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9君上(3/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众人僵立当场,如一根根木桩子似的,仿佛三魂七魄都被抽走了一半。  

众人呆立片刻后,还是张首辅率先有了动作,他一撩袍,第一个跪了下去,动作恭敬虔诚。  

这仿佛是一个信号,其他人也都纷纷地跪了下去。  

眨眼间,殿宇内就黑压压地跪倒了一片。  

不等韦敬则跪,隶属他这一派的右都御史等人已经先行跪了下去。  

胳膊扭不过大腿,识时务者为俊杰,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  

最后,面色阴晴不定的韦敬则也跪了,哪怕他心里再不甘,再不服气,他也还想要保住他吏部尚书这个位置。  

顾玦依然姿态慵懒,即便亲眼看着群臣臣服,即便他在这场君臣博弈中大获全胜,他的脸上也没有因此露出什么志得意满的神情。  

他还是那个他,周身散发着一种月白风清的风华,不染尘世喧嚣。  

张首辅忍不住抬头再次去看顾玦,看着他沉静的面庞,心底不由感慨:张首辅是四朝元老,辅佐过顾玦的祖父、父亲、兄长,一直到现在的顾玦。  

直到今天,张首辅才深刻地体会到顾玦与他的父祖、与先帝顾琅截然不同。  

顾玦的父皇仁宗皇帝生性宽厚,而顾琅不仅资质平庸,还好面子。  

仁宗皇帝与顾琅在位时,臣子们如果万众一心,像韦敬则今日这般闹上一场,往往能够左右这两位君主的决定。  

但是顾玦完全不一样。  

他是一个在战场上披荆斩棘杀出来的猛将,他是一个见识过尸山血海、人间地狱的君王,他平日里看着如一个闲云野鹤的魏晋名士,狂放不羁,可他实则是一头长有獠牙的雄獅,他不会被任何人所左右。  

他一旦有了主意,也不会轻易动摇,心如磐石,他的内心足够坚韧,足够强大,足以维持他的本心。  

君强则臣弱。  

有这么一个君主,他可以想象,以后朝堂上的文武百官是别想像从前那样蒙混过日子了。  

朝堂上势必会迎来一片雷厉风行的变革!  

穆国公也跪了下去,嘴角含着唯有他自己才知道的笑,暗暗地感慨:顾玦终究是顾玦,自己也还是低估了他。他当年可以以十五岁的稚龄震服北地军,现在的他早已经不是那个年少青涩的九皇子,岁月把他锻造得刀枪不入。  

此时此刻,顾玦不说话,那些跪地的官员们也不敢动,只能维持着跪伏的姿势。  

片刻后,他们才听到顾玦不喜不骄的声音从上方传来:“朕说了,朕不纳妃,谁还有异议?!”  

回应他的是一阵静默。  

没人敢说话。  

最后,还是穆国公率先说道:“臣无异议。”  

虽然其他人没抬头,但也能听出这是穆国公的声音。  

叶大学士、安定侯等人嘴角抽了抽,颇有种“小人得志”的慨叹。  

紧接着,那些原本就不打算参与选妃的官员们也纷纷应了:“臣无异议。”  

说到底,皇帝纳不纳妃,也不关他们的事啊。  

叶大学士、安定侯等人全都低着头不说话,虽然没应,但也不敢反驳,心里多少还憋着一口气:不过纳妃而已,新帝何必闹成这样?!  

他们自以为他们不反对已经是退了一步,却不知他们的这些心思全都落在了上方顾玦的眼中。  

从他的位置,下方这些人一些细微的异动,全都一目了然。  

谁是真的臣服,谁的心里又藏着小疙瘩,他看得清清楚楚。  

世人皆说,武将是只懂舞刀弄枪的大老粗。  

那说的是兵,而非帅。  

“帅”若不懂人心,又如何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一旁的裴霖晔微微地勾唇,傲然而立。  

他无声地做了个手势,就有两个锦衣卫把倒地的季明志抬了出去,柱子边依旧留有一滩殷红的血迹。  

他没吩咐人擦掉那滩血迹,无论是军中,还是朝堂,都是一样,总要把不肯服软的刺头好生敲打敲打,他们才会乖,才会知道军令不可违。  

他们这位爷从来都是一言九鼎,一字千金!  

当原本在金銮殿大门口挡门的玄甲军将士各归各位,少了这堵人墙,殿内又亮堂了一些,感觉像是有阳光照进来冲散了阴霾似的。  

在又一阵寂静后,顾玦的声音再次在众人的上方响起:“如此就好,此事到此为止。”  

众人再次应诺。  

接着,顾玦话锋一转:“自朕去岁从北地回京,已有一年,朕观京中不乏年少英才…”  

他这么一起头,众臣皆是眼睛一亮,暗道:新帝总不会无缘无故提什么“年少英才”,莫非是打算择有能者而用之?  

原本还心思各异的众臣心一下子就齐了,屏息以待。  

顾玦接着道:“着朝中三品以上官员,若家中有二十以下子弟,可送一子进宫,择其优者,文为侍读,武为侍卫。”  

听到这里,那些官员的眼睛都如点燃的蜡烛似的亮了,目光灼灼。  

他们又看到了家族未来的希望,无论是侍读,还是侍卫,他们都是能在君前露脸的。  

而且,新帝并没有限制嫡子还是庶子,只择其优,这就表示顾玦也会扶持庶子,只看人品与才学。  

一些宗室勋贵的心有些复杂,既期待,又纠结,联想到了云展和楚云逸。如果说,他们送进宫的庶子讨了新帝的欢喜,那么新帝会不会干脆让庶子承爵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