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二章 先抬他一手(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十一月二十七日。  

瑟堡。  

老麦头叼着烟斗,迈着手工定制的大头皮鞋,在森严的卫兵中,走进了盟军西线最高指挥部所在的大楼,走进了作战会议室。  

“我命令,对卡昂和雷恩的进攻开始。”  

放下嘴里的烟斗,环视一圈各大将军们,老麦头意气风发。  

成为西线盟军最高指挥,那么,他将有机会一雪前耻,虽然不能回归废绿兵,但用德国人的鲜血,更能血洗之前败退的耻辱,让世界所有人都知道,他老麦头军事能力的不凡。  

“尽快把作战计划制定出来。”  

老麦头直入主题。  

强攻。  

而且是准备许久的强攻,作战计划草稿其实早就拟定,再加上瑟堡的强攻经验,庞大的参谋团很快将进攻计划绘制成册。  

然后,计划书当天下午就被送到麦克阿瑟的办公桌前。  

“物资供应情况如何?”  

老麦头看向送作战计划书来的参谋。  

“所有物资都非常充足,我们在爱尔难地区的仓库储存的物资,足以满足全部部队一个月的强攻消耗。”  

参谋回答。  

“一个半月。”  

麦克阿瑟眯了眯眼睛,继续问道:  

“攻坚重武器的弹药储备如何?后方生产情况如何?”  

这次盟军兵力是德国人的三倍还多,比上次瑟堡兵力优势更大。  

但胜负关键在于能不能攻破卡昂和雷恩的防空塔群,不能拿下这两地,再多的兵力也是白搭。  

瑟堡之战,有海军舰炮支援,16英寸的重炮足以威胁防空塔主装甲,而雷恩和卡昂,舰队火炮射程不够,无法支援,只能靠陆军自己的攻坚手段。  

超重磅大满贯炸弹,钻地弹,小戴维重炮。  

对比瑟堡时期,已经充裕了很多,十吨级别的超重磅大满贯炸弹穿甲效能提升,钻地弹穿透性能提升百分之五十,小戴维巨炮也服役了。  

但与之相对的,  

卡昂和雷恩的防空塔比瑟堡,钢筋水泥层更厚,火力更勐,结构更完善。  

“爱尔难弹药库计储备重型钻地弹一千五百枚,大满贯炸弹五百枚,小戴维穿甲弹两千五百千枚。”  

参谋回答:  

“后方生产,目前每个月能生产重型钻地弹五百枚,大满贯钻地弹三百枚,小戴维穿甲弹两千百枚。”  

越是先进的武器,生产难度越高。  

钻地弹看似简单,但第二代对于弹体的强度要求提升不少,再加上大体积,流线外形的新工艺等大量新技术应用,导致生产难度大,难度堪比战列舰炮管。  

价格也极高,一枚堪比一架大型轰炸机。  

这注定了哪怕是强入美利坚,一个月也只能鼓捣出五百枚左右。当然,主要原因是只能分出一部分能力来生产这种弹药。  

而大满贯这种超重磅大体积炸弹只能手工生产,速度很慢。  

倒是小戴维迫击炮炮弹生产速度很快,基础的炮弹结构,无非是重量提升了而已,美利坚工业体系随手拈来。  

“不够。”  

老麦头语气很不满:  

“给国内发报,要求更多的钻地弹和小戴维炮弹,越多越好,最好将月产能提升三倍才能满足需求。”  

虽然艾森豪威尔做的很隐晦,找了个身体不适被迫辞职的理由,但老麦头也不是傻子,自然能猜到艾森豪威尔的目的。  

让他背锅。  

让他负责强攻导致的巨大伤亡。  

不过,老麦头也有对策。  

参照瑟堡的经验,这次进攻雷恩和卡昂,参谋联系会议已经说明了,必然出现惨重的伤亡,而两国最高层已经点头,说明高层已经准备接受伤亡。  

那么,只要他把伤亡降低到一个数字,就非但无过,反而有功。  

要降低伤亡,那么,自然而然,只能提高武器弹药消耗,而之中最有效的,就是各种对防空塔的重磅弹药。  

只要压制或者摧毁防空塔,就能最有效的降低伤亡。  

大满贯这东西属于大当量炸弹,靠威力取胜,对于防空塔的破坏性不高,真正想要破坏防空塔,还是要靠小戴维以及钻地弹。  

其中,最有效的还是从对岸技术进攻的重磅钻地弹,只要命中,几乎可以摧毁任何防空塔。  

但防空塔,防空塔,防空火力强的比战列舰还密集数倍,想要命中谈可容易,那么,在进攻期间,就需要小戴维这种能对防空塔造成损伤的重炮登场了。  

“是。”  

参谋点头。  

“另外。”  

一边在作战计划上签名,老麦头继续要求更多的武器装备和物资:  

“坦克,飞机,还有····”  

十一月二十八日。  

华盛顿。  

财政部办公室。  

财政部部长看着眼前的预算提案,脸上的表情宛如带了痛苦面具。  

原本预计,瑟堡会战之后,军费消耗会极大减少恢复到正常水平,美利坚经济也会逐渐好起来,但事实往往与期待大相径庭。  

一开始,确实如他所想。  

瑟堡消耗了近千亿美元后,军费消耗大降,逐渐恢复到预算之内,经济也逐渐恢复起来。  

美元缓慢贬值,来自世界范围内的海量黄金,全世界涌入的人才和资本,让美利坚经济充满生机,再加上技术升级后,高达一点七九亿吨的钢铁产量,今年产能突破两亿吨已经是必然。  

这使得在应对战争需求之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