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终章(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四月初。  

汉堡。  

老狐狸再次和凯塞林见了一面。  

明亮的办公室内,两人此时面色都非常的差,尤其是凯塞林,更是阴沉至极。  

“如何?”  

老狐狸看向凯塞林手里的报告。  

“比我们想象的大很多。”  

此时,这位德意志第三帝国空军元帅深深叹息了一声:  

“从开战之初到现在,六年时间,包括阵亡,失踪、重残疾在内,不计算盟友部队,我们的不可恢复性损失已经达到六百万五十万。”  

“六百五十万!”  

老狐狸差点跳起来:  

“怎么会这么多?!”  

德意志总人口才多少?算上苏台德、奥地利等地区,也才八千万而已。六百五十万,损失超过总数的百分之八了,而且损失的还都是精华。  

“在没有得到援助之前,我们就损失很严重了,不可恢复损失在四百万左右,虽然这一年半我们装备和补给不缺,但战斗损失依旧很严重。”  

凯塞林再次长叹一口气:  

“尤其是东线,损失是最多的,还有西线以及轰炸损失。”  

“唯一的好消息是,我们目前兵力依旧充足。”  

在动员了几乎所有工人,甚至女兵后,此时德意志兵力依旧充足。  

“不过。”  

凯塞林语气突然一变:  

“元首最近的情绪有些问题,比以前更加容易冲动了。”  

老狐狸默然。  

自家老大的身体,他再清楚不过了,原本获得物资后,情况好了不少,理智理性回归,但在击败大胡子之后,突然之间,又回去了。  

“报告。”  

就在此时,一个参谋跑了进来:  

“盟军大约五十万部队,对卡昂发起大规模进攻。”  

“什么?”  

老狐狸面色一变。  

刚刚才打退了盟军的进攻,这才几天?怎么又来了五十万部队?他们不需要修整么?  

四月,经过参谋联席作战会议后,盟军再次集结兵力,在后勤都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强行对卡昂和雷恩发起进攻。  

战斗一直持续到五月中旬,合计四十七天。  

最终,参战的盟军士兵合计超过了三百万。  

而老狐狸的部队因为前不久的惨烈防御战,以及没有预料到这次进攻,再加上卡昂和雷恩防空塔几乎全部都被摧毁,最终丢掉了这两处城市。  

五月中旬,盟军终于将战线推进到了八黎,正式突破齐格飞勒防线。  

但代价也是惨重的。  

足足六十多万部队永远倒在了这一个半月的进攻中,虽然老狐狸没来得及修复工事,但盟军也准备严重不足,战斗中,经常出现火炮弹药不足的情况。而被小胡子洗(鼓(收买)舞)脑的仆从军作战超水平发挥,狠狠的给美英部队痛击,大量部队死战不退,不降,给盟军严重伤亡。  

只是,那些瑟堡和雷恩,将战线推进到八黎的盟军,此时终于能释放他的恐怖兵力了。  

之前,大英帝国本土被小胡子狂轰乱炸,作为桥头堡、前线补给基地的效果大大折扣,不仅仅运输和补给受限,还要分出大量兵力来防空。  

而现在,盟军彻底拿下科唐坦半岛,近战线推进到八黎,有了足够的纵深,可以在瑟堡、卡昂、雷恩三点建立后方,对英国本土的需求大大降低,后勤物资可以直通瑟堡等港口,然后在卡昂和雷恩储藏,直接运输到前线部队手中,无需通过英国转接,极大的节约了人力物力。  

于是,总兵力超过一千五百个万的作战部队远远不断的涌入法兰西,甚至老杜还不管邱胖子的抗议,将第九航空队转移到前线,压制敌空军部队,袭击前线机场。同时,也大大减少了大英本土的防空兵力,转移到前线。  

此举,让大英帝国和美利坚差点决裂。  

邱胖子不得不更多的卖地,以从其他地方进口更多的武器,装备,然后抽调了一部分前线部队用于防御本土。  

六月末梢。  

八黎会战正式爆发。  

人类历史上,投入部队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在法兰西大陆上,围绕着法兰西都城展开。  

盟军兵力绝对优势,尤其是空军,是小胡子的五倍还多,  

而小胡子有补给优势,八黎有仓库,无需运输,物资可以直接出现在前线部队,效率极高,还有坚固防空塔工事群可以依靠,还有超过五万门一百口径以上的火炮持续提供火力支援。  

论火力,小胡子是老杜的数倍。  

不过论兵力,小胡子就差了足足一倍了。  

双方谁也不肯后退,死死的在这里鏖战。  

到七月下旬,吃近了空军苦头的小胡子停止了对邱胖子的轰炸,将空军部队投入八黎前线,当然,主要是大英帝国已经遍地是蝴蝶了。  

这一手,属实给老杜和邱胖子造成了不小的麻烦,后勤受到严重影响。好在盟军这边,第二轮扩军也已经完成,更多的部队被投入了前线。  

双方谁都没有退路。  

美利坚是精英制度,一部分因为利益集合起来的所谓精英,默默控制整个国家。  

这些人,都不是傻子。  

对岸的侵袭,润物细无声的吞噬,这群人清清楚楚看在眼里,但他们也只能看在眼里,也仅仅只能看在眼里。  

小胡子还没搞定,腾不出多少力量来,海军实力又不如人,航母出去还没看见敌人就被击沉了,还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