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家当统计(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练水平也是稳步提升,自然粮食的消耗也大大提升。相比于当初孔捷在的时候,今天的独立团,人均每天粮食消耗高了近五成。  

“咱们团每天要消耗多少粮食?”  

问话的是李云龙。  

“两千多战士,标准供应是每人每天是两斤主食和一斤蔬菜,蔬菜可以现种现吃,主食也以用土豆、番薯之类的杂粮代替一部分,加上三百多匹军马,以及一百多匹大骡子,五十匹普通骡子,我们团每天大约消耗主粮最少四千斤。”  

黄宝旺回答道。  

土豆是个好东西,产量高,保存久,也不挑土地,吃多了也不会坏肠胃。但这玩意不是主粮,不耐饿,平时填肚子没问题,面对重体力消耗的作战训练,战士们必须以大小米、白面或者玉米等主粮为食。  

不然即便每天五六斤土豆下去,一天训练下来,还是会感觉肚子空空的,第二天没办法恢复体力,长此以往,一段时间之后,训练反而会导致体力变弱。  

除非,顿顿有肉有油荤。  

而且牲口负重作战的时候,也必须吃一定量的玉米等硬食,不然半路会软。  

“每天四吨,最低!”  

听到这个数字,赵刚面色凝重。  

如今这个时代,除开土豆和红薯,一亩上好的水浇地每年也只有一百多公斤粮食收成,也就是说,独立团每天要二十亩地的粮食供应。  

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这年头,山区村子里,人均也就两亩多土地,而且大多数都是旱地,产量极低。  

他总算有些明白了,为何绝大多数基干团,都只有七八百人,甚至有的更少。  

养不起啊!  

自然而然的,基干团战斗力低也就正常了。吃不饱,要花大量时间去种粮食,训练时间自然就不足,再加上武器弹药缺乏,战斗力能强才有鬼了。  

“不能缩减战士们的吃的,一口也不行。”  

李云龙语气斩钉截铁:“吃不饱,那里有力气训练,那里能打胜仗,咱们独立团能把鬼子打的哭爹喊娘,粮食问题,我有办法解决。”  

“你是说?”  

赵刚看向李云龙。  

他猜到了李大团长的途径。  

黄宝旺也看过来。  

“对。”  

李云龙笑了笑:“陈凡老弟说过,再过几个月,他就能运输粮食进来了,到时候,生意可以兑换粮食物资,而且数量管够。”  

黄宝旺眼睛刷的亮起。  

为了粮食问题,他可是愁的头都大了。  

“可惜啊。”  

李大团长突然啧吧啧吧嘴,语气带着惋惜:“肉罐头没了,这东西和武器弹药一个价格,劳资可舍不得换这个。”  

“没有就没有吧。”  

赵刚倒是无所谓:“反正咱们自己也养的有几头猪,全团偶尔还是能吃点肉解解馋。”  

晋绥军358团驻地。  

“团座。”  

方立功走进装修精致的团部,递给楚云飞一封密信:“这是阎长官的亲笔信。”  

“哦?”  

楚云飞接过信拆开看,随后语气带着惊叹:“这一次,咱们长官可是下了血本了。”  

“信上说了什么?”  

方立功十分好奇。  

有什么事情,不能电报上说,反而要写亲笔信。而且,以团座的态度来看,这似乎不是什么保密的事情,不然也就不会说出这一句话了。  

“不是什么机密。”  

楚云飞笑着摇了摇头:“前不久,八路军的事情你知道吧?”  

“知道。”  

方立功凝重的点点头:  

“八路军这一手,着实厉害,炮击太原机场,逼迫筱冢义男调兵回援,而且随后集中兵力围歼日军一个大队,甚至战斗前前后后只花费了一天时间,就打下了有坚固阵地的日军大队,逼迫日军不敢随意分兵。”  

“看上去,大扩军对他们战斗力的影响似乎不如预料的大。”  

作为和鬼子多次交手的部队,方立功很清楚,日军在有坚固野战工事的情况下,有多么强悍的战斗力。毫不客气的说,一个大队的日军阵地,如果没有重炮,他三五八团看到之后肯定会扭头就走。  

“你知道吗?”  

楚云飞突然提高了语气,带着丝丝惊骇:“炮击太原机场的,还有第一个攻入那个深入他们所谓根据地日军大队阵地的,是同一个团。”  

“李云龙团?”  

方立功眉毛一挑。  

李云龙炮击太原机场的事情,在整个太原已经是人尽皆知。  

“对。”  

楚云飞将手里的密信整整齐齐叠好:  

“就是李云龙。”  

“而且···”  

顿了顿,楚云飞提高了语气:  

“炮击太原机场,从情报到行军,完全是此人一手策划的。”  

“这···”  

方立功瞬间睁大了眼睛。  

以一个团的力量,单独策划一次行动,而且是炮击太原这种大行动,这有多么不容易,身为一个团的副官,他在清楚不过了。  

“如果这是真的,那么此人,绝对是一员虎将,有大将之资。”  

方立功眯了眯眼睛。  

“所以啊···”  

楚云飞拍了拍手里已经重新密封好的密信:“咱们的阎长官眼红了。”  

“眼红?”  

方立功先是一愣,随后反应了过来:“他这是让您招揽这个李云龙?”  

“对!”  

楚云飞说道:“不久前,阎长官和八路军高层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