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卢昆山(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左府。  

为了操办左明心与秦玄策的婚事,左府这些日子极有些忙碌。  

但对于后院这些事,左经纶是不太管的。  

他正与宋礼坐在书房,派人时刻打探西城大街的动静…  

“王笑这一招剑走偏锋,我确实没想到。”宋礼沉吟道:“但他破了何良远的局,我不意外。”  

“老夫则是想到了,但老夫没魄力干出这样的事。”左经纶道:“至于何良远…郑元化太强势,导致何良远在翰林院被压了太久,眼界已跟不上了。一朝执政,漏洞百出。悔与他家联姻。”  

“他是放不下身上那股酸儒气。”宋礼道:“如今被王笑剥了颜面,许是能有长进。”  

“几十年都没长进,临入土了再长还有何用?”左经纶摇了摇头,哂道:“我们教他调津镇水师围剿王笑,他呢?顾及名望、畏首畏尾,找朝鲜的蠢材办这事。”  

宋礼笑了笑。  

——调津镇水师也未必杀得掉王笑,自己这边出这个主意,无非是想着让他们两虎相争。何良远看出来了,不愿落下把柄,又想躲在暗处。  

一叶落知天下秋,只看这一件事,便知道整个楚朝官员的行事风格。相互算计、顾虑太多,结果一事无成。  

想到这里,宋礼不由摇了摇头,叹息道:“陛下擅权术、擅平衡,此治世的帝王之道,但难掌乱世。”  

以前这样的话是不能说的。此时两人对视一眼,都感受到了延光帝的权威日衰。  

左经纶叹道:“乱世已临,须有霸道之主…你观齐王如何?”  

“年岁还小,看不分明。”宋礼道:“但谈到殿下,便绕不开王笑。”  

“沾指兵权,亲近齐王,邀功逐利,王笑此子心怀叵测,不可不防啊。”  

“今日他杀害朝鲜使节,陛下不处置他?”  

“论理而言,必须处置。”左经纶捻着胡须,喟然道:“但如何处置?为了给朝鲜小国一个交待,处置刚立了功劳却无封赏的驸马。不正是给他一个光明正大的理由叛乱吗?不可取。王笑杀金荩昊之前那席话,是说给陛下听的,更是说给天下人听的。”  

说到这里,两人又有些无奈起来。  

默然一会,宋礼叹道:“老大人马上就要出任首辅,齐王离诸位也只有一步。本该放手施为,力挽狂澜…若没有王笑,该有多好。”  

“首辅?陛下的意思是,让老夫暂代首辅,空着位置等卢昆山回来。”  

“岂有此理?”宋礼道:“视国事如儿戏。”  

“陛下如今有些消沉了,可不就是儿戏?”  

下一刻,通传撞进门来。  

“老爷…卢正初遇刺身亡了!”  

“什么?!”  

“卢正初被建奴细作刺杀了…”  

左经纶一愣,手中的茶杯摔在地上,咣当一声碎了一地。  

宋礼不由心想:这下首辅的位置稳了!  

良久。  

“卢昆山!”  

忽然,左经纶一脚狠狠踹在案上,杯盘碎了一地。  

“卢昆山…老东西!你安敢如此…你凭什么…”  

宋礼愣了愣,目光看去,只见左经纶双目通红,似悲似愤,竟是丝毫不见喜色。  

“老大人。”宋礼低声道:“卢昆山死了是好事。”  

左经纶恍若未闻,自言自语道:“你凭什么?凭什么能让建奴细作来杀你?我们些老头子这一生的功过尚无定论,你怎么敢先逃了?”  

“哈哈哈,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你卢昆山,分明是知道这大楚的江山社稷岌岌可危,迫不及待便要给自己盖棺定论!”  

“往后青史昭昭,你是名臣良相,殉国忠烈。我却是丧国蠢才,万世讥嘲。凭什么…”  

左经纶说到这里,老眼中两行老泪不停长流,沾着他花白的胡须,看起来很是狼狈可怜。  

“寒窗苦读,文章取功名,宦海沉浮,转瞬已是迟暮,一生付尽。我们心里都知道,这大楚的江山社稷守不住,守不住!这些年你我各展胸中所学,各尽毕生之力…如今你圆满了,你卢正初的名字与我左经纶的名字就此分道扬镳。从此漫漫长路,千古庸臣的罪名,我担。”  

宋礼连忙劝道:“老大人,无需…”  

左经纶如失了神一般,仰着头轻笑起来:“哈哈,六十年韶华耗尽,这一生是非功过谁予评说?”  

他踉跄着脚步,跌跌撞撞向门外走去。  

宋礼站起身,看着左经纶的背影,默然了许久许久。  

原来,老大人也知道楚朝的社稷守不住。  

这些年来两人对坐而谈,谈的永远是如何力挽狂澜于既倒。算计这人算计那人,好像踩着他们上位了便能救楚朝一般。  

其实宋礼知道,怎么做都一样了。  

就像临死垂危之人,吃什么药都救不活的。  

所做的这一切,不过只是在骗自己而已,不过只是习惯了这样一直忙下去而已…  

乾清宫。  

延光帝坐在那里,听着杜正和低声禀报。  

“王笑说,他若有异心,早就效仿郑元化到江南图谋了。”杜正和低声道。  

“是吗?”延光帝抬了抬眼帘,问道:“他给你的粮饷,你收了吗?”  

杜正和深吸一口气,有些绝望起来。  

确实是再难获得陛下的全心信任了。  

“末将收了。”  

“很好。”延光帝轻轻拍了拍桌案,兴味索然地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