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纳什均衡(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大哥,江湖上的事情,就要按江湖规矩来解决。”  

看到王琳有些不悦,高伯逸开口解释道:“当年侯平是大哥麾下大将,深受信任,然而他却不忠不义,确实该杀。”  

他看了侯平一眼,这家伙吓得只缩脖子。  

王琳的厉害,他是知道的,手下忠心的小弟无数,害得他总是不敢出门,怕被王琳的小弟暗杀了。  

“贤弟,这是我跟侯平之间的事情,你莫要插手了。”  

侯平很会打水战,当年弄得王琳十分狼狈,手下兵马越来越少。要不是高伯逸出奇兵收拾了侯平,现在王琳还在长沙郡当咸鱼呢,哪里有资格在这里说话。  

“当年曹孟德马踏麦田,断发以正刑律。现在也是如此,不若断其发,了结过去恩怨。  

若是侯平将来再有挑衅兄长之举,不需要兄长开口,我高伯逸自会斩其首级,双手奉上,兄长以为如何?”  

这个办法好!  

王琳瞬间就有了决断。  

不能原谅侯平的原因,并非他心胸狭隘,而是一旦放过,后患无穷!  

今天侯平背叛你没有得到惩罚,那么这算不算在暗示自己麾下的小弟,即使背叛老大,也没什么大不了的。长此以往,这队伍可就带不下去了。  

所以无论历朝历代,最优先惩治叛徒,都是各种势力捧为经典的不二法门。  

头发也是身体的一部分,中国古代历来都信奉“身体发之父母”,所以轻易不会理发,所以曹孟德的断发正刑律才会常常被人提起。  

现在让侯平断发,也算是小惩大诫了。  

王琳对高伯逸的处置十分钦佩,毕竟,侯平现在是齐国的一方大员,俗话说打狗还要看主人呐,杀了侯平,高洋心里会怎么想?  

要知道,侯平可是“直属”于齐国的,而非是像侯瑱这样的藩篱。  

“侯平,你过来。”  

高伯逸招呼了一声。王琳那些手下不自觉的退到一旁,现在是大佬时间,还轮不到他们这些罗罗造次。  

来都来了,侯平自然也不可能跑。他老老实实的走过来,然后眼睁睁的看着高伯逸解开他的发髻,然后对方用剑将长发斩断。  

王琳也好,侯瑱也好,独孤信也好,都安安静静的看着这一幕,没有说话,面色平静。不过他们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那恐怕就只有自己心里清楚了。  

“大哥,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了。今天开始,没有往日恩怨,只有同舟共济才能渡过眼前的难关。  

各位是否同意我所说的?”  

高伯逸坐上主座,带着威严和上位气息说道,言语中霸气外露,让人不敢掠其锋芒。就是尽地主之谊的王琳,也没有开口说话。  

见没人说话,高伯逸继续说道:“侯平,说一下吧,是该你表现的时候了。”  

“是,主公。”  

侯平吞了口唾沫说道:“高归彦写信让我投靠他,然后我通知主公以后,就将计就计,诱骗他攻击侯瑱将军的镇南军。  

现在高归彦已经中计,率军渡过了淮河,我们可以动手了。”  

他只是说动手,却没说怎么动手,扭过头看着高伯逸,显然,怎么打这种事情,不是他说了算的。一切都要听高伯逸的指挥。  

“各位,今日在此大船上会盟,就是为了增进互信,订立盟约,咱们斩鸡头,喝血酒,歃血为盟!  

鄙人不才,这个仪式就让我来主持吧,王大哥,你意下如何?”  

这都是商量好的事情,唯独没料到的是高伯逸把侯平也弄了进来。王琳微微点头道:“如此甚好,有劳贤弟了。陆纳,去把歃血为盟需要的东西都拿上来吧。”  

王琳招招手,让陆纳去拿东西。  

他看到高伯逸还有话要说,于是闭口不言,饶有兴致的看着。  

“我曾经做了个梦,梦中某地有两国。一个叫宋国,一个叫金国,乃是世仇。  

金国兵强,宋国钱多,两方互有胜负,总体是宋国吃亏多。  

然而金国边境又崛起一蒙国,其兵势锐不可当。蒙国约宋国合力攻金国,答应事成之后,平分其土。  

宋国欣然允诺。  

事后金国被灭,蒙国守约,宋国得到了一半金国国土。然而三年之后,休养生息后的蒙古卷土重来,故技重施的攻打宋国。然而宋国却已经连金国这样可以联盟的对象也没有了。  

苦苦抵抗多年后,最终被灭,真是让人唏嘘感慨,可谓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呐。  

当日若是能放下当年仇恨,一致对敌,恐怕还不会死得如此迅速,将来鹿死谁手还未可知。”  

在座的无不是久经战阵之辈,高伯逸的言外之意又不是很难懂,一下子就明白过来了。  

这里坐着的,都是“宋国”或者“金国”,绝不会有“蒙国”。“蒙国”只可能是北齐或者北周。  

如果这个时候大家还忙着互相提防,不携手对敌,企图贪图那一点点苍头小利的话,最终的结局,就会跟高伯逸故事里的那两个倒霉蛋一样,最后落不到好。  

“贤婿言之有理。”  

独孤信微微点头,高伯逸真是看得透彻,摸清楚了荆襄地区这些头头脑脑们的心思。有时候不捅破那层窗户纸,谁也不肯低下头去牵线搭桥。  

果然是后生可畏啊。  

“那就开始吧,等会再来说说你的计划。”  

王琳也点点头表示赞同,现在能走到这一步不容易,如果不想被北齐吞并,不想被北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