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呼吸的间距(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剑术的招式,尤其是基础动作,这是无数年里,经由武士和忍者总结出来的。  

正确的握剑姿势或挥剑动作能挥出更快更强的斩击,同时也会更省力,让人保持体力充沛。  

仓吉通过两年修行,将各种握剑姿势基础招式熟练于心,并在学校的实战课上总结,将各种招式连贯起来,形成更强更流畅的招式。  

他自己也切切实实的感受到自己变强了。  

可为什么…  

“如果你是武士,这样做或许没错,但是…”良平微微摇头,“你是忍者,面对的敌人也多是忍者,忍者的战斗方式与武士不一样,要更加多元化。”  

“招式与招式之间的连贯确实能让剑握得更稳,挥得更快,威力更强,可是,破绽也多。”  

“你就没想过为什么我每次都能封锁你的剑吗?”  

“难道不是你的速度反应甚至经验都比我强太多吗?”仓吉疑惑的看着良平。  

良平轻轻摇头,“有这一方面,但更多的是招式之间的节奏太容易被看破了。”  

“节奏?”  

“没错,就是节奏。”良平点点头,“刚刚的战斗,我所展现出的力量速度甚至低于你,却依旧主导战局,便是因为节奏,也即是呼吸。”  

“呼吸!”  

仓吉微微睁圆了眼睛,不可思议的看着良平,试探道:“火之神神乐?”  

“什么火之神神乐?”良平一脸懵逼。  

仓吉讪讪笑道:“没,没什么,你继续。”  

良平奇怪的看了他一眼,继续道:“说准确一点是呼吸的间距。”  

“人在做出幅度不同的动作时,呼吸间距就会变得不一样,一流的忍者都能通过敌人的呼吸间距预判出他即将出手的招式,而剑术的那些招式…”  

说到这里,良平冷冷笑了,“固定的招式,固定的呼吸间距,虽然每个人都有细微的差别,但这种流传广泛的东西,就算自己没有练过,也见识得不少,最容易被人看穿。  

就算你打乱出招顺序,根据不同的招式衔接连贯出新的招式,呼吸间距也不会改变。”  

“这样么…”  

仓吉一手抱胸,一手捏着下巴陷入沉思。  

忍者学校有教过人体动力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容易掌握各种发力技巧。  

同时,也是让学生学会通过敌人微小的肢体动作来预判出招。  

虽然这些还需要相应的洞察力与反应才能做到,但如此普及的知识,会的人也不会在少数。  

仓吉为了防止自己的动作被人轻易看穿,所以注重招式之间的变化连贯,使其变得更快更复杂化,让人更难以看穿。  

却没想到,更厉害的高手不仅仅能通过肢体动作预判,还能通过呼吸的间距。  

多余的动作,只会露出更大的破绽。  

良平见仓吉模样,知道他想通了问题关键,继续道:“所谓练习基础,然后在实战中总结厮杀技巧,是让你锻炼出反应、速度、眼力、力量,从而在最合适的时机出手,用最简洁明了的劈砍结速战斗,而不是让你将招式与招式之间链接,使其变得复杂奥妙,让人难以看穿。”  

“三流的家伙,连预判能力都没有,只能见招拆招,总是慢人一步。”  

“二流的家伙能通过细小的肢体动作预判敌人的下一步。”  

“一流的家伙能通过呼吸间距,预判敌人的动作。”  

“而顶尖的高手,甚至能通过眼神甚至气息的变化,读取敌人的所思所想。”  

说到这里,良平紧紧盯着仓吉,“你现在的剑术,不用其它道具或写轮眼的话,对付二流的家伙也要陷入苦战,对上一流高手必死无疑。”  

“…”  

仓吉没有说话,也无话可说。  

他想到了宇智波鼬。  

这家伙总是能先人一步,撩到敌人的下一步。  

他想到了宇智波斑。  

一个人,一把刀,在人群中砍瓜切菜,如无人之境。  

当然,他们都有写轮眼,洞察力一般人无法比拟。  

但跟他们一个等级,没有写轮眼的人也具备相等的能力。  

眼力、洞察,这些都可以后天锻炼获得。  

达到那个等级的人,即便不刻意训练,经历战斗场次也足以锻炼出来。  

良平深深舒了口气,继续道:“其实单纯的剑术练到登峰造极也很强大,但这需要穷尽一生去钻研。  

可是,穷尽一生钻研的剑道也不会超过忍术,并只适合杀敌,在适用性上不如忍术。  

忍者的任务要面临各种各样的情况,只是剑术,根本不够用。”  

“那我现在该怎么改进?”仓吉虚心请教。  

良平微微沉吟,“练习两年多的剑术,已经养成习惯了,先搁置一段时间,把习惯忘掉在开始练习,现在,先把查克拉的性质变化学会吧!”  

“好,那现在就开始吧!”  

查克拉的性质变化修炼,继续加油。  

时间缓缓流逝,仓吉再一次回到单调且充实的生活。  

晨练,上学,放学,修行,睡觉。  

欢乐与枯燥的生活并进,人生特别充实。  

不知不觉,时间来到10月10日。  

仓吉换上黑色浴衣,对着镜子整理了一下,出门离去。  

天上,阴云密布,偶尔能看见雷蛇游走。  

仓吉走在街上,身边人流往来,大多是同样穿着黑衣,低头不语的村民。  

有忍者,也有普通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