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幕下,能看见炮弹划过天空的轨迹,很显然,在其他地方,规模更大,更惨烈的战斗也在同步发生。  

“多收集一点德国人的燃油,还有滑油。”  

“多收集一点弹药。”  

深吸一口气,车长下达了命令。  

“我们继续前进。”  

有了敌人的优质燃油和滑油,就不需要特意携带汽油来烘发动机和变速箱,能节省下不少时间,也能省下不少体力。  

十几分钟后,残余的十几辆坦克集合成一个队伍,在夜色下,在星光中,向着炮火最勐烈的方向冲去。  

“损失车组五十个。”  

撤退期间,那位德意志装甲团团长正在心里思索今天的得与失。  

在得知失散部队遭遇伏击之后,他根据地图以及最近的前线情报判断出,这支失散部队遭遇的应该是一支敌人的团级部队。  

敌人的一个团级规模装甲部队,大约几十辆坦克,不超过七十辆,是他的二分之一,非常适合给这些新兵熟悉坦克作战。  

而他所在的位置是战场边缘,侧翼的边缘,这个时候和主力部队都,不可能出现团以上的装甲部队。  

于是,他才让部队继续推进,并做好战斗准备。  

一开始,情况确实如同他所预计的,他在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  

但这个优势仅仅持续了十几分钟时间,敌人的援兵就抵达了,甚至不仅仅有坦克,还有攻击机,二十三毫米机炮居高临下攻击完全可以破开四号坦克薄弱的顶部装甲。  

而他的援军被牵制,无法抵达,最终导致战局脱离掌控。  

哪怕他及时撤退,但由于大量新兵导致部队执行力低下,撤退失败,被迫和敌人继续战斗直至最后脱离交战才撤退。  

事后统计,被击毁和无法开回的坦克有九十三辆,其中五十个车组出现人员损失,坦克会战,车组损失率很高。  

新式四号坦克虽然综合性能优异,但近距离之下,也不可能抵挡八十五毫米火炮。  

“损失的坦克可以快速补充。”  

“经过这一战,部队得到训练,虽然有较大人员损失,但总体战斗力会比之前更强,而且敌人损失更大。”  

一旁的一位营长分析道。  

如今部队坦克充足,上面发话,坦克损失多少就补充多少。  

团长并没有,但满意的笑容暴露了他的观点。  

营长说的是事实。  

虽然损失五十个车组,但凑一凑依旧有一百二十多车组,战斗力依旧很强,而且这次淘汰的都是菜鸟,比较笨的那群人。  

经此一役,部队甚至可以说脱胎换骨,下次战斗必然能发挥更强的战斗力。  

整体实力确实是在变强。  

敌人损失比他们还多不少。  

“而且敌人坦克似乎性能变差了,尤其是防护性。”  

另一位营长的话引起了团长的注意。  

“为什么这么说?”  

团长好奇的问道。  

“击穿距离,比以前多了几百米。”  

营长回答。  

“仔细说说。”  

团长来了兴趣。  

三天后。  

前线。  

某装甲军司令部。  

“将军,敌人的装甲板没有硬化工艺,防御能力降低最少三成,其他零件也普遍质量下降,尤其是火炮,炮管寿命下降了一半。”  

一位参谋走了进来,并递给将军一份研究调查数据表。  

前线普遍汇报,敌人的新式坦克防御力下降,司令部便组织人手调查此事,通过对缴获的一些坦克进行测试,最终得出了这样一个数据。  

这位参谋语气兴奋。  

敌人武器质量下降,这可是大好事,能极大增加己方胜算。  

听到消息,指挥室内的元帅并没有表情变化,依旧深深皱着眉头。  

几个月前,空军对敌后方生产工业基地进行大规模轰炸,每次都投下数万吨炸弹,极大的破坏了敌人的武器生产能力。  

按道理,应敌人前线获得的武器装备极大下降,但从交战情况来看,事实并非如此。  

敌人坦克依旧非常多,远超开战之前的预计。  

在报告出来之前,他就猜到了。  

无非是通过降低武器质量,以保证数量的供应,当然,仅仅靠这些是不够的,肯定还有其他原因,比如其他国家的支援。  

如果是小规模战斗,这很致命。  

但当前十数个集团军,超万辆坦克,数千架飞机,战场范围波及方圆数百公里地区的大规模战斗,坦克性能的弱点被最大幅度削弱。  

在交战距离内,双方都能击穿对反正面装甲的情况下,数量比质量优先级更高。  

真正决定战斗胜利的,是战场情报的搜集,是战略战术的制定和执行,是后勤补给,考验的是双方指挥部参谋部的斗智斗勇。  

元帅相信,战争继续下去,胜利的必然是德意志。  

吸取之前的教训,此次德意志有了充足的准备,无论武器装备还是后勤物资,都非常充足。  

有了充足的准备,他们坦克能适应冬季,甚至比敌人更适应,此次战斗,双方坦克数量其实差不多,甚至己方质量上还占有明显的优势。  

不过敌人兵力上有绝对优势,还有空中优势。  

德意志空军主力被西线牵制无法动弹,尤其是对英伦的大轰炸,以及防御敌人的大轰炸,使得本土不得不抽调东线的空军力量。  

这导致东线制空权彻底在敌人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