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9依恋(2/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顺”。  

礼亲王同样也看着顾玦,眸光闪烁。  

在礼亲王而言,原本由太子登基才是名正言顺,是他预想中最好的局面,  

但是,局势瞬息万变。  

今天已全然不同于昨天了,顾玦已经率玄甲军占下了皇宫,占下了京城,现在主动权掌握在了顾玦手里,他还会让位给太子吗?!  

倘若太子不治身亡的话,只怕也只有顾玦能够担得起皇位,震得住这大齐江山,由顾玦登基是顺理成章的事;  

可倘若太子被治愈,太子能容得下顾玦,顾玦能容得下太子吗?!  

届时,大齐会不会重演去岁昊国的那场宫变?!  

这一刻,礼亲王的心中迷茫极了,心中似有两个自己在对峙着,连他自己也不知道他到底是希望太子能被治好,还是治不好。  

太子很好,可以成为一个仁君,但顾玦也很好,是先帝的嫡子,无论才干与品行都挑不出毛病。  

礼亲王久久没有说话,周围其他官员还在你一言、我一语地表态“宸王殿下才德兼备,人品贵重,年富力壮,由殿下登基,乃是百姓之福,大齐之福!”  

“正是。宸王殿下战功赫赫,顾瞻千里,大智大勇!”  

众臣的溢美之词不绝于口,至于那些犹豫不决的人全都没表态,既不赞同,也不好反对。  

偏殿内,人声鼎沸,嘈杂喧闹。  

相反,太子顾南谨所在的寝宫内,一片寂然。  

寝宫的门口,有两名玄甲军将士看守,严阵以待。  

这些身经百战的玄甲军将士都对血液的气味极为敏感,能够闻到里面传出一股愈来愈浓的血腥味。  

他们心里虽然好奇里面发生了什么,却没人去偷看。  

军令如山,王爷有令,任何人都不许擅闯此间。这道军令当然也包含了他们。  

三个太医都在寝宫内,本来他们是想给宸王妃搭把手的,可事实是,他们除了帮着熬了一碗麻沸散,根本就英雄无用武之地。  

或者说,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他们能做什么。  

他们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沈千尘给顾南谨行针稳定心脉、止血,然后用一刀划开了他胸口的皮肤…  

当鲜血从那锋利的刀刃下溢出时,三个太医皆是倒吸了一口冷气,有那么一瞬,几乎要怀疑这到底是在杀人还是救人。  

没人去阻拦沈千尘,毕竟三个太医还是有理智的,如果沈千尘要杀太子,又何必多费力气,只要熬过今晚,太子自然会死。  

而且,他们都是医者,也都曾看过或听过记载在《后汉书·华佗传》里的一段话“若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刳破腹背,抽割积聚。”  

华佗创制麻沸散的本意,就是作为这样一种治疗手段。  

三个太医一眨不眨地看着眼前这堪称血腥的一幕,盯着沈千尘的一举一动,唯恐漏掉任何一个细微的小动作。  

当他们看到眼前的这个少女竟然开始穿针引线时,又是一惊。  

他们直到此刻才看明白了,也想明白了,这位年轻的宸王妃以刀具划开太子的胸膛,竟然为了给太子补肺,将那个被皇帝一刀捅破的肺重新缝合起来。  

若非是此刻亲眼目睹,这一切简直是匪夷所思,让感觉仿佛置身于一个关于神仙志怪的戏本子似的。  

中年太医狠狠地隔着衣袍捏了自己的大腿一把,这才确定眼前的这一切不是梦,是真的现实。  

跟着,另一个念头涌上了心头宸王妃到底是何方神圣?!  

以她探脉、行针的手法,为病患开膛剖腹时的技艺娴熟,还有现在面对这种血淋淋的场面时展露出来的那股子气定神闲的气度…她,绝对不是什么普通的女子!  

任何一个妙手回春之能的神医都不可能是凭空冒出来的,不似学文习武可以一个人闷头苦练,一个医者必须在无数次为病患医治的经验中才能逐步成长,就是华佗、扁鹊这等名垂青史的神医也不例外。  

中年太医忍不住轻轻地拉了拉太医令的袖子,与他交换了一个复杂的眼神,以口型说了三个字济世堂。  

在这偌大的京城中,有那么一个年轻的神医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她总是以面纱遮挡住容貌,但是从身形、声音与气质大致能判断出她年纪不大,绝对不超过十八岁。  

百姓都说济世堂这位神医有“活死人、肉白骨”之能,在京中救人无数,明西扬、云展、皇长孙…还有宸王!  

当这个怀疑冒出心头后,太医令越想越有可能。  

原来如此!  

难怪去岁京城流言飞起,都在传宸王的身体不好,体内有陈年暗伤,怕是命不久矣,但是看宸王现在的样子明明龙精虎猛。  

之前也有传言说济世堂的神医数次登门宸王府…现在再联想起来,太医令等三个太医忽然间觉得全都对上了。  

太医令怔怔地看着沈千尘鲜血淋漓的双手,心潮澎湃,心里各种味道混杂在一起大行皇帝恐怕至死都不知道这件事…  

沈千尘根本没在意任何人的目光,全神贯注地投诸在了顾南谨的身上,应该说,是左肺上。  

她已经缝补好了左肺的血窟窿,还得查看左肺上还有没有别的出血点,要是有所遗漏,那就前功尽弃了。  

顾南谨这次伤得很重,沈千尘知道就算他活了下来,体质也会远不如从前,肺属五脏,五脏乃人身之根本,顾南谨已经伤了根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