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7、948节 文武之争(3/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众人立刻一起低头,不敢吱声。  

“横竖每年不过多支出两百多万银圆而已。津贴银怎么定,那些人该领,就让兵部和财部会同商议着办。兵部不要狮子大开口,财部也不要太过节约。”  

崔秀宁似乎是和稀泥般的说道。  

她心中很清楚,随着大唐越来越稳固,朝廷的文武之争,终于难以避免的出现了。  

这是无解的问题。就是后世,也存在。  

说起来,还是利益之争。国库的钱粮就是那么多,武人花多了,文人们就要少花。武人的地位越来越高,文人们心中也失落,害怕失去话语权。  

这些年,军费和治安费开支浩大,可因为元军还在中原,军事压倒一切,文官们也没说什么。  

可随着中原恢复,文官们终于越来越不耐烦了。  

他们认为,武士们越来越目中无人,开始给武士扣上跋扈的帽子。  

甚至有大臣在私下商议,奏请裁军,削减军费,减轻朝廷负担。  

但是,崔秀宁只能压制文武之争,却无法消弭。  

而对于大唐这样的体制来说,一旦不打仗了,文武之争带来的后果,就是朝廷内卷,相互争利。  

这当然也是文武制衡,说起来也有好处,但弊端同样明显。  

退朝之后,崔秀宁回到寝宫,沉思良久。  

想了很久,都想不出消除将来文武内卷的办法。  

似乎,是无解的。  

后世是纯粹的文官政府,军人们完全靠边站,可那是因为现代属于后火器时代,军人比例很小,军人的武人性质也极大弱化了。  

可在古代,显然无法套用后世那一套。不然的话,不久的将来,就会再次出现以文驭武,文贵武贱的局面。  

只要没有仗打了,得天独厚的文官们很快就能占据优势。若是有十年八年太平,他们就会认为,军饷太多了,还要继续削减,再削减。  

ps:大家晚安,蟹蟹支持。关于怎么调和文武,制度上有更好的办法么?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