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394节 元军征越…进京觐见(3/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新兵老兵共有十四万人。但不能再招募了,不然粮食压力太大,农业生产不足。而且,也没有好兵源了。再招募就会质量下降。”  

“还有,如今海东的最大最肥沃的平原,已经没有太多移民空间了。我算过,只能再移民三四十万,再多,就没有土地分配了。”崔秀宁道。  

李洛点头:“可惜其他地方不好管理,不然能养活两百万人。”  

为何只将海东西部最大的平原作为移民区?海东东边,还有不少小平原啊。原因很简单,移民区要是太大,就无法有效禁海。  

几万水师,当然能将西岸封锁的铁通一般,可要封锁整个海东,却根本做不到,一旦有变节者叛逃出海,就危险了。  

所以,只能在最大的平原地带开发,便于水师封锁。  

李洛站起来,来回走了几步,“一两年内,咱们一定要起兵。十几万兵马天天苦练,却迟迟不起兵,恐怕日久生变。”  

“明年年底,我们能有多少火枪,多少门火炮,多少玄甲?”  

崔秀宁扳着指头算了算,“水力锻锤应用后,每月最多可产火铳一千八支,三斤弹小炮六十多门,六斤弹轻炮各四十门。明年底,火铳应有两万支,轻炮小炮一千二百门。可以武装三万火器兵。”  

“十斤中炮,还没有出样品,正式生产起码要到明天初。十五斤弹的大炮,我已经尽力,只有这个能力,还不知道能不能造,就算能造,也要到明天夏天。如果一切顺利,明年底或许能有十门大炮。”  

李洛沉吟道:“那就是起码能武装三万火器兵,差不多够了。玄甲呢?”  

崔秀宁不假思索的说:“从现在算起,到时最多六万副玄甲。要是没有水力锻锤,两万都没有。”  

李洛道:“我算算哈,咱们现在有各种盔甲七万多副,再加六万,就是十三万副,嗯,着甲率到时能达到八成。”  

崔秀宁摇头:“你别忘了,一旦打下东南,招兵买马的话,新兵的盔甲从哪来?”  

“就算到时扩军一倍,咱们唐军仍然有四成披甲率,也不算低了。”李洛很乐观的说道。  

至元十九年十月初三,元廷终于下诏征讨安南,言陈氏父子不臣,必要锁拿大都治罪。  

比历史上的时间提前了两年。  

忽必烈命中书右丞,都元帅唆都为征南大将军,抽调各地大军二十万人,到广西两江道宣慰司集结,从思明路进攻安南升龙府。  

并严令,各军必于本月下旬之前集结于两江道宣慰司,十一月初攻打安南。  

鉴于元军如今水师羸弱,缺乏战船,此次摒弃了海路,完全从陆路进攻。  

几天后,李洛和崔秀宁终于接到征南大将军唆都出征的消息。  

李洛也赶紧回到泉州,写了奏章准备亲自押解福建赋税去大都,在忽必烈面前刷存在感,接任征南大将军。  

现在,就是等唆都大败的消息了。  

唆都会大败么?  

特察局已经将所有军事情报送到了安南,安南也提前几个月准备,而且占据地利人和,倘若不能打败唆都,那就是废物,亡国活该。  

十月初八,李洛走海路,在罗昱的水师护送下,亲自押运赋税进京。  

十月十七,李洛率领的押运队伍,才进入大都城。在户部办完了交接手续,李洛回到驿馆,等忽必烈召见。  

他的奏章应该早到了忽必烈的手里,按照规矩,他只能在驿馆侯旨。  

直到十月二十,一个中官才来到驿馆,宣李洛觐见。然而,此次觐见不在大内,竟然在大都郊外的“下马飞放泊”猎场,也就是后世的南苑。  

“李平章,请换了猎装,跟俺走吧。”中官说道。  

李洛苦笑道:“中贵人见谅,在下并未携带猎装啊。”他哪里知道忽必烈大叔会在猎场召见?  

中官道:“无碍的,李平章过虑了。这就去吧。”  

李洛身穿紫色质孙服,腰横玉带,就这身打扮跟着中官出了大都南门,望“下马飞放泊”而去。  

ps:无论如何,我都会想想大家的订阅,投票,打赏,书评等鼓励,每当心中萧瑟的时候,我就会想到。为了不让支持我的人失望,我,武猎,会一个字一个字,踏踏实实的写完。蟹蟹支持我!!求票!急。  

天才一秒:wap.71wx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