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会试】(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这个主考官出题很刁钻啊,讨论的是“神圣”二字,就连朱熹批注都没有讲清楚。  

朱熹只是引用张载和程颐,再加上自己的理解进行解释,大意为:“大可以做到,化很难做到。大而化之是说,一个人的伟大,已经融入方方面面,你甚至都看不到他的伟大,这就是圣人。至于神,不是圣人之上还有神人,而是圣人已经做到极致,凡人连想象都无法想象。”  

如果联系孟子上下文,可以从“学而致之”的角度阐述,但想将八股写得精彩,必须联系中庸的“惟天下至诚为能化”。  

大部分的考生,此时都已经提笔,但基本上只局限于孟子·尽心下,很难去联想中庸的相关内容。  

王渊笑了笑,很快破题:“大贤著圣神所由名,以示致学之极功也。”  

他也从“学而致之”破题,接着又用“理”来承题:“夫大而至于圣神,皆一理之充极。”再开始起讲:“然非学,何以驯致之哉?”  

精彩之处,在于“中股”之后,直接转到中庸,阐述惟至诚者方能致圣神,全篇收尾总结即“学以诚”,并回到孟子·尽心下,将学、诚、仁、智、善、理与大而化圣、神不可知完美结合起来。  

王渊好歹跟着王阳明学了一年多,不自觉融入“知行合一”思想,但体现得并不突兀,也没有违背朱熹的批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