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1、872节 元军vs十字军?(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要是因为大唐草创未久,人才储备仍然不足,官职空缺不少。而且很多早已成名的老牌士子,不愿意和后辈一起参加科举开始争抢基层官位。  

李洛这才暂时用科举制结合荐举制来网罗人才。  

如今大唐中央到地方,需要的官员很多。可洛宁体系培养的新官员数量不足,不敷使用。  

同时因为师资力量的严重不足,极大制约了义务教育的进度。虽说建国几年来文盲率降低很快,可识字率仍然不到一成,其中能达到做官水平的,就更是微乎其微。  

天下绝大多数的读书人,此时还是旧体系培养的旧文人,要是不用他们,大唐王朝就难以运转了。总不能用军警宪特治国,搞军政府吧?  

当然,要是谁举荐不合格的人,不但不会被录用,还会在皇帝面前失分。于是重臣们举荐人才都很谨慎,唯恐连累自己。  

张养浩被授为御前奉事,大感意外,却不知道他能这么轻易得到这个前途无量的清贵之职,完全就是靠他自己的后世名声。  

属于简在帝心。  

十一月中旬,恒北的消息一个个传回来。  

陈淑桢的大军到恒北时,也先帖木儿的大军就已经提前退兵了。  

元军折损七八万人,却没能突破关河防线一步,最后只能灰溜溜的撤回阿姆行省。  

而恒北都护府,梁国,理国境内的教民造反,也被彻底镇压。跳出来的反抗分子,几乎都被剿杀。  

恒北都护府彻底站稳了脚跟。  

十月下旬,陈淑桢率四万唐军渡过恒河,支援梁国和理国,抵抗再次南下的中南天竺联军。  

天竺联军三十万,和华夏联军十五万,在那格浦尔决战。  

由于凶悍的唐军的参战,天竺联军大败,死伤十几万,一溃千里。华夏联军追杀数日,天竺联军仅剩数万人逃过温迪亚山脉,就连最强国雅达瓦国的国王,也被唐军斩杀。  

由于那格浦尔被梁国改为格浦郡,所以这场大战史称“格浦之战”。  

格浦之战影响很大。格浦之战后,梁国和理国收复了失地,巩固了统治。而中南部的天竺贵族,则被唐军吓破了胆,再也不敢轻易北下,也没有力量北下了。:(/  

而梁国和理国,也真正成为大唐的封国藩王。  

而陈淑桢在大败天竺联军后,又顺便抢了海宋在天竺占据的海西道(奥里萨)。那是海宋的一块飞地,驻兵不多,连天竺人的反抗都难以平息,陈淑桢只打了一仗,就灭了海宋驻军,收了奥里萨。  

“娘娘,中南天竺诸国,很可能会派出使者来大唐朝觐,他们害怕大唐会对他们继续用兵。”李织汇报道。  

“学生猜测,几国的使者,应该已经出发了。”  

崔秀宁问:“海宋有何最新的消息么?”  

李织只能先汇报海宋的消息:“婆罗洲的土著,开始造反了,还有吕宋的土著,也要造反。海宋派兵镇压,忙得焦头烂额。”  

“还有,从大食海商那里得到的消息。”李织说起一个重要的情报,“元军已经攻打拂菻(东罗马),安西王阿难答包围了什么君士堡城,命汉军火器兵轰击。”  

这的确是个很重要的消息。  

李洛心头一跳。元军能打下坚固的君士坦丁堡么?  

虽说元军有火器,但要打下君士坦丁堡,也绝非易事。  

可李织接下来的一个消息,就更让李洛有些兴奋了。  

“还是大食海商的提供的消息。极西之地的十字法皇(教皇),宣称要组建十字大军,来对付元军西征。可能,是想救援拂菻(东罗马)…听大食商人的话,那十字军似乎很强,元军未必是对手。”  

什么?罗马教皇终于坐不住了?要号召组建十字军东征了?  

如果真是这样,那就有好戏看了啊。  

等到李织汇报完情报出去,李洛问崔秀宁:“你觉得西欧出兵的可能性有多大?”  

崔秀宁不假思索的说:“我推测不出意外的话,西欧一定会出兵。”  

她拿出炭笔,熟练的画了一幅图,“你看,这是意大利,罗马教皇的大本营,这呢,是拜占庭帝国!看到没?两者是接壤的。”  

李洛对地图不熟,尤其是外国地图。他第一次知道,原来意大利是通过巴尔干半岛和拜占庭帝国连在一起。  

崔秀宁很笃定的说:“元军要是灭亡拜占庭帝国,那么教皇就直接处于元军的兵峰之下!所以,教皇一定会组建十字军!”  

“鉴于元军这次西征的规模和威势,西欧各国肯定知道消息,也肯定都害怕了。我估计,这次十字军的规模,不会小。”  

“这都是两个月前的消息了。估计现在,十字军已经组建起来了。毕竟元军这次西征快一年了,西欧各国不会不知道,不准备。”  

李洛道:“警察,你能画一幅欧洲的全图么?大概的图就行。”  

崔秀宁点点头,很快画出欧洲地图,不过,地图上标注的是后世各国,她没学过古代西方历史地图。  

但是历史,李洛就是强项了。  

他拿过崔秀宁的炭笔,在德国的位置一点,然后圈了一个大圈,“这是神圣罗马帝国。”  

又在意大利中部一点,“这是教皇国…”  

“这是西西里王国,这是匈牙利王国,这里是…”  

“要是组建十字军,主力应该是神圣罗马帝国,主战场么,很可能在克罗地亚或者匈牙利。因为,西欧一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