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0、801节 真是贪心啊(2/3)
,就会显得非常突兀。
可要是设置为正三品,那么就很难和其他部配合,因为级别上被压制。
想了想,崔秀宁划掉统计局的字样,改为政事堂统计署,正三品,成为政事堂的直属机构,由宰相兼任统计署令!
再任命一个常务署丞。
那么,统计司和其他部的区别,就如同后世国务院直属部门和国务院组成部门(各部)的区别。
如此一来,就能压制其他九部,也能让政事堂对数据更加了解,便于行使宰相之权。
崔秀宁对自己这个设置很满意。接下来就是编制了。
统计署的中央官员不多,二十来个足够了,拿不了太多工资。拿工资的大头,是各州郡负责执行的统计特派员。
一个郡起码要有一个吧?大唐现在有142个郡,那就需要一百多个编制吃皇粮。加上杂七杂八,整个统计署的编制,最少两百人!
皇后大人有点心疼了。两百官员啊,人均一年拿七八百银元工资,那就是十几万银元…咦,不多啊!十几万而已。
但是,还有办公费呢?
每年统计一次,两百人的衙门,这办公费怎么也要十几万。
嗯,这加起来就是三十万了。
其他各部的配合,以及数据真实度监察,也会增加办公费,这总共…崔秀宁大致算了一下,又要增加二十万元。
综合下来,“信息治理”的成本,一年需要五十万银元!
每年五十万!崔秀宁心疼的直皱眉。干不干?值不值?
崔秀宁拿不定主意,觉得还是等男人回来再说。
但是想了想,女人还是决定…妈蛋,干了!
反正,以她对男人的了解,李洛是一定会干的。既然他一定会干,那么就不如早干。要等他回来,最少还要一个月。
崔秀宁反复修改方案,直到三天后,才拿出满意的终案。
“就这个了。”崔秀宁不再犹豫,当即以摄政皇后的名义,代替皇帝颁发了一道圣旨:成立政事堂统计署。
抽调各部官员,组成统计署领导机构。统计署令由三位宰相共同兼任,统计署丞由一个叫姬长恭的特务出任。
此人当年曾经卧底在福建右丞萨普勒的身边,献上买卖流民的计划。
不光如此,统计署的官员,骨干多是特务出身,因为大唐没人比特务更适合干统计,都不需要太多培训。崔秀宁仅仅把他们集中起来培训了统计学方法论,就让他们走马上任。
政事堂统计署,就这么挂牌成立了!
“皇后陛下,天竺之北的大理国和梁国,都派了使臣来朝,请为藩属之国,还请求大唐正式册封!”
这日常朝,礼部尚书吴镇楼语出惊人的禀奏,“两人是一起来到,已经安排在驿馆。如今,正在宫外候旨。”
外使觐见,这可是重大国事,政事堂无权处置,必须君主处理。
什么?群臣都是有些惊愕。
大理和萧梁,请求册封,自为藩属?这算什么事儿啊?
崔秀宁却早就得到特察局的汇报,她神色平静的说道:“让他们进来吧。本宫倒想听听,他们有什么说道。”
原来,唐军南征数月,连灭四国,已经传到一海之隔的萧焱兄妹耳中。两人惊惧之下,生怕唐军攻打他们。加上中部和南部的天竺联军越来越势大,这才赶紧遣使来朝,表示臣服。
没办法,李唐现在如此强大,他们害怕啊。
虽说两国占据了天竺北部,也算站稳了脚跟,可毕竟是鸠占鹊巢,精力只能放在镇压天竺土著反抗上面,无法和大唐对抗。
现在大唐国土推到他们家门口了,他们如何还能淡定?
很快,两个汉人打扮的男子就联袂上殿。
“外臣大理国礼部侍郎高君重,拜见大唐摄政皇后陛下。”
“外臣梁国礼部侍郎王兴祖,拜见大唐摄政皇后陛下。”
两人一起下拜行礼,神色有些紧张。
尤其是王兴祖,心中还很是感慨。因为这个大殿,当年可是大梁的皇宫啊,他绝不陌生。
恍惚间,王兴祖似乎还见到大梁皇帝萧隐,坐在上面的龙椅上侃侃而谈。
“贵使平身。”大唐皇后清正平和的声音传来,美妙悦耳当中蕴含着一种威严。令人忍不住想抬头打量声音的主人。
“外臣谢过皇后陛下。”两人小心翼翼的爬起来。
这就是那个牝鸡司晨的女人么?
高君重谨慎的抬眼打量一眼,发现大唐皇后似乎比太后(萧畾)更加美丽,气质也更加大方高贵,不愧是大国皇后。
“皇后陛下,这是下国国书,奉表向大唐称臣,请为藩属。下国国主言明,我梁国乃华夏一脉,没有天子册封,名不正言不顺,请求大唐册封为国主,愿年年谴使入朝朝拜。”
“下国特献上象牙一百对,黄金一千两,天竺童女一百人,敬献大唐!”
梁国使者王兴祖,高高举着一卷犀牛角卷轴国书。
唐廷大臣们顿时有点激动。
有藩属了,有藩属了啊!
虽说大唐越来越强盛,陛下乃千古圣君,可遗憾的是,竟然没有一个藩属!这让满朝文武,都感到有点遗憾。
倒不是没面子的事。因为周边小国,几乎被大唐灭光了。
所以,文官们看向两位使者的目光,就格外炙热。
崔秀宁拿过国书看了看,也忍不住微微一笑。
可要是设置为正三品,那么就很难和其他部配合,因为级别上被压制。
想了想,崔秀宁划掉统计局的字样,改为政事堂统计署,正三品,成为政事堂的直属机构,由宰相兼任统计署令!
再任命一个常务署丞。
那么,统计司和其他部的区别,就如同后世国务院直属部门和国务院组成部门(各部)的区别。
如此一来,就能压制其他九部,也能让政事堂对数据更加了解,便于行使宰相之权。
崔秀宁对自己这个设置很满意。接下来就是编制了。
统计署的中央官员不多,二十来个足够了,拿不了太多工资。拿工资的大头,是各州郡负责执行的统计特派员。
一个郡起码要有一个吧?大唐现在有142个郡,那就需要一百多个编制吃皇粮。加上杂七杂八,整个统计署的编制,最少两百人!
皇后大人有点心疼了。两百官员啊,人均一年拿七八百银元工资,那就是十几万银元…咦,不多啊!十几万而已。
但是,还有办公费呢?
每年统计一次,两百人的衙门,这办公费怎么也要十几万。
嗯,这加起来就是三十万了。
其他各部的配合,以及数据真实度监察,也会增加办公费,这总共…崔秀宁大致算了一下,又要增加二十万元。
综合下来,“信息治理”的成本,一年需要五十万银元!
每年五十万!崔秀宁心疼的直皱眉。干不干?值不值?
崔秀宁拿不定主意,觉得还是等男人回来再说。
但是想了想,女人还是决定…妈蛋,干了!
反正,以她对男人的了解,李洛是一定会干的。既然他一定会干,那么就不如早干。要等他回来,最少还要一个月。
崔秀宁反复修改方案,直到三天后,才拿出满意的终案。
“就这个了。”崔秀宁不再犹豫,当即以摄政皇后的名义,代替皇帝颁发了一道圣旨:成立政事堂统计署。
抽调各部官员,组成统计署领导机构。统计署令由三位宰相共同兼任,统计署丞由一个叫姬长恭的特务出任。
此人当年曾经卧底在福建右丞萨普勒的身边,献上买卖流民的计划。
不光如此,统计署的官员,骨干多是特务出身,因为大唐没人比特务更适合干统计,都不需要太多培训。崔秀宁仅仅把他们集中起来培训了统计学方法论,就让他们走马上任。
政事堂统计署,就这么挂牌成立了!
“皇后陛下,天竺之北的大理国和梁国,都派了使臣来朝,请为藩属之国,还请求大唐正式册封!”
这日常朝,礼部尚书吴镇楼语出惊人的禀奏,“两人是一起来到,已经安排在驿馆。如今,正在宫外候旨。”
外使觐见,这可是重大国事,政事堂无权处置,必须君主处理。
什么?群臣都是有些惊愕。
大理和萧梁,请求册封,自为藩属?这算什么事儿啊?
崔秀宁却早就得到特察局的汇报,她神色平静的说道:“让他们进来吧。本宫倒想听听,他们有什么说道。”
原来,唐军南征数月,连灭四国,已经传到一海之隔的萧焱兄妹耳中。两人惊惧之下,生怕唐军攻打他们。加上中部和南部的天竺联军越来越势大,这才赶紧遣使来朝,表示臣服。
没办法,李唐现在如此强大,他们害怕啊。
虽说两国占据了天竺北部,也算站稳了脚跟,可毕竟是鸠占鹊巢,精力只能放在镇压天竺土著反抗上面,无法和大唐对抗。
现在大唐国土推到他们家门口了,他们如何还能淡定?
很快,两个汉人打扮的男子就联袂上殿。
“外臣大理国礼部侍郎高君重,拜见大唐摄政皇后陛下。”
“外臣梁国礼部侍郎王兴祖,拜见大唐摄政皇后陛下。”
两人一起下拜行礼,神色有些紧张。
尤其是王兴祖,心中还很是感慨。因为这个大殿,当年可是大梁的皇宫啊,他绝不陌生。
恍惚间,王兴祖似乎还见到大梁皇帝萧隐,坐在上面的龙椅上侃侃而谈。
“贵使平身。”大唐皇后清正平和的声音传来,美妙悦耳当中蕴含着一种威严。令人忍不住想抬头打量声音的主人。
“外臣谢过皇后陛下。”两人小心翼翼的爬起来。
这就是那个牝鸡司晨的女人么?
高君重谨慎的抬眼打量一眼,发现大唐皇后似乎比太后(萧畾)更加美丽,气质也更加大方高贵,不愧是大国皇后。
“皇后陛下,这是下国国书,奉表向大唐称臣,请为藩属。下国国主言明,我梁国乃华夏一脉,没有天子册封,名不正言不顺,请求大唐册封为国主,愿年年谴使入朝朝拜。”
“下国特献上象牙一百对,黄金一千两,天竺童女一百人,敬献大唐!”
梁国使者王兴祖,高高举着一卷犀牛角卷轴国书。
唐廷大臣们顿时有点激动。
有藩属了,有藩属了啊!
虽说大唐越来越强盛,陛下乃千古圣君,可遗憾的是,竟然没有一个藩属!这让满朝文武,都感到有点遗憾。
倒不是没面子的事。因为周边小国,几乎被大唐灭光了。
所以,文官们看向两位使者的目光,就格外炙热。
崔秀宁拿过国书看了看,也忍不住微微一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