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他们高层不想要咱们的空中支援,基层士兵还不想要?”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众参谋陷入沉思。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战士走了进来:  

“政委,我们抓到一个德国人,他说要见您。”  

“此人是主动暴露的”  

战士补充说道,同时递给赵刚一个十字勋章。  

“德国人?”  

赵刚看了看窗外漆黑的夜色,再看看眼前的十字勋章,眼睛微微眯起。  

德国人,带着十字勋章,也就是说此人和德国军方有很深的联系,再加上这位还自己主动暴露和独立团接触,也就是说····  

沉思了许久,赵刚才说道:  

“去叫团长还有丁伟过来,让他们无论有什么事情都立刻赶过来。”  

“是。”  

战士迅速离开。  

第二天,凌晨两点。  

松县机场。  

“准备。”  

握紧手里的武士刀,鬼子大队长深吸一口气,目光死死的看着远处三公里外的八路机场,瞳孔中绽放着嗜血的光芒。  

他身后,顿时传来一阵淅淅索索的声音。  

一千个从长衡地区鬼子大队选拔而来的精锐鬼子从隐蔽处窜出来。  

这些鬼子武器非常精良,很多鬼子都装备是和独立团同款的冲锋枪,布伦式机枪,通用机枪,甚至还有无后坐力炮,  

优良的做工,一看就是系统出品。  

当然,无后坐力炮数量很少,最主要的还是掷弹筒。  

这很正常。  

如此广袤庞大的战场,鬼子虽然装备差点,但局部还是偶有胜利,缴获一些装备不难,就如同当年的八路军。  

“上。”  

回头看了一眼自己的大队,以及负责尖兵的山本特工队队员,鬼子大队长感觉自信从胸膛浮现。  

眼下八路的主力已经被敌六十九师团吸引,机场防御空虚。  

当然,八路也知道这个情况,肯定对机场加强了警戒,但兵力不足的情况下,防御警戒漏洞出现是必然。  

其他指挥官或许不行,他作为被山本将军亲自训练过的特种作战的指挥官,很清楚该如何渗透眼下这座防御紧密的机场。  

随着他的命令,一千多个鬼子以中队为单位,开始向机场渗透。  

在队伍前面,是十几个山本特工队队员。  

另一边,机场周边的几处制高点中,松县机场警戒哨内。  

“好先进的红外设备。”  

一位约莫三十多岁,身材瘦弱,带着眼镜的技术人员看着眼前的红外机器,语气满是惊叹。  

“王博士,比国外怎么样?”  

他身边,一个战士问道。  

眼下这位技术人员是最近回国的,曾经留学德国,美国,学位至博士,因为战争一直停留下美国,前不久在部队和美国的声音中回国。  

战士们听这位说,国外也有类似的技术,  

“我博士其实还没毕业。”  

王博士挥了挥手,正了正眼睛,才说道:  

“比国外,先进了至少三到五年,尤其是材料技术,恐怕先进了有十年了。”  

王博士语气满是惊骇。  

他五岁时期跟随经商的父母前往欧洲,自幼在国外生活。  

在父母的鼓励,以及心中有国家富强出一份力的信念支持下,他刻苦求学,一路考上博士,成功接触到了国外最先进的技术前沿。  

而且研究的项目,正式红外线成像技术。  

他很清楚,眼前的红外设备,技术思路上比国外先进不了多少,也就两三年到五年时间,但材料,比德国甚至美国最少要先进十年时间。  

而且是,最少!  

这导致眼前这个红外观测设备,观察距离远。尤其是故障率,比国外的低数十倍甚至超百倍,  

“哈哈···”  

听到王博士的赞叹,一众战士满意了,开心了。  

而王博士却是陷入沉思。  

他不明白,部队到底是从哪里搞来这些武器装备的?  

还有那些奇怪的技术人员,是从哪里来的。  

他之所以一直呆在美国,是因为身体虚弱,无法承受舟车劳顿,归国报效国家,抗击侵略者,但前不久,来自晋西北的药品稳定了他的病情,让他得以归国。  

据说,他能被美国军方送回国,也是部队和美国进行军事技术交易。  

而在根据地。  

平安县医院治好了他的身体,现在都能熬夜了。  

晋西北大学见识到了一大堆高端技术人才,比之他在国外遇到的顶尖教授,知识开阔性差一些,但实践操作能力,现有知识和理论,比那些教授强的不是一点半点。  

堪称高级教授和工程师合体。  

而且素质高的离谱。  

也见到了疯狂建设的建设大队,一栋栋混凝土建筑,一条条公路,铁路,桥梁被风浪建设出来。  

看到了装备一架架飞机和坦克的部队,看到了一辆辆驰骋在根据地的十轮卡车。还看到了百万吨级先进钢铁厂,世界顶尖的医院,还有正在组建的超大型轮胎厂。  

而眼下,又出现了超越欧美的顶尖科技。  

他百思不得其解。  

这些技术,这些顶尖技术人才,这些工厂机器设备,到底是哪里来的,总得有个生产地吧。他左思右想,也想不通,地球上没有地方了啊。  

不过这个疑惑没有持续多久。  

管他这些东西,那些技术人才是哪儿来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