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狂风暴雨罩长安(1)(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怎么是你!”  

在叶县县衙的书房里见到来人,独孤信大吃一惊。他身边的高伯逸看着眼前之人有些眼熟,却也总记不得到底在哪里见过。  

“独孤大人,在下已经借口公干,离开武安郡(甘肃镇原县西南平泉乡)前来投效,还望大人收留。”  

这位年轻人看起来不过二十出头,却是威严有气度,就是书卷气比较浓厚点,给人很稳重的感觉。他此刻穿着农夫的灰色麻衣,身脏兮兮的,着实有些狼狈。  

“贤婿,这位是于义,于谨柱国的三公子!”  

独孤信大笑着给高伯逸介绍道。  

于谨派儿子过来投效,明显是看好自己,这怎么能不让人欣喜雀跃呢。  

于谨家的三公子?  

高伯逸眯起眼睛打量着眼前之人,心里想起一件事来。  

作为八柱国里资格最老的一位,狡诈如狐,智谋出众的于谨,还有于谨的家人,一直都是自己重点关注的对象。呵呵,这个于义,可不是个简单人物呢。  

传递在外面的名声很“耿直”,但实际此人做事颇有分寸,甚至可以说很有手段。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高伯逸在长安活动,打听于谨家人事迹的时候,就打听到这位三公子于义,在外赴任的时候发生的一件轶事。  

此人出道以后就在武安郡担任太守,为官一方。  

有一次,郡里有郡民张善安、王叔儿因为争夺财产而闹公堂。要是一般人,肯定会分析案情,然后拿出一个合理的财产分割方案。  

但是这位于骚年不是这么做的。  

他是怎么做的呢?  

于义对这二人说:“你们之所以会做这样的丑事,为了一点点钱财就闹公堂,那是因为太守我的德行太薄,不能胜任所致,并非你们的罪过。”  

于是他取出家财,双倍赠与二人,跟对方讲了一大通道理,最后放他们离开。  

张善安等人各怀愧疚,最后将籍贯迁出武安郡,无颜见江东父老。  

咋一看,此人做事完全是糊涂账,有人争财,结果你出自己的钱平息,这不扯淡嘛。但是想想于家的权势,还有他太守的职位,就会得到完全不同的答案。  

于义这样的处置简直是杀人诛心!  

可谓是疯狂为自己刷声望的妙招!  

君子可以欺之以方,但是有钱有势的君子,就不可欺之以方了。于义办了这件事,张善安等人难道还敢私下里嘲笑他这个郡守傻逼?  

肯定只能说好话啊!不然还能怎样?  

你要是不说好话,这事传到于义耳朵里,那还有好果子吃?传到别人耳朵里,别人会怎么看待自己?  

而于义不过是损失了一些小钱(相对于他自己来说),但是得到的好名声就不能用金钱衡量了。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名声无形中就起来了。  

更何况,他这么做本来就是因为自己年轻,需要树立一个“人设”!  

北周不缺猛将,但是很缺以“教化”“仁政”施政一方的优秀地方官。只要人设立起来了,进入中枢只是时间问题。  

所以说此人虽然不是什么大奸大恶之徒,但若是以为他是个老实人,那真是想多了。  

事实高伯逸想得没错,这位于义,在波谲云诡的南北朝末年,历经西魏,北周,大隋三个朝代,始终都屹立不倒,活到寿终正寝。  

老实人是没有这种实力的。  

“是长安出事了么?”  

独孤信沉声问道。  

于谨将自己的一个嫡子送到自己这里,其实就是担心宇文邕秋后算账,所以留了一手,免得于家被人一锅端了!  

这种心思,跟韩雄的想法是一致的,事实,古代这样做的家族真是数不胜数,三国时期的诸葛家,就是最好的例子。  

独孤信走到书房门口,小心翼翼关门,三人围着一张书案跪坐着,于义脸神色变幻,最后幽幽一叹道:“陛下动手了。”  

动手?  

宇文邕动手了?怎么动手的?  

独孤信和高伯逸大惊,他们也是没有料到,宇文邕动手如此的早!  

难道不是先收拾独孤信等人,再来收拾其他柱国么?  

“你好好说道下,到底怎么回事?”  

于义看到独孤信等人脸神色焦急,他清清嗓子道:“李弼柱国旧病缠身,前些日子就去了。然后就…”  

他把整件事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包括前去吊丧的皇帝,无意中在李弼的书房里,发现李弼的夫人侯莫陈氏,也就是侯莫陈悦姑母,写给侯莫陈崇的信。  

信中直言皇帝要干掉所有老柱国,让侯莫陈崇看在同宗(并无近亲血缘,就是一个姓氏而已)的份,赶紧将“那件事”办了,再扶持齐王宇文宪登基,然后所有人都会安全了。  

至于那件事具体是什么,不得而知,但肯定不是什么好事!  

看到谋反信的宇文邕大怒,当即让杨坚带着卫队前去侯莫陈崇家,然后让侍卫长王轨带人将李弼家下下数百口人看押好,随后摆驾去了侯莫陈崇家。  

经过搜查,众人在侯莫陈崇家搜到了写有宇文邕生辰八字的人偶,还有几个来历不明的和尚。  

审问后招供,他们的任务就是对着人偶念经,然后诅咒皇帝快死,据说是西域传来的一种佛教邪术。这些人跪在地磕头求饶,说他们只是奉命行事,真正主使者就是侯莫陈崇!  

宇文邕立刻召集北衙十二卫的兵马,前往长安郊外大营,经过一番不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