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三章 辽西六部(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这是怎么一回事?”  

曹操看到了重伤的曹纯被虎豹骑抬着回来,自己的儿子曹昂受伤,不禁愣住。  

曹纯和曹昂仅仅是去渔阳郡巡逻,结果两个人差点战死。  

“孩儿杀了慕容霸之子,好像叫做什么慕容令。”  

曹操一屁股坐在草垫上,自己的儿子干翻了慕容霸的儿子,这下可能会提前挑起幽州大战。  

慕容霸可不是什么善辈,而且军事能力很高,要是慕容鲜卑部落不顾一切代价,攻击渔阳郡,楚天势力将会不得不应战,北方诸侯的大战可能提前爆发。  

“父亲,我们杀了慕容令,难道不对吗?”  

“并非完全如此,既然木已成舟,那么只能备战。鲜卑骑兵要来,我们也不会畏惧。”  

曹操想了想,即使慕容霸来攻,曹操还是有把握,挡住慕容霸。  

重伤的曹纯被抬到曹操面前:“慕容霸的武力很高,我不是他的对手,请兄长一定要小心。”  

站在一旁的曹家千里驹曹休听说曹纯承认自己不及慕容霸,内心多少震动:“我以为慕容霸仅仅擅长统帅兵马,没想到他也会冲锋陷阵。”  

目前,虎豹军团,曹纯已经是第一战将,败于慕容霸之手,曹休的武力还不及曹纯。  

曹操对慕容霸的武力却不怎么担心:“如果单纯是武力,那么还有李广可以与之抗衡,真正麻烦的还是他的鲜卑骑兵。”  

慕容霸、慕容麟与孙传庭回到辽西军在渔阳郡的驻地,慕容霸一拳轰塌一座木棚,散落一地。  

“此仇,一定要报,向曹操宣战!”  

慕容霸有意调动辽西的鲜卑骑兵,大举进攻幽州。  

原本他用来隐藏实力的骑兵,打算倾巢而出。  

“不可如此冲动。明王和秦王还没有谈好如何行动,我们慕容家,不能成为明王的急先锋,否则会损失惨重。明王会乐意看到我们慕容家主动进攻幽州,到时候,死伤最多的会是我们慕容家和幽州军,而明王的辽东军和辽西军,只会幸灾乐祸。”  

一个鲜卑将领制止了想要大举进攻辽西的慕容霸。  

“令儿死于曹操之手,怎可如此轻易放过曹操?我们部落,可凑出…十万铁骑!”  

慕容霸的怒气仍然无法平息,曹操莫名背了黑锅。  

“再耐心等等,我们会有机会。成大事者,需要忍耐。如果连这样的仇恨都可以隐忍下来,那么何愁大事不成?”  

“一切依照你所说。”  

慕容霸面对别人,即使是孙传庭,也不会听从他的命令,但眼前的鲜卑武将的意见,慕容霸却不得不听从。  

“宇文鲜卑、段氏鲜卑首领来到渔阳郡,请首领大人,前去应会!”  

慕容霸凭借武力,成为慕容鲜卑部落的首领,而与此同时,另外两个鲜卑部落首领,也应召前来渔阳郡。  

“宇文、段氏部落,他们素与我们不和,却甘心当明王的走狗,看来明王给了他们巨大的好处。”  

慕容霸提及宇文鲜卑、段氏鲜卑,眼神不禁一变,注意力从丧子之痛,变为鲜卑内部的争斗。  

明关势力内部,不仅仅是嫡系军团和仆从军的争斗,仆从军内部也争斗不止。  

东部鲜卑三大部落,慕容、宇文、段氏,都想要吞并对方,一统东部鲜卑,成为辽西霸主,有实力与明关平起平坐,但明关利用三大鲜卑部落之间的争端,驾驭三大鲜卑部落。  

这种制衡的手段,也是明关控制仆从军的常用手段。  

在有绝对的实力镇压各个部落之前,明关只能利用这种策略,建立庞大的仆从军体系。  

孙传庭代替明关,在进行危险的制衡。  

鲜卑三大部、乌桓三王部,全部汇聚于孙传庭帐下!  

“右北平郡乌桓大人乌延!”  

“辽东属国乌桓大人苏仆延!”  

“辽西郡乌桓大人蹋顿!”  

乌桓三王部,分别统帅右北平郡、辽西郡、辽东属国的乌桓部落,以蹋顿为首。  

蹋顿可以力压三大乌桓部落,背后也是有明关的支持。  

“乌桓部落的人数虽众,但似乎乌桓三王,不及鲜卑三部的武将。”  

孙传庭打量到来的三个乌桓大人,他们作为部落首领级别的人物,在右北平、辽西、辽东属国,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在被明关收服之前,为非作歹,与白马将军公孙瓒交战,还一度将公孙瓒围困。  

但乌桓三王,比起慕容霸等鲜卑将领,还是差远了。  

鲜卑人的军事成就,远比乌桓人更大。  

三国以后,北方几乎是鲜卑人的天下,鲜卑骑兵,甚至影响到了隋唐。  

而乌桓骑兵,还没有来得及发展起来,就被曹操、张辽按在辽西摩擦。  

“宇文部首领宇文逸豆归、段氏部首领段匹磾(di)到来!”  

与乌桓三王几乎同时到来的还有鲜卑三部。  

“哼!”  

六个部落首领互相看彼此不是很顺眼,如果不是明关对他们威逼利诱,以及楚天对辽西的威胁,他们不一定会选择联手。  

说不定,没有明关的制衡,他们自己就会打起来。  

尤其是三大鲜卑部落,谁也不愿意服谁。  

明关可以扶持蹋顿统领乌桓三部,因为蹋顿比慕容霸更好控制。  

“慕容鲜卑部,慕容霸到!”  

乌桓三王、鲜卑二首领到来以后,慕容霸带着慕容鲜卑部落的武将,来到孙传庭的营帐之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