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5、716节 发了,这次真的是发大了(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冷看着甘州城,“还不开诚投降?告诉他们,半个时辰内不降,七品以上官员文武,皆论死!家人为奴!开城投降,可活!”  

“诺!”虎古一笑,立刻安排再次射箭入城。  

甘肃行省官员此时看到城下的李洛大纛和气势雄壮的大军,再也没有侥幸之心。  

平章忽勒帖木儿得知唐军的最后通牒,浑身气的发抖。  

天下无敌的大蒙古国,这赫赫大元,怎么就让叛军欺负到这种地步?  

眼下,可如何是好?  

“平章官人…”很多官员都可怜巴巴的看着他。  

那意思分明就是“开城投降”。  

就是蒙古官员,也沉默不语。  

很明显,在叛军火炮和六七万大军之下,兵力空虚的甘州城,根本就守不住,没有任何希望。  

守两天最多了。  

抵抗纯粹就是徒劳,还要搭上性命,家人还要成为奴隶。  

“开城…放他们进来!”  

忽勒痛苦的思索一会儿,派人出城和唐军交涉之后,终于下令开城。  

条件是,东西可以搬,但不能俘虏他们。  

他老了,多年醇酒美人的高官显宦生涯,已经让他丧失了当年灭宋时的勇气,他不再是一个勇士,只是个顾家惜命的老政客罢了。  

唐军答应了行省官员的条件,只要东西,不俘虏他们,更不杀他们。  

要是他们不开城,以甘州城的坚固,怎么也要攻打一两天,唐军多少会有些伤亡,弹药也要耗费不少。  

他们愿意投降,那是最好不过。  

望着打开的城门,李洛的嘴边露出一丝讥讽。  

富贵就是温柔乡,享乐就是毒药。就算是开国不久的蒙元贵族,也会腐化堕落。  

仍然还是勇士的,不过是中下层的元军将士,大多数元廷中上层,已经不算是勇士了。  

靠剽悍野蛮维持战力的军队,能维持多久呢?  

城门一开,唐军大摇大摆入城,首先将行省高官们看管起来,逼问官库和财物。  

甘州城作为甘肃首府,是西北重镇,又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商业繁荣,人口密集,达官贵人不少。这下子倒好,满城哭声,如同末日降临。  

唐军虽然军纪严明,却毫不含糊,只要是高门大户,就口称大唐皇帝敕,以汉奸罪一体没收家财。  

什么?  

汉奸罪?  

很多蒙古色目贵族官员肺都气炸了。我们不是汉人啊,扯什么汉奸罪?你们怎么这么无耻啊。  

你们干脆说抢,我们心里还痛快些。  

官库中的钱粮被一车车运出来,贵族官员和豪族府中的东西也被一车车运出。唐军带队军官拿住家主,直接逼问钱粮,不给就杀,如同强盗。  

原本不可一世的显贵府邸,顿时传来女人的哭嚎声。很多当家主母眼看家中的钱粮财物被搬空,疯了一般哭闹,犹如死了孩子般,伤心欲绝。  

唐军不但搜括贵人们的钱粮财物,就是车马也要,奴隶也要。  

好在,终究没有乱杀人。  

到最后,实在搜不出什么东西了,唐军才撤出甘州。  

省府官库的钱粮物资被搬空,贵人家的库房被搬空,城中车马,官奴全部被带走。  

粮食数十万石,黄金白银折价数百万两,车马万余两,奴隶万余人。  

这些奴隶当然是要解除奴籍的,但是现在,他们还需要再当一段时间奴隶,替唐军运送物资。  

一天不到,甘肃最富裕的甘州,就变成“穷光蛋”。  

唐主李洛自始至终都没有进城。他是皇帝,要脸的。这样的事,不宜亲自上阵。  

不错,他的确饮过风,咽过沙,可那是以前啊。  

“陛下,这是清单,请陛下过目。”虎古出城后第一时间呈上物资清单。  

李洛看了看,“他们的粮食,都搬空了?”  

虎古笑道:“回陛下话,都搬空了。”  

李洛环顾左右,朗声说道:“他们虽然是蒙元官吏,或为富不仁之家,但终究是人啊。既然主动开城,就不能让他们饿死。”  

“虎古,传朕旨意,留下一万石粮食给他们,就说朕说的,让他们有粮食过冬。”  

虎古立刻说道:“陛下气度恢弘,大仁至圣,真是天下万民的福气啊。”  

左右也纷纷说唐主大仁至圣。  

李洛笑道:“卿等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朕是天子,唐军乃王师,既然答应放他们一马,就不能食言而肥。可他们没了粮食吃,就会继续勒索百姓,夺百姓口粮,如此,还是害了百姓。朕怜悯的,其实还是城中小民。”  

韦素上前牵着李洛的马,神色感慨的说道:“陛下思虑长远,宽仁大度,古之圣君,莫能先也!”  

于是,唐军留下了一万石粮食给城中官员贵族,说是大唐皇帝陛下对他们的仁慈。  

哈哈,仁慈!城中的元廷官员贵族,当真哭笑不得。  

腊月二十二,甘肃的唐军开始收拢,沿着丝绸之路冒雪南下,简直是满载而归。  

光是运载钱粮物资的骡马和车辆,就是十几万。还有数万俘虏和奴隶,帮助运送东西。就是抢到的十多万匹战马,也临时充当运力。  

因为丝绸之路而富裕的甘肃,一下子变穷了。确切的说,是大半个甘肃的贵族豪门变穷了。  

不光如此,唐军还光明正大的招募善于骑马的青壮作为骑兵苗子。在甘肃不到一个月,就招募了两三万人,大部分是西北汉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