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末路——三百多年的大明还不知足?】(3/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武将们干脆顺势就反了。  

这种现象很有意思,如果王渊不改革军制,武将们是肯定不会造反的,因为他们属于既得利益者。  

但武将变成流职,没有自己的根据地,只能靠贪墨军饷捞钱。被文官和太监层层克扣,他们也没剩几个了,过些年还得异地调任,这武将当着有什么意思?  

东北武将之间,迅速打成一锅粥,一部分造反自立,一部分忠于朝廷。  

忠于朝廷的还更多,按理来说,可以迅速平叛。但他们就是平不掉,不断报捷邀赏,请求朝廷拨给经费,完全把叛乱将领当成任务怪反复刷。  

前后打了好几年,东北的叛乱依旧未平,反而是重光皇帝先被熬死,总算没有沦落为末代君主。  

公元1695年,平宁皇帝登基。  

小皇帝一个,太后听政,内阁揽权。  

江西爆发民乱,朝廷无力镇压,很快蔓延到贵州和云南,接着四川和湖广也出现零星起义。  

朝廷没钱,不加征商税,也不向大地主开刀,居然找平民加派“剿饷”,已经废除百余年的人头税又回来了。这条政令离开,瞬间为朝廷回血几百万两银子,后果是山西、陕西、河南民乱四起。  

官兵彻底没了办法,朝廷勒令地方士绅,自费组建“义军”,自己平息本地民乱。  

这招实在牛逼,本来是农民起义,瞬间变成地方割据。  

而士绅望族和豪商大贾,依旧还不知收敛,仿佛遍地叛乱跟他们无关。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