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今非昔比(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豫章城府衙的书房里,高伯逸正在跟未来陈文帝陈蒨对饮。屋外阳光明媚,似乎冬天的脚步正在远去,春天正在一步步接近。  

陈蒨的美须都没怎么打理,一路风尘仆仆的,看起来路上是吃了不少苦头。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来,这一杯敬久别重逢。自从邺城一别,差不多已经大半年了。”  

高伯逸端起酒杯,将已经温过的酒一饮而尽。坐在对面的陈蒨面色有些唏嘘,似乎心不在焉。  

“子华陈蒨表字兄远道而来,肯定是为了公事。我看你心事重重的,不知道在下是否能为你分忧啊?”  

高伯逸微笑着放下酒杯,书房里就只剩下红泥小火炉煮酒的咕咕声。两人之间的气势,早已跟上次完全不一样。  

上一次,高伯逸是个驿站打杂的,陈蒨贵为一方大员。  

今日,高伯逸是名震荆襄的大都督,而陈蒨则是有求于人,不得不放低了姿态。  

“我平日里自诩礼贤下士,没想到当初还是怠慢了你。来,这一杯先给你陪个不是。贤弟你国士无双,当初若是随我渡江,恐怕段韶此刻已经饮恨长江,只怪我有眼无珠。”  

陈蒨自顾自的喝了一杯,看模样颇为后悔,至于是不是真的追悔莫及,那就不太好说了。  

跟着你南下我真吃得开?会比现在混得还好?  

高伯逸失笑着摇头,并不言语。  

等陈蒨喝完酒,将酒杯放下,则是目光灼灼的看着高伯逸,沉声说道:“你如今已经控制江州,侯瑱为你羽翼,江州南面的那些豪酋也答应为你驱使,整个齐国都是你的后援。  

如今我叔父与段韶对峙于长江,你若是挥师东进,我叔侄估计要死无葬身之地。  

我此番前来,就是为了求饶的,请贤弟你看着往日香火情分上,也看在大家都是汉家儿郎的情分上,此时莫要亡我叔侄。”  

陈蒨说得很直白,也很坦诚,倒是省下高伯逸许多麻烦。  

老实说,演戏有时候真的蛮累的。  

“子华说笑了。你叔父雄才大略,麾下大将周文育,侯安都,徐度都是大将之材,萧摩诃勇冠三军。  

麾下士卒又熟悉水战,要是打不过段韶,那才是真奇怪。  

至于我么,你觉得我会帮段韶?我又凭什么会帮段韶?”  

一口一个段韶,高伯逸的态度已经摆得很清楚了。如果他真的尊敬段韶,那叫平原郡王就对了。  

听完高伯逸一番话,陈蒨大喜过望,激动得恨不得站起来。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本来还以为要花费些周折,没想到高伯逸如此给面子?  

此人果然还是胸怀大义?  

冷静下来以后,陈蒨又有些摸不着头脑。  

天下有多少人不是为了名利而奔走的?难道这个高伯逸就是个圣人?  

恐怕不是这样。  

从高伯逸江州这波攻略看,这厮打仗很会选时机,又有谋略和政治手腕。被这样的对手攻击侧翼,实在不是什么好消息。  

如今听到高伯逸没有西进建康的打算,陈蒨大大松了口气的同时,又有些不安。  

不过总算是个好消息,这意味着他叔父陈霸先可以集中所有兵力去跟段韶决战了。  

“你是不是担心我现在敷衍你,到时候对你叔父的大军雷霆一击,就像当初对付侯平一样?”  

高伯逸脸上带着淡然的微笑,似乎智珠在握。  

陈蒨微微点头。  

“我会对外大肆宣扬,重兵集结,作出配合攻打你叔父的样子。  

这样段韶就会以为机会来了。但是由于你叔父太厉害了,我三军用命也不能取胜。在损兵折将之后,无奈之下只能退回荆州修整。  

这出戏,你看懂了么?”  

这能有什么不懂的,陈蒨秒懂。  

“贤弟真是…决胜千里的人物啊。”陈蒨由衷赞叹道。  

高伯逸不仅告诉陈蒨无需担心侧翼,而且还顺手坑了段韶一把,让段韶以为此次灭梁国已经是胜券在握。  

颇有些炮党那时候李天霞千里救援整编74师的架势,不过陈霸先那边肯定没高达就是了。  

“为了集中兵力,你们可以派一些百姓假扮军队,我会配合你们的。至于你叔父是否会转过头来对付我,其实我一点也担心。  

两国总是要和平的,而且江南总是要恢复民生的。此战之后,我料定你叔父会派人去邺城求和。  

若是你们除掉了我,朝堂里就不会有重量级的人物来帮两国和平奔走了。  

别的不说,你们是真的不需要两淮盐,还是觉得靠现在的力量,就能夺回两淮的盐场?”  

陈霸先现在在江南还能跟段韶掰手腕,长江上也能称王称霸,但打过江北就不行了。  

至少现在办法不多。  

两淮的盐场,他们肯定没办法拿到。不如两国通商以后从北齐那边交易。  

历史上,陈宣帝也是利用北齐内乱的机会,才夺取了两淮。但那个时候北齐都没有名将了,陆令萱等奸臣当道,斛律光被杀,连独孤永业、傅伏哥这样的人都成了中流砥柱。  

换句话说,南面之所以能北伐取得成绩,与北齐朝政腐朽透顶不无关系。后面北周灭北齐,陈宣帝再次北伐,就彻底暴露南陈的真正实力,并遭遇惨败。  

“我会劝服我叔父的,就算不成,也不会欺骗你。”陈蒨诚恳的说道。  

高伯逸是在齐国能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