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攻陷大型城池的收获(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金银、粮食相关,否则没人会费力不讨好去为了虚名发动战争。  

花木兰统计军事方面的数据,而房玄龄则在翻看琅琊城的户籍、财政等账簿。  

“所有金银铜、丝帛、珠宝…大约价值42万两白银,粮食11万单位。”  

“看来臧霸搜集了不少金银粮草。”  

楚天得知琅琊城的银库和粮食储量,饶是他也不禁感慨于数量之多。  

11万单位粮食相当于11万平民一年的用度。  

理论上可以养活11万士兵。  

其实不然,战马、驮马都是耗粮大户,士兵打仗时的粮食消耗比平时大,运粮的乡勇也需要消耗粮食。  

还有一种情况会导致粮食减少,那就是被敌人袭击粮道,或者纵火焚烧粮仓。  

再加上要准备余粮供守城使用或者用于赈灾,11万单位粮食养活24万士兵已经很勉强。  

“获得42万两白银,这下应该可以分担夏天凉的压力了。”  

楚天想到经常为了账目烦恼的夏天凉,42万两白银对夏城来说无疑是一笔不菲的收入,即使将10万两白银从琅琊城的银库调到夏城的银库,也可以缓解夏城的财政压力。  

“除了金银钱粮,还有各种兵器上千。主公可以用这批兵器和俘虏的士兵北上攻打阳都县。”  

房玄龄支持楚天不断扩张的计划。  

攻陷琅琊城是房玄龄设想中最理想的情况,徐州各个势力还没有反应过来,此时北上攻打阳都县,一定会让徐州各个势力措手不及。  

“休整一日,收编俘虏,不得扰民。花木兰、薛礼、李广轮流率领督战队在城中巡视,若是有人扰民,无论是谁,当即处决。”  

楚天安排下去。  

吞并了琅琊城的军队,花木兰的轻骑兵数量增加到2500人,大多来自于臧霸和孙观的家底,被楚天吸纳以后,便非常可观。  

突然拥有一支2500人轻骑兵和一支300重骑兵,现在的楚天感觉自己像一个土财主。  

如果不是在安市城之战见到唐军动辄数万的骑兵,楚天此时已经飘了。  

跟唐军相比,自己还有很远的路要走,尤其是缺少精锐骑兵。  

臧霸和孙观的骑兵也就只有150人的重骑兵能看。  

“这两个人,押着从军,让他们看看,我们正面也可以击破泰山贼。”  

楚天收编臧霸、孙观的兵马,此时底气更足。  

在北上讨伐齐小白和泰山贼昌豨之前,楚天和房玄龄已经将收编的兵力计算进去。  

“南边的即丘县有一股泰山贼,下邳的陶谦也有可能北上。攻势必须要疾如风、烈如火。留5000人守琅琊城、3000人守夏城,其余人马1.5万急取阳都县。”  

“夏天凉,你立即派人联系糜家,请求糜竺、糜芳极力劝阻陶谦出兵。糜家提出什么条件,可以暂时同意下来。如果条件太苛刻,以后再赖掉就是。”  

楚天还做出了一系列的部署。  

琅琊城被攻陷了不错,但也意味着楚天改变徐州的格局,捅了马蜂窝。  

现在的徐州有刺史陶谦、泰山贼、黄巾军残余和各地太守、玩家领主,大大小小的势力数以十计,肯定不会轻易坐视楚天做大。  

楚天最头疼的还是徐州刺史陶谦。毕竟陶谦是徐州刺史,只要他下令,几万徐州兵就会北上攻打夏城。  

下邳城与夏城、琅琊城隔着两三个县,又有沂河相连,徐州军不到半个月便可以全部到达,若是骑兵快马加鞭,数日可到。  

陶谦还有一支沂河水师。  

可以牵制陶谦的只有给陶谦资金支持的糜家。  

楚天在赌,糜家在陶谦和自己之间会选择自己。  

主要的依据不是实力,而是年龄。陶谦太老了,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老死和病死,而楚天年轻力壮,又攻下琅琊城,还可以作战几十年,该选谁,楚天相信糜家应该会妥善选择。  

腰间挂着唐刀的骑兵在街道上巡逻,城中平民和玩家大气都不敢喘。  

许多生活在琅琊城的平民和自由玩家还没有经历过战火,此时琅琊城隐隐成为诸多徐州势力的焦点。  

楚天令薛仁贵控制了琅琊城的传送阵。  

现在他的手中终于有一个传送阵。  

传送阵可以将士兵传送到其他城池,理论上可以利用传送阵偷袭其他城池。但如果要使用传送阵与其他城池连接,必须要得到其他城池的同意。还要付出巨大的代价,5两白银起步。  

距离越远,代价也越大。  

每一批传送的人数有限,大型城池的传送阵一次只能传送500人,冷却时间一个小时,昼夜不停的话一天也只能传送1.2万士兵,容易遭到对方城池的埋伏而阵亡。  

每座城池的传送阵都有驻兵。  

目前琅琊城的传送阵只能来往于洛阳和琅琊城。  

洛阳是东汉区国都,中立城池,一般人还不敢取,取了洛阳会遭到所有诸侯的讨伐。  

不管如何,楚天有一个传送阵,总比没有好。  

“从琅琊到洛阳每个人要10两白银,不知道领主可以收多少税。”  

楚天认为传送阵可以获得暴利,每天即使只有100人使用,也可以获得1000两白银,一年就是36.5万两白银。  

不过很快他就失望了,传送阵是强制税率,领主只能获得1的收益。一个人使用传送阵,楚天只能收入100铜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