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0、771节 卿,竟至于此乎?(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唐军水师横绝长江,耀武扬威,却并没有过江。  

“要得,要得,不过江就要得。”王四郎操着川蜀口音说道,“这江防兵马盯牢喽!万万不能大意哦,莫叫唐军打了袭击!”  

“遵命!”属官们一起领命。  

王四郎整整大红的知府官袍,正了正崭新的长翅硬幞头乌纱帽,背着手踱着步下山,“回衙!”  

说起来,他也算官运享通了。去年底,他从陕西周至县令的官位上弃官逃跑,从风陵渡过黄河,逃入元军控制的河南。  

因为唐军已经占领了整个关中,所以他不但没有被当成逃官受到惩处,还因为没有投降唐廷而受到嘉奖,加上用周至县令任上搜刮来的财物贿赂上官,结果很快就官复原职,成了虞城县令。  

不几个月,又因钻营有术,“深知伪唐”,在大抗税中还能收到一些税,就被升为归德知州。  

可正在王四郎得意时,就发生了大元“归还中原,重立赵宋”的大事。  

这一下子,蒙古色目官员全部北归,空出了很多空缺。以他钻营的本事,乘机谋到一个知府并不难。  

结果他走了新封的衍圣公孔洙的路子,也真谋到了一个知府。  

可令王四郎欲哭无泪的是,朝廷委派的差事却是安庆知府!还不如之前紧靠开封的归德知州!  

安庆可是紧挨着江边啊,那是前线,这唐军一过江,他还怎么跑?  

可事已至此,王四郎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任。他上任后没做别的,就是巡查江防,招募乡勇,在江边修筑堤坝,防止唐军袭击。  

甚至,王使君数次大半夜的突袭检查江防,不顾辛劳走访江边百姓,慰问渔民,激励他们防备唐军。  

由此一来,竟然赢得了“抗唐干吏”的美名,受到上官嘉奖。  

“抗唐干吏”王四郎,坚决不出仕伪唐,清廉自守,深知伪唐情弊,日日不忘防御伪唐,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忠臣良臣。  

这样的说法不胫而走,传到了开封,一下子让王四郎官声鹊起。  

据说,朝中有相公发了话,最多一年,王使君就能调入开封,担任要职。  

这种传言,也使得王四郎在淮西官场渐渐有了声望。  

“防御伪唐,乃朝廷大事,刻不容缓。诸位都是熟读圣贤鼠的,应该明白这些道理…”  

王四郎一回到知府衙门,第一件事就是召集了各县县令,让他们严抓防备唐军渡江的大事,要“动员百姓,协力大防”,“一有警讯,立刻飞传”。  

还要求沿江各地修建烽火台,一处发现唐军渡江,立刻举火。  

王四郎还亲自拜访数十里外的元军大营,和元军将领混个脸熟,以便于到时第一时间求援。  

可以说,王知府为了抗唐,到了宵衣旰食的地步。当真令淮西官场上下有些感动。  

一时间,淮西官场出现了以王知府为楷模的风潮,大小官吏都开始对抗唐上心起来。  

隐隐的,王四郎有了那么一些“名臣”的意味了。  

“大宋官员,倘若皆如王使君,则中原无忧矣!”  

“王使君风餐露宿,宵衣旰食,国朝牧臣,莫能先也!”  

“王使君深知伪唐情弊虚实,身体力行于江防,腓无胈,胫无毛。”  

这些话传到王四郎耳中,王四郎第一反应不是高兴,而是害怕。  

先人板板,老子不想这么出名啊。伪唐的水师,就在江面上!龟儿子你们这么夸我,是要害死老子噻?  

乱弹琴!  

“启禀陛下,金光若被送回江陵了。她见了父母,如今被金崇信领着来谢恩,此时正在宫外候旨觐见。”侍卫禀报。  

龙章宫的李洛放下奏章,“传进。”  

“遵旨!”  

片刻之后,户部郎中金崇信,就领着一个头发花白的女子进入大殿,两人不敢抬头,而是一起俯身下拜磕头。  

“微臣户部郎中金崇信,拜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臣妾金光若,拜见大唐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洛点点头,“平身,赐座。”  

“谢陛下。”父女两人这才一起谢恩后爬起来,拘谨无比的正坐在蒲团上。  

直到此时,金光若才有机会小心谨慎的轻抬眼眸,打量了一下大唐天子的龙颜。  

虽说两人多年未见,可金光若还是一眼就认出来了。  

是他。  

这就是那个曾经的李洛…哥哥。  

一缕秋后的阳光斜照大殿,斜照的唐主的脸衬映上了金黄的光晕,显得高贵之中带着一种庄严的神圣。  

可是那双深邃明亮的眼神,以及那带着一道浅窝的下巴,却仍然那么熟悉。  

那个多年前所谓的李洛哥哥,竟然做了皇帝。  

虽然她在大都皇宫早就知道,可是直到此时真真切切的看到,她才终于彻底相信,李洛…哥哥,真的做了皇帝。  

这就像是一个从来不敢想象的梦幻。醒来之后,梦幻没有消失,反而变成了真实。  

呵呵…这命运竟如此诡谲,真是浮生若梦啊。  

让她多少有些安慰的是,皇帝这双既熟悉有陌生的眼睛,此时带着温暖的意味,并不像她想象的那样冰冷漠然。  

曾经的往事蓦然潮水般涌上心头,金光若百感交集,忍不住眼睛湿润起来。  

唐主李洛,也有些感概的打量金光若。  

他还记得,当年第一次见到金光若,当时她还是个风姿卓绝的妙龄少女。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