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6章 招魂之术(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可惜啊,就差一丝就突破到混元6级了。”  

陈峰将这张散发着金光的接引道人收到虚拟空间内,微微叹道。  

卡片反馈的灵力和材料成正比,像是接引道人自身的法宝不少,所用到的材料就不少。  

圣人灵卡为何强悍,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算是西方教的二教主,接引道人的师弟准提道人,也有七宝妙树、加持神杵、六根清净竹等法器。  

凝聚精血的消耗也不小,陈峰休息了一阵之后,方天阴所寻的生死簿材料终于交到了陈峰的手里。  

他们足足找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找到了一个符合陈峰要求的阴阳书册。  

这书册有点类似于陈峰制作陆压道人时的咒杀书稿。  

不过比起那个,这件材料无疑更加玄奥。  

陈峰自然二话不说开始了制作,无论是生死簿还是千秋轮回笔,他们的世界观设定都不是问题,关键是灵卡本身的设定。  

就算是本命装备本质上还是一件灵卡,只不过身体是其载体。  

陈峰曾经在陆压上尝试过制作类似于咒杀书稿或者是死亡笔记的方式,不过实际效果一般,只能咒杀实力弱于自己的对手。  

生死簿,千秋轮回笔,两件本命装备,陈峰不可能将他们制作出来当作鸡肋。  

于是乎陈峰就想了个办法。  

这个办法便是“召唤”。  

如同招妖幡一般。  

要知道神话之中的地府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体系。  

而地府之中的人物,也都是一方强者。  

但正如同陈峰没有多余时间精力去制作类似蚊道人这样的准圣级别强者一样。  

陈峰目前这个阶段也没有时间精力去制作地府中的人物。  

这样一来,召唤流就很有用了。  

在陈峰的设定之中,地府分为五个等级。  

最高等级便是酆都大帝,道教神话中称酆都大帝又称酆都北阴大帝。  

地府冥界的最高神灵,主管冥司。  

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地狱之神。  

第二等级为五方鬼帝,共九人。  

除了南方鬼帝只有一人之外,其他四方都有两位,共九位。  

第三等级自然是罗酆六天。  

中国传说中罗酆山的六天鬼神,主断人间的生死祸福。  

第四等级是十殿阎罗。  

在中国民间的影响非常大,甚至比五方鬼帝和罗酆六天的知名度还要高的多。  

第五等级便是众多冥府小兵了。  

诸如黑白无常、牛头马面等人物,负责勾魂夺魄。  

既然暂时无法制作出这些卡片,那么陈峰就用类似召唤虚魂的方式。  

虽然说召唤出来的一定不可能有灵卡制作的强悍。  

不过一旦进入万族战场,随着生死薄的不断升级,倒是也能够成为一大助力,就算是做炮灰断后也不至于成为鸡肋。  

这样一来,陈峰对于生死簿的设定就不只是那么简单了。  

足足十八天时间,灵力一直在矿洞内部涌动。  

方家也不敢进去打扰陈峰制卡,对陈峰了解的越多,他们越能够感受到陈峰的不凡。  

不管能不能成,这对于他们来说至少是一个希望。  

而且是很多年没有过的希望。  

终于,陈峰紧闭着的双眼缓缓睁开,手中也多了一个悬浮着的冥界书籍,生死簿!  

“终于完成了。”  

陈峰对于勾魂夺魄的设定极其详细,加上冥府的体系,用了足足十八天才制作完成。  

缓步走出,方家几人马上得到了消息,纷纷赶了过来!  

“陈峰,还需要什么吗?”  

“什么时候能够出手救小女一命。”  

方天阴作为一代强者,在八年的求医过程之中已经失去了一代强者的锐气,方琳一日不醒,他便一日睡不踏实。  

“现在就行。”  

“走吧。”  

“好!”  

陈峰制作本命装备卡也不像是灵卡那样,凝聚了精血之后需要休息。  

出关之后就直奔城主府的后庭院而去。  

夜晚星空美妙。  

只不过方天阴,柳敏和方淼一家三口都没心思欣赏这片夜空,而是紧张的站在陈峰以及方琳的不远处,随时防止意外发生。  

陈峰站在床边,将生死簿和千秋轮回笔召唤而出。  

召唤出来的瞬间,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方天阴便感觉到了这两件法宝的不凡,气息就像是来自冥府或者地狱的气息,十分诡异。  

陈峰一边低呼,一遍用千秋轮回笔在生死簿上写道:  

“人族方琳,父方天阴,母柳敏,兄方淼。”  

“一魂一魄,阳寿未尽。”  

“魂去来兮,天应还魂。”  

陈峰像一个道士一般悠悠的念着咒语一般。  

招魂之术,就算是死去的人,也能够通过此术法将他们的魂魄召回,只不过时间很短。  

真正的复活之术,乃是大能之术,所需要的代价都极其恐怖。  

如果能够轻易的复活,那这个世界上的人都能够获得永生了。  

就在陈峰手握千秋轮回笔,将最后一个字在生死簿上写下之时,刹那间,一股阴冷的风从外界飘荡了进来!  

“这是…”  

这阵阴风,让方家几人浑身汗毛都跟着倒立了起来,真像是有魂魄要从地府中爬出,来到人间一般,诡异而神秘。  

就在这时,意想不到的一幕出现了。  

陈峰突然单膝跪倒在地面上,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