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四章 绞肉机。(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面是凯尔·多弗和鬼子交易的时候,还有几人签署文件的照片,透过一张照片,还能看见一个悬挂的钟表。  

这个白痴!  

自己去签字也就算了,居然还没人拍摄到。  

美利坚高层眼角一跳:  

“那贵国也没有权利抓捕我美利坚公民。”  

“他是战犯。”  

大使先生语气严肃:  

“他出售的油田设备,使得日本生产了一百多万吨燃油,是我国多牺牲了数千英勇战士,其出售的精密机床,让日本生产出优秀的四式坦克。”  

“也有数千名战士为此丧命。”  

“如果放过他,那我国近万名士兵的生命岂不是无辜牺牲?”  

“他们会获得应有的审判。”  

大使先生丝毫不退却:  

“审判期间,贵国也可以派律师去辩解,我们绝对不冤枉一个好人,但也不会放过一个坏人。”  

“不管这个坏事,是哪里人。”  

经历一系列交锋之后,期间甚至威胁生命安全,但大使先生语气不疾不徐的回答,最终美利坚高层愤怒的赶人,大使先生悠哉的迈着步子离开,嘴角始终微笑。  

“哈哈···”  

进入轿车时候,大使先生笑的很开心,也笑的很得意。  

“谈话很顺利?”  

卫兵兼任秘书问道。  

“不。”  

大使先生呵呵一笑:  

“非常不顺利。”  

“啊?”  

卫兵兼任秘书一愣。  

大使先生也没有再说下去,而是心里思考着,他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太行,有高血压,胃病,虽然有国内来的药物压制住了,但明年也要退休了。  

听说国内缺乏人才,他虽然身体不行了,但一肚子知识还不错,那就去大学应聘个教授,好好教育下一代吧。  

为祖国的强盛添砖加瓦。  

自身实力强盛,才是一切的根本。就是因为自己背后的强大,他才能说出如此硬气的话,己方才能做出如此硬气的行为。  

大使先生内心愉快。  

刚刚的谈话,让他这一辈子的屈辱都发泄出去了,整个人前所未有的轻松。  

“能拦截下来么?”  

有人开心,就有人憋屈生气,听到对方大使的态度,美利坚总统先生血压直接突破两百,吓得一声连忙掏出了进口药物。  

“不能。”  

一位海军将军叹了一口气:  

“虽然事情才过去几个小时,但我么无法判断对方的航线,更不清楚对方的位置,天平洋舰队兵力严重不足,我们在太平洋也没有那么多眼线。”  

“哎。”  

总统先生感觉他额头有些胀痛。  

眼看这一幕,副总统老杜突然开口说道:  

“根据情报,对方派遣的援军,加快了对次大陆的进攻。”  

“我们还要接纳次大陆的日本人投降么?”  

深吸一口气,总统先生陷入了犹豫。  

三十多万炮灰很诱人,而且是高质量炮灰,但对岸说到做到,态度强硬,关键是,实力也很强,万一他们真的和小胡子搅和在一起,那就真的麻烦了。  

为了三十万炮灰,那是真的不值得。  

“远东的伊藤小太郎和田中勤拒绝了我们的拉拢,而且继续在向西向北进攻,扩大地盘。”  

老杜继续说道:  

“结合他们和北方签订的武器出手合同,这说明,远东的鬼子很有可能是他们的。”  

虽然没有证据,但很多事情,是不需要证据的。  

“先看一看吧。”  

总统先生揉额头的频率更快了:  

“让海军试一试拦截他们的船只,想办法在靠近国内之前,把人救回来。”  

这一幕,让老杜嘴角微微一勾。  

就在魏大勇带着抓捕的十七个战犯一路狂奔的同时。  

西线。  

惨烈的大战才继续。  

盟军宛如蜂群,一窝窝的扑向瑟堡,海军,空军,陆军三军齐出,发动一波又一波猛攻,406舰炮配合超重弹,钻地弹,高脚杯炸弹。  

各种终极武器轮番上阵。  

但老狐狸不变应万变,借助防空塔群强横的防空能力,以及仓库庞大的补给能力,稳扎稳打,逐步消耗盟军的进攻实力,寻找机会反攻。  

这一战,到现在,其实都远远出乎的双方的预计。  

动用超过一万架飞机,数十艘战列舰,地面部队超过两百万的绝对优势兵力,数百门十二英寸以上重炮发射炮弹近十万枚,投下数千枚昂贵的钻地弹,但瑟堡依旧顽强的屹立在这里。  

哪怕大部分防空塔都被摧毁,但德军依旧屹立在这里,那凶猛的防空火力依旧一架又一架的击落盟军飞机,岸炮也一搜一搜的击伤盟军战舰。  

战斗到现在两个月,在很少直接出动地面部队进攻,而是远程火力压制的情况下,英美两流氓付出了超过起十五万的伤亡,被击落的飞机超过五千架,每天直接死亡的人数超过了五千人。  

伤亡主要发生在进攻占领防空塔,哪怕摧毁了主要火力,凭借坚固的结构,以及周边防空塔的火力支援,英美两流氓想要占领一座防空塔,也要付出惨重代价。  

以及老狐狸夜间出动的坦克部队突袭。  

巨大的伤亡数字甚至引发了动乱。  

有不少人拒绝参加瑟堡战斗。  

尤其是飞行员,那些投掷钻地弹的俯冲轰炸机飞行员,能飞回来的不超过三分之一,被嘲讽为自杀式轰炸,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