什么大碍,却装出一幅半死不活的样子。总之就是躲着王笑,省得那小子折腾自己。  

忽然,有人揭开帐帘冲了进来。  

“谁?一点礼数也不懂…”  

姚文华话到一半,只见星光映着来人光溜溜的头顶,登时心骇欲死!  

“建…建奴?你们怎么来的?救命啊!敌袭!敌袭!快来人…”  

“姚大人勿惊,是卑职。”  

“你是谁?离我远点!”姚文华蜷在帐篷的一角,声音满是恐惧。  

孟朔有些无奈起来。  

“老大人,随我们去办件事吧。”  

“秦公子?”  

“嘿嘿,是我。”  

秦玄策说着,一把提起姚文华,笑嘻嘻地道:“捆起来…把我也捆起来…”  

是夜,王笑看着远处的山巅。在那里,万里城关映着月光,黑色的轮廓显得如此恢弘。  

他轻声喃喃道:“也许是胡英明骗我的,希望是我错了…你们若是吃了个闭口羮,其实才是好事…”  

一个时辰之后,长城上有人用绳索放下一个吊篮,孟朔将那枚令牌放了进去。  

过了一会,关门缓缓打开,三十余人鱼贯而入…  

延光十六年三月初三,永平府官员为新任的蓟镇总兵赵浩成接风洗尘,摆下酒宴。  

宴到一半,副总兵杜泽志邀请永平知府胡英明私谈。  

“令郎才华出众,他年必然前途远大。”这是杜泽志的第一句话。  

胡英明便拱了拱手道:“杜总戎谬赞了。”  

他是绝不敢得罪杜泽志的。  

这些年来,蓟镇的总兵走马观灯一般换了好几任,但副总兵杜泽志却始终稳如泰山,他始终能得到蓟镇将士的拥戴。  

至于为什么?胡英明知道:是因为杜泽志手里有粮饷。  

但没有人知道,这些粮饷是从何处来的…  

接着,杜泽志便开口说了第二句话:“可惜,令郎得罪了谁不好,何苦非要替些贱民出头、得罪严督师的公子?”  

胡英明赔笑道:“此事是犬子的错,还请杜总戎替下官在严督师面前美言几句…”  

杜泽志忽然面色一沉,喝道:“但令郎也不该杀了严公子!”  

胡英明一愣,喃喃道:“总戎大人何出此言?严公子活得好好的,我们方才还见到他…”  

“是吗?”杜泽志冷笑一声,随手一推,便将屋内的屏风推倒。  

胡英明目光看去,登时脸色惨白。  

只见胡敬事正不醒人事地倒在地上,脸上还带着酣醉的表情。但手中却满是鲜血,手里的匕首正扎在那严公子的胸口。  

胡英明猛然抬头看着杜泽志。  

“杜总戎这是…想做什么?”  

“胡大人又觉得自己能做什么?”  

杜泽志说罢,脸上浮起一个肆无忌惮的笑容…  

事隔经年。  

如今胡英明已经死了。  

死得蹊跷。  

杜泽志明确地知道,胡英明不是建奴细作假冒的。  

“那这些事…王笑知道多少?”  

因此,这些天杜泽志心中一直带着深深的警惕,直到知道王笑已经出了山海关,这两天他才能安睡。  

这夜,杜泽志正睡着,忽听门外有人禀报道:“大帅,有人来了。”  

杜泽志猛然惊醒,听得这是心腹手下杜邦的声音,便明白这‘人’指得是谁。  

他拉开门,将杜邦迎进屋中,问道:“为的是库勒察之事?清廷这么快就回消息了?”  

杜邦低声道:“来了三十人,他们拿住王笑和姚文华了…”  

蓟镇总兵赵浩成,时年五十有三,他二十一岁中武举进士,历任沁州都司、碾伯营游击、靖虏卫参将、延绥参将…如今官至左都督、挂二品武阶平辽将军,任蓟镇总兵。  

三十年戎马身涯,他是立下过不少功劳的,任延绥参将也曾有过斩奴一百、夺马两马余匹的大功。  

延光帝点他为蓟镇总兵,也是寄予厚望。  

但如今,赵浩成似乎陷入了巨大低谷…  

他这一夜又没有睡好。  

上任到蓟镇现在,一年又九个多月,他的睡眠越来越浅。思路手机端最快/l/z/w/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