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古庙幽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那殿内的古老轮盘像是一个旋涡,将陆青萍的身体心神全都吸入了进去。  

天旋地转。  

他眼中四周是各种五颜六色,还有扭曲的空间形状。  

各种错综复杂的别扭感,极其的不和谐,让他意识一阵混乱,内心欲呕。  

终于理解刚才孟寒蝉提醒的那句话是什么意思了。  

但其实也很快,只是一个呼吸。  

顿时四周出现了光芒。  

大地上出现了七个人。  

陆青萍面色苍白的刚站稳,脚踏实地的站在了地面上,就听见了耳畔传来了一个人干呕的声音。  

是刘牧,他面色难看的趴在地上呕吐,脸上毫无血色。  

“第一次都是这样,我与叶士安分析,这已经涉及到了空间的规则,光怪陆离的事物第一次接触,对意识的冲击极大,不过,以后就好了。”  

孟寒蝉轻呼了一口气,她面色倒是还好。  

其他三个人,如叶士安、张小安、李白蝶都是面色稍微有点变化,不过比陆青萍三人要好多了。  

想来是他们已经经历过了一次事件,有了一进一出的经验,不会再有第一次那样大的意识冲击了。  

陆青萍深深呼吸,平复难受的身体,同时打量着周围。  

这是一座荒山,看周围树叶枯黄,应是到了秋季。  

萧瑟的冷风吹得树叶沙沙作响,让荒草、树木都不住摇曳,但是陆青萍却感觉到这里的空气之中,有种诡异的味道。  

再想到进入前,轮回殿的那句话“事件,古庙幽魂”。  

幽魂?  

不止陆青萍一个人想到了。  

其他几个人察觉到了这地方的不对劲,都是心里打了一个寒颤。  

叶士安直接脸色难看,道:“才第二次,就出现了与鬼物有关的试炼?”  

鬼物。  

李白蝶脸色苍白。  

孟寒蝉目色一闪,道:“先等事件介绍。”  

就在孟寒蝉刚说完,七个人心中同时响起了轮回殿的威严声音:  

“生者为阳,死者为阴,人死如灯灭,然天地宇宙间,物极必反,死去之人若逢阴气炽盛之地,自身阴气大涨,便会化生为鬼,再留世间,开始死后第二生。”  

“事件背景:  

蜀地均州兰陵郡,有山,名为古兰。  

其山腹阴脉极重,有周遭亡者死后,意外魂归此处,受此地阴气滋养,化生为鬼,数百年来,鬼物不断借此地衍生,日渐壮大,生一鬼王,在山上古庙成了气候,致使此地沦为鬼蜮,掠袭过路生人。”  

“后蜀建业三年,有奇侠燕狂歌并结两大义士在此与鬼王大战三天三夜,最终以自身为剑,将此地斩断三截,灭杀鬼王徐灵。”  

“然山腹余阴不绝,五十年间仍未彻地根散,在此滋生了最后一批鬼物,并重新凝聚了一丝鬼王残念。”  

“后蜀安平四年,寒门士子柳逸从远方游学归来,在山间迷路,途径古兰山寺庙,夜宿其中,被鬼物所困。”  

几人都认真地听着。  

但听着听着…  

以叶士安、李白蝶为例,脸色都是越变越难看。  

之前还是猜测,这下真是坐实了。  

这次真的是与鬼物有关的事件。  

介绍完了事件背景。  

无情威严的声音再次响彻。  

“任务一:续接五十年前燕狂歌三大奇侠之志,彻地摧毁鬼王徐灵残念复生之机。任务奖励:参与完成者每人二百功德。”  

“任务二:护送柳逸回乡。任务奖励:参与完成者每人二百功德。”  

“任务三:斩杀尽山上作恶鬼物,扫清古兰山鬼祸。任务奖励:斩杀厉鬼得一百功德,恶鬼得五十功德,一般鬼物得十功德。”  

“三项任务皆完成后,即可回归。”  

几人听着。  

威严的声音消失了。  

这意味着事件背景和任务都已经交代清楚。  

“鬼。”陆青萍听完之后,若说心中不忐忑是不可能的,与武者交战,至少还清楚对面是个人,刀砍在身上能砍死对方。  

可是鬼物。  

这种阴气凝结的东西,没有了肉身,刀砍剑劈还有用吗。  

但那三个任务,明显就是要他们去和鬼物作战。  

“可恶,尽管早就知道未来一定会面对妖魔鬼怪一系列的事件,但没想到第二次就遇到了。”李白蝶气得脸色更苍白了。  

他们上一次的事件是三十年前北唐某一州郡的剿匪行动,扮演的是行侠仗义的江湖人,帮助朝廷剿匪。  

本以为接下来几次,至少都是江湖武林的事件,结果,第二次就直接来到了妖魔鬼怪的事件。  

这个时候,孟寒蝉冷静的道:“大家先不要慌乱,这次的事件还是与上次一样的一星级事件,按照轮回盘上功法排行榜的等级,筑基武学被分为一星,这说明这次的事件中,实力最强的鬼物不可能会超出武道筑基境的力量,虽然对付鬼物的方式,较之武林人士要更加困难一些,但也并不是完全束手无策。”  

“鬼物虽然一般只会出现在阴气炽盛之地,但江湖武林之间,偶尔也会有,尤其是在如今两朝平定天下的时代,一般有鬼物作祟,都会有北唐的天策府和南隋的钦天司出面捉鬼,出动的也是练武之人。”  

“我们练武之人,一身精血骨肉阳气充足,只要将血液抹至兵器上,就可对鬼物造成伤害,舌尖血更佳。”  

这是阴阳互克的道理。  

人身属阳,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