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撕破脸(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高德政今日早朝出门的时候就有点心不在焉,因为发现崔娘子的气色特别好,这些天脸上的郁结都一扫而空。人都显得年轻了许多,还调笑了他几句。  

昨天喝多了分房睡的,往日这种情况第二天都会被骂,今日居然会被调笑,这正常吗?  

很显然这里面绝对有古怪!  

高德政心中不禁有个荒谬的想法,莫非…是夫人崔娘子红杏出墙了?  

这个念头一出现就再也止不住,越想越害怕。  

这三十多岁快四十岁的女人焕发第二春,怎么看怎么让人心里发毛。  

崔娘子一般大门不出的,那…貌似府里的每一个下仆都有嫌疑啊!  

高德政决定回去以后不动声色的查一查,不然自己头上绿油油让人情何以堪。  

不过幸运的是,高洋今日朝会的时候,好像也是心不在焉的。  

“洛阳传来的消息,独孤信已经带兵返回潼关,斛律羡将军请示是否要趁机夺取弘农城?”  

杨愔向高洋请示道。  

既然是请示,那说明自己心里也没底,并不是特别好的机会,杨愔倾向于按兵不动。  

“罢了,打击魏国,战线始终应该在晋阳方向,让王峻继续在洛阳修壕沟吧。”  

高洋一句话就把杨愔打发了,而且切中了要点!  

虽然玩嫂子非常让人不齿,但高洋的政务水平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当得起“审时度势,知人善任”这八个字。  

杨愔退下了,其实这只是个开胃菜,后面…还有大菜没上。  

有人求他救援卢叔武,这个人情不好推脱,但怎么说出来需要技巧。  

“陛下,突厥在北方蠢蠢欲动,我想让我儿斛律羡回来,镇守幽州,跟高睿搭档。”  

斛律金说出了谋划了好几天的陈条。  

洛阳这地方,能不碰还是不要碰的好。  

“准了,让他带着宿卫军回来吧,顺便在邺城献俘。”  

高洋今天貌似特别好说话。  

“陛下,高浚虽然有罪,但他毕竟是父皇的骨血,还请陛下开恩,放他回家闭门思过吧。”  

不怕死的高演点燃了一个炸弹!  

现在高演是尚书令,高洋刚刚提拔的。  

结果高演倒是拿命去侍奉高洋,根本不忌讳说什么。  

“长山王,你放肆!”  

高洋从龙椅上拍案而起,从背后拿出一把刀背上穿着几十个刀环的鬼头刀就直接走向高演。  

一直在他身后充当吉祥物的高伯逸眼疾手快,连忙拉住高洋的胳膊,低声劝道:“陛下,这庄严大殿是朝廷的脸面,有什么气也不能在这里发啊!”  

有道理!  

高洋将那把鬼头大刀交到高伯逸手里,沉声低吼道:“来人啊,把高演给我乱棍打出!”  

乱棍打当然不可能,这里只是说让高演赶紧滚蛋。  

“天子乃是天下社稷之中,请皇兄莫要自误!”  

高演恨恨的丢下一句话就走了。  

幸亏是高伯逸扯着高洋的胳膊,不然指不定这位“英雄天子”激动之下就追上去将高演斩首了,那乐子就大了。  

对了,这鬼头刀高洋为什么要放龙椅后面?他到底想做什么?  

高伯逸突然回过神来。  

有哪个皇帝上朝的时候在龙椅后面放把刀的?  

高伯逸猛然一惊,发现高洋的病情可能又在不可逆的加重,他已经有了在朝堂上当场杀人的念头了。  

“都散了吧,退朝。”  

高洋大手一挥,让所有人都退下,其实朝会还有很多事情都没有商议,但无人敢提出异义。  

昨天夜里,高洋奸了嫂子元仲华的事情,已经传遍邺城的权贵耳中,太阳底下怎么可能有新鲜事!  

所以今天除了不知死活的高演,没人敢摸高洋的虎须!  

“邺城真是龙潭虎穴!”  

下朝了,高伯逸低声嘀咕了一句就朝外面走。  

正在这时,两个宿卫军打扮的卫士将高伯逸拦住,他们穿的并非是禁卫穿的明光铠,而是宿卫军那种皮甲和铁片混搭制式铠甲,在马上灵活性特别好的复合甲。  

这种铠甲不好看,但是特别实用,经过多次战争的洗礼,让高伯逸印象深刻。  

“高舍人,太后有请,把兵器交给我们,走一趟吧。”  

有阴谋!  

这两人不是邺南城皇宫的人,极有可能是娄昭君家里私军。  

禁宫里谁不认识他高大官人啊,哪个不开眼的敢这么跟他说话?  

“陛下给了我履剑上朝的权力,除了面圣和朝会以外,其他时候是不需要解剑的,你们是何人?”  

高伯逸咄咄逼人的反问道。  

当年高欢是靠着娄昭君的嫁妆才起兵的,娄家私军一直不少,而且还经常往宿卫军里塞人。  

“我是武卫将军高阿那肱,高舍人不解剑就不解剑吧,不过太后的旨意不能违背,去一趟不然恕在下得罪了。”  

武卫将军?穿着宿卫军士兵的衣服?  

高伯逸更觉得里面有阴谋了!  

“好,前面带路吧。”  

跟着两个宿卫军的“士卒”,七弯八拐的,穿过跨越漳河的“天桥”,居然来到一片邺北城废弃的偏殿里。  

高伯逸握紧了佩剑,今天的事情,一看就不能善了。  

“高伯逸,你可知罪?”  

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妇人出现在高伯逸面前,她身后还站着一排宿卫军的士卒,看起来很可能是高阿那肱的手下。  

这老妇人没有化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