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0、781节 先灭八百媳妇国(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百媳妇、真腊还训练了十好几万青壮,下发长矛,装备藤甲木盾,号称郎斯坤军。”韦素神色凝重,“如此一拉,三国联军可用兵力,光陆上就有五十万,是我军三倍。而且,他们还占据地利!”  

郎斯坤,蛮语为王之子民,这朗斯坤军当然就是民兵了。  

正规军二十五万,护法僧兵三万多,海宋援军三万多,再加十好几万民兵,差不多五十了。  

当真算是国战!  

“如今,敌军主力布置在八百媳妇国的清迈。清迈之东,便是缅州。那里左边和右边都是大山,前面是大河,进可攻退可守。而联军以暹罗素可泰国王甘兰亨为帅王,中军大帐设在双龙寺。”  

韦素说着,打开一幅地图,顿时南洋各国的地形图,就展现在诸将面前。  

“此地是南征必经之路。若我军不由此南下,改从海上进攻,那么敌军主力就可乘虚攻入缅州,直入滇州!”  

“若我军由此处南征,势必要在清迈不利之地形,与敌军决战!”  

李洛看着地图,若有所思。三国联军主力所在,其实就是后世的金三角地带。  

那里是地形复杂,被夹在坤丹山脉和英坦昂山脉之间,西边还有怒江天险,北部宾河横锁,是缅甸出入泰国的路上要道,扼守南洋丝绸之路。  

韦素说完,就退到一边。  

李洛说道:“诸卿也都明了局势。眼下军略,有方案二。”  

“一是直接渡过怒江,沿坤丹山河谷行军,直抵宾水。渡河与敌军决战,败之,先灭八百媳妇国,再继续南下,攻占素可泰城,灭暹罗!最后,回师东进,灭真腊!”  

“二是,渡过怒江,由英坦山南下,绕过敌军主力,攻入吴哥城,先灭真腊。再西渡湄公河,进攻素可泰城,灭暹罗。最后北上回师攻灭八百媳妇!”  

李洛放弃了用水师运载陆军在暹罗南海沿岸登陆的策略。  

那么多陆师,水师战船根本运不了。就是能运,这这战略也是舍近就远,还需要翻越暹罗西海岸的山谷密林,长途跋涉,智者不为也。  

“你们都说说,这两个军略,应该选哪个。”李洛让诸将讨论。  

已经很成熟的颜隼率先说道:“陛下,微臣以为,应该先灭八百媳妇!陛下第一个方案才是上策。因为倘若先灭真腊,那我军就要往东多走数百里,多花六七日行军。而且,我军一旦往东,敌军完全可以抽调兵马,北上进攻大唐空虚的缅州。”  

李洛点头。这第二个方略,本来就是他故意拿出来考教诸将的。  

果然,接下来诸将都认为,应该选择第一个方案,南下先灭八百媳妇,不建议先灭真腊。  

先灭八百媳妇,也利于切断真腊和暹罗的联系,更有利于各个击破。  

但问题是,要执行这个方案,就必须攻破敌军重点布防的怒江。怒江在暹罗被称为萨尔温江,是一条大河,并不好渡过。  

但,这已经是最稳妥的方案。  

“传令,修整三日,十八日拔营,南下渡过怒江!”李洛下令,“宗昼!”  

“臣在!”缅州牧宗昼站起来。  

“用来渡江的船只浮桥,准备妥了么?”  

“回陛下话,已经全部准备妥当,只等大军征调!”  

一声令下,整个缅州顿时紧张运作起来,各郡县抽点的民夫,也在州牧衙门的命令下,穿过高原丛林往怒江进发,协助大军渡江。  

数以万计的浮桥,皮筏,被运完怒江西北岸。  

这么大的动静,根本不可能瞒得过南洋联军的奸细。  

十一月十八,唐主李洛也不再低调,干脆打出大唐天子大纛,堂堂正正的离开孔明城,往缅州东部的弘顺郡进发,那里是最佳渡江地点,而且渡江之后,离八百媳妇国王京清迈城,不足二百里。  

清迈城在怒江东岸,西枕坤丹山脉,北横宾水,东依英坦山脉,乃是一片数百里平原沃土。此地,正是八百媳妇国的腹心膏腴之区。  

清迈地区北护暹罗,东护真腊,位置十分重要。这也是唐军必取,而联军必守之地。  

此时,暹罗、真腊、八百媳妇、海宋四国联军,八成都聚集在这里。  

清迈城外的坤丹山口,完全成为一个巨大的军营。  

联营数十里,绝不夸张。  

此处联军近四十万,光是战象就超过五万头!  

这么多大象,发出的象吼声惊天动地,令联军心气高昂。  

只要想想五万多头战象冲锋陷阵的样子,所有人都热血沸腾。  

真腊国吴哥王朝全盛时期,史书记载号称“战象二十万,精兵三十万”。虽然此时真腊衰落,暹罗崛起,可真腊国的底子仍然丰厚。此次出兵,光战象真腊国就贡献了三万多头。  

除了五万多头战象,还有四万多骑兵。骑兵大多数来自暹罗,因为暹罗有不少天竺马,不缺骑兵。  

事实上,中南半岛诸国因为靠近华夏,也算比较早熟,此时都是封建王国,并不是不开化的蛮夷,和马来、印尼等岛国是不同的。谁要是认为他们武力孱弱而轻视,那多半会吃亏。  

这三国本来并无常备军,而是叫“户兵”,类似于隋唐府兵。户兵由各地城主封建领主管辖,平时种田务农,农闲训练。一旦遇到战事,就自备军器,马匹,干粮出征。  

可是如今,三国有了常备军!  

没办法,都是被李唐给逼得。  

李唐吞灭安南,占婆,蒲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